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苦练基本功

最近大火的《创造101》每个小姐姐都是「貌若天仙」,大家除了大饱眼福之外发现这些小姐姐们真的是多才多艺而且每个人都很拼呀,这让我深深的觉得不管是哪个行业都需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

C端运营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然而B端SaaS产品运营尚处于初始阶段,甚至有的SaaS公司根本没有运营岗位;近来,各大企业纷纷开始布局B端企业服务,B端产品运营尤其是SaaS产品运营一跃成为招聘市场的稀有物种。

下面是我从某招聘网站看到的招聘信息:

B端产品运营在有些公司也叫做产品市场,从这则招聘信息上的岗位职责我们可以看到,B端的产品运营无论是工作的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与C端不同,唯一与C端相同的点就是:增加营收;一个运营岗位,如果你的工作不能与营收直接挂钩那么你很难在公司得到重视,因为无论是多有钱的公司,老板肯定是希望你能帮公司赚更多的钱;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个岗位就不重要,而是在我看来要么有技术要么能为公司创造营收,这才是职场的核心竞争力。

从这个招聘信息来看,无论是产品介绍、行业解决方案、客户案例还是视频,其核心的要求就是:从不同角度向客户传达产品价值,而客户只有清楚了产品能带给他的价值,他才会为此持续付费

Second:「有心机」

「心机」这个词在大多数时候都属于贬义词,但是在我看来无论是对娱乐圈的明星还是对我我们互联网行业做产品运营来说,没有「心机」是不行的。

做产品运营,我觉得「心机」就是花最少的钱让你的产品容易被人民记住并且长期使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深度挖掘产品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包装。

为什么我说深度挖掘产品价值?你可能会这样想:产品的每个功能背后肯定有其理念,我把这个理念转为产品的价值不就行了吗?不是不行,而是这并不是最成功的产品价值传达。在我看来一款成功的产品不仅功能要足够强大,其背后的理念一定要让客户有认同感可以说服客户,只有这样你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

这么说并不是要鼓吹自家产品有多牛逼,只是觉得一款软体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理念支撑,那么他就只是一款没有温度的工具,相反,如果有一套可以指导企业发展的理论再搭配软体的使用,岂不是一件双方共赢的事,客户为了理念和软体付费,同时获得企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而你的公司因为获得了利润和良好的口碑。举个小例子吧:我司的产品有个简报的功能,这个功能最直接的就是工作汇报,但是我们告诉客户这是用于工作复盘的很好的工具(复盘不懂的可以百度一下,这里不再详细介绍),复盘是很好的工作习惯,但是很多公司并不知道这一工作方法,于是我们就告诉客户怎么用我们的产品做工作复盘,这样我们的这个功能就被定义为了工作复盘的工具。

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鼓吹,也不是为了炫耀,对我们的产品我并没有夸大,只是为产品的功能赋予了一种工作方法,这种工作方法很多大厂都在用,效果也很好,而对于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客户就算不采用也不会反感甚至是拒绝,这是我做产品运营以来总结的关于产品价值挖掘和宣传上的一点想法,在我看来,只有为产品赋予了理念产品才算是有了灵魂。

Third:博出位

娱乐圈明星红的想要更红,不红的时刻找机会博出位,我们的产品也是如此,没有名气客户少的想获得更大的名气获取更多的用户,已经很强的行业巨头想做得更强,那么怎么才能实现用户的持续增长呢?

以我做通用型产品价值点宣传的经验来看,产品功能很多,价值点也很多,但是真正能吸引到客户的才是我们需要重点宣传的。

那么怎么找出对客户有吸引力的价值点?

首先,竞品分析很重要,这个不仅客户要看,公司内部更要对竞品进行深度研究,竞品之所以是竞品就是因为他跟你在大体功能上有很大的相似度,甚至说主功能肯定是不相上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比双方软体的优劣势,再结合客户的反馈,主功能的价值点宣传肯定是需要的,但这个往往对竞品不会有很大冲击,剩下的就是要在细节或小功能上找出竞品没有或做得不好,但是很多付费客户都比较认可的功能上重点宣传。

其次,宣传产品不如宣传产品背后的理念或工作方法,我司在这点上做得也比较成功:OKR是源自谷歌的一套管理方法,国内很多企业都很认可,但苦于不理解其要义也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内部推行;我司产品有目标管理功能,于是,针对国内企业的现状,在各大城市举办了一系列关于OKR的讲座,专为对OKR感兴趣的企业讲解OKR的推行方法,并为付费客户做OKR咨询工作,不仅宣传了产品也为很多企业带来了新的管理方法,在业内获得了较好的口碑,可谓一举多得。

以上是我做SaaS产品运营近一年来的一些的想法和工作上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及时指正,欢迎各位同行随时交流经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