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結餘最多,淨上解中央調劑基金的金額也最多。

  廣東省人民政府日前發佈《關於貫徹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實施意見》。《意見》強調,中央調劑基金由省級統一籌集、統一管理、統一上解中央,全省各地、各部門堅決擁護、嚴格執行中央調劑制度,不折不扣執行國家政策,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及時籌集和上解中央調劑基金,不討價還價,不打小算盤。

  關於中央調劑基金的籌集,《意見》明確,根據國家下達的任務編制廣東省企業養老保險基金預決算,按淨上解額(中央調劑基金淨上解額=中央調劑基金上解額-中央調劑基金下撥額)籌集資金。中央調劑基金從2018年7月1日後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當期結餘基金中調取;當期結餘基金不足時,從省級統籌累計結餘基金中調取。

  作爲經濟第一大省,近年來廣東一直是養老金結餘最多的省份。廣東省財政廳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省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977萬人,實際繳費人數3112萬人。全省離退休人數534萬人,平均養老金達2432元/月,同比增長3.5%。

  另據《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截至2016年,廣東養老基金累計結餘最高,共計7258億元。位居全國首位,比第二名的北京和第三名的浙江加起來還多。全省97.3%基金累計結餘在珠三角。

  廣東養老基金累計結餘最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廣東的外來人口是最多的,大量的青壯年人口持續流入之下,廣東的年齡結構在全國來講是最輕的,人口撫養比也是最低的。所以廣東的參保人員年齡結構較輕,目前大部分人都還處於繳費狀態,而沒有進入養老狀態。也就是說交錢的多,領錢的人少。

  廣東省統計局日前發佈的分析指出,目前,全省每100 名勞動年齡人口大致需要負擔35名非勞動年齡人口。受跨省勞動力數量相對較多影響,廣東的常住人口總撫養比比同期全國平均值低 5.67 個百分點,仍然是全國人口總撫養比較低的省份之一。

  數據顯示,2018年末,廣東全省常住人口主要年齡段人數分別爲:0~14週歲1949.24萬人、15~64週歲8418.73萬人、65週歲及以上978.03萬人,分別佔常住人口總量的17.18%、74.20%和8.62%。人口年齡結構繼續呈現出“兩頭低、中間高”的特徵,“人口紅利”尚存。

  領錢少的一個因素在於,相比國企較多的東北、華北等地,過去以廣東爲代表的華南省份,國有經濟佔比較低,城鎮化率比較低。今年62歲、來自潮汕地區的陳先生說,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東北、江蘇等地的城鎮化率已經很高,生活條件比廣東好很多,“當時我們這裏都是農民,沒幾個人是國企職工,領職工退休金的人少。”

  另一方面,這也與社保的覆蓋面有關。廣東省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社保繳納與人社部門的監管有關,珠三角這些發達區域的社保繳納做的比較成熟,覆蓋得比較好。

  不過,在廣東結餘如此多的同時,東北、華北等地不少省份出現了養老保險基金赤字的情況。去年6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中央調劑基金由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上解的資金構成,按照各省份職工平均工資的90%和在職應參保人數作爲計算上解額的基數,上解比例從3%起步,逐步提高。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遊鈞去年6月表示,由於人口撫養比差異等原因,省際之間基金不平衡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基金結餘主要集中在廣東、北京等東部地區,累計結餘最多的7個省份佔全部結餘的(資金)三分之二,而遼寧、黑龍江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基金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基金運行面臨較大壓力。

  遊鈞表示,正因爲省際之間基金不平衡問題靠省級統籌難以解決,需要進一步提高統籌層次,在全國範圍對基金進行適度調劑。國家決定建立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作爲實現全國統籌的第一步。

  他表示,有的省上解的資金額大於得到的撥付額,我們叫做貢獻省。這些省份普遍的養老負擔比較輕,基金結餘比較多,支撐能力比較強,所以調劑後不會影響這些地方當期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有的省得到的撥付額大於上解額,我們叫受益省,這些省通過調劑能夠緩解基金的支付壓力。所以通過建立基金中央調劑制度能夠增加養老保險制度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各地的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就更有保障了。

  作爲結餘第一大省,廣東自然也是第一貢獻大省。數據顯示,去年7月1日製度實施後的半年時間內,廣東淨上解額達到了237億元,相當於位列第二、三、四位的北京、浙江、江蘇之和,廣東的貢獻度可見一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