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位於我國中部、長江中游,與河南、安徽、江西、湖南、重慶、陝西等省份相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襄陽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湖北是我國南方開發最早區域之一,夏商時期就已經納入華夏版圖,春秋戰國時期以湖北爲中心的楚國成長爲當時最強大諸侯國之一,並於此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

  湖北省會爲武漢,因古有鄂國而簡稱“鄂”,又因古屬荊州、古爲楚國而被稱爲“荊楚大地”。歷史上,湖北與湖南緊密相連,曾同爲一省-湖廣省,清朝初期才大致以洞庭湖爲界分設爲湖南、湖北兩省,但仍都爲湖廣總督轄區。

  明朝時期,湖廣承宣布政使司轄今湖北、湖南,清軍入關後橫掃全國,但南明政權依託農民軍餘部在湖廣與清朝相持十餘年,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大陸最後一支反清明軍夔東十三家失敗,由於湖廣行省面積廣大,清政府爲維護統治於同年將其分爲湖北、湖南兩省,湖北省自此而設。

  湖北設省後共分爲八個府,省會爲武昌,到清末共十府一直隸州一直隸廳,其中共有“八陽”,分別爲襄陽、漢陽、鄖陽、沔陽、崇陽、棗陽、長陽及當陽。

  襄陽,即爲縣又爲府,襄陽府是湖北設省之初八府之一,以襄陽縣爲府治所在。襄陽自古爲兵家必爭之地,其西漢時就已置縣,三國、南北朝、五代、宋金、宋遼、明末等時期均曾爆發大戰,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之譽。現在,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爲湖北省地級市。

  漢陽,與襄陽類似,同樣即爲縣又爲府,漢陽府也是湖北最初八府之一,以漢陽縣爲府治。漢陽,因位於漢水之陽而得名,其最早設縣於東漢,是武漢三鎮中最早的建制,明清時期均爲府,而漢口歷史上也曾長時間爲漢陽縣的一個鎮。現在,漢陽爲武漢市的一個市轄區,但其面積較古代已經大大縮小。

  鄖陽府,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是湖北建省八府之一。鄖陽府地原屬襄陽府,明朝成化年間爲安置流民析襄陽府所設,以鄖縣爲府治所在,清初承襲明制,湖北省設立後建制未變。建國後曾設鄖陽專區,現爲地級十堰市,鄖縣改設爲十堰市市轄區鄖陽區。

  沔陽州爲清朝湖北“八陽”中唯一的州,其最早設縣於南北朝時,因地處沔水之陽而得名,沔陽設縣後歷爲郡、州、府等治所,明初降沔陽府爲沔陽州,清朝時先屬安陸府,後屬漢陽府,民國廢州復爲沔陽縣。現在,沔陽已經改爲縣級仙桃市,爲湖北省直管市,享有副地級待遇。

  崇陽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西漢初縣境就已設縣稱下雋縣,唐時置唐年縣,此爲現崇陽縣建制之始,五代改稱宗陽,北宋稱崇陽,明清時期均屬武昌府。現在,崇陽縣地處鄂、湘、贛三省交接,爲一腳踏三省之地,爲咸寧市轄縣。

  棗陽,位於湖北省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地處著名的隨棗走廊西端,秦時境內就已設縣,隋時就有棗陽之名,不僅歷爲戰略要地,也是漢光武帝劉秀故里。棗陽明清時均爲襄陽府轄縣,現在是湖北省由襄陽市代管縣級市。

  當陽是著名的三國名城,趙子龍單騎救主、關羽敗走麥城均發生於此,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當陽是我國最早的一批縣制之一,其戰國時就已設縣,歷史上與荊門關係密切,當陽縣曾改稱荊門縣,也曾爲荊門軍、荊門州治所,清朝時期爲湖北唯一直隸州荊門州轄縣。現在,當陽爲湖北省宜昌市代管縣級市。

  長陽地處武陵山餘脈,是巴人故里和土家族發祥地,西漢時就已設佷山縣,後改稱長楊,最後定名長陽,有“佷陽古地,夷水名疆”之譽。長陽縣明朝屬荊州府夷陵州,清朝雍正年間升夷陵州爲宜昌府後長陽仍屬之。現在,長陽爲地級宜昌市所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本文由滄海桑田史海沉鉤原創,歡迎關注、點贊,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