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沒有哪個像項羽一樣,讓後人有着截然相反而又針鋒相對的兩種不同評價,有人說他是蓋世英雄,有人說他是草包蓋世;有人說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材可取天下,有人說他欲決雄雌於挑戰之間,乃匹夫小勇;有人評價他是生之人傑、死之鬼雄;但也有人評價他是殺主奸賊、無信之人。那麼,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項羽有過哪些評價呢?

  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項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爲人豪氣,不拘細節,秦始皇東巡到會稽,圍觀者讚歎不已,獨項羽不屑道:“彼可取而代之。”嚇得叔叔項梁趕快捂住他的嘴說:“休得妄言,要殺頭的!”

  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陳平說過:“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項王爲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不能信人,只信親屬;雖然愛才,但得城得地,從不賞賜。可見,狹隘而又自私。

  戰勝不得其賞,拔城不得其封:與上述如出一轍,這是酈食其對項羽的評價:“項王有背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爲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爲之用。”

  匹夫之能,婦人之仁:對項羽最經典的評價,是韓信在漢中被劉邦起用爲大將軍時的一段說詞,韓信說:“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韓信這段話翻譯過來便是:項羽發怒時嚇人,人雖威嚴,但不能任賢用能,不過匹夫之勇罷了。他待人恭敬、面目仁慈、言語溫和,有人生病,他甚至流淚,但當人家立了戰功應給獎賞時,他卻反覆磨玩着印信捨不得賞賜功臣,這不過婦人之仁罷了。項羽如今雖霸天下,但他放棄關中,自失其利。他專橫跋扈,舉兵以來,所過之處,摧殘毀滅,百姓無不怨聲載道,人心盡失。

  如果說韓信的評價有對劉邦說詞而誇張的成分,那麼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應該算最公允的了:“(項)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爲‘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豈不謬哉!”

  其實,項羽也是個粗中有細、莽中有情的人,在四面楚歌之時,面對愛妾虞姬,他也曾慷慨吟出自己的千古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在性格霸氣粗獷的英雄之中,項羽堪稱一個多情的異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