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日期:100-1-6

信件編號:2011001218

內  容:「見怪不怪」,如何期待?

  「謝謝來信,所提寶貴意見,『已敬留供參考』。」很抱歉首先就貴府代表馬先生對「敝人在『民意信箱』所提拙見之回覆」略為舒發個人感受:

  一、敝人利用兩個晚上六個多小時來撰擬的「意見」,貴府大概用不超過10分鐘的時間來回覆,本人與貴府對「民意信箱」重視的程度,似乎有很大的落差。

  二、從「留供參考」這句話可以明瞭:「此一『民意』,經幕僚人員研析、判定,可歸類為『參考價值不大』,故以『敬留供參考』回覆即可。可想而知,不會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會拿來『參考』,『存查、歸檔』將是惟一的命運(但願敝人錯了)

  三、另一個可能是經幕僚人員研判,該「民意」純屬個人觀感,且內容對馬先生欠缺尊重,因馬先生「不好批判性言語」,故該「民意」不宜亦無需呈馬先生。

  四、敝人誠懇的向貴府建議:「要讓追隨者、所屬亦或敵對者人人滿意是永遠不可能的,但讓人人感動卻是值得努力的;幕僚人員之作為萬萬不可成為製造『官長』與所屬(追隨者)間相互誤會甚至對立的原兇」。

  五、在下與家人對貴府的回覆,均明顯感受到其間的「敷衍」與「應付」,但家母仍鼓舞在下不要氣餒,中華民國是我們大家共有的,馬先生是我們選出來的,是中華民國最大的公僕,他的薪水最高、資源最多、權利也最大,馬先生絕對知道,人民是主人,馬先生是僕人,總統府的幕僚人員也是人民的公僕,不是馬先生的僕人(若薪水是馬先生發的則例外)

  六、最後如果貴府真心認為本人上一封「意見」真的只能「敬留參考」,也許與本人今天所呈送的意見:「見怪不怪,如何期待?」有異曲同工之妙,該「民意」或已被研判為「杞人憂天」、「誇大其詞」或「言過其實」。

  若語氣過重或有冒犯請見諒,現言歸正傳;

  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請原諒在下造次,自大學經一章摘錄上文,目的在「對比」下述新聞摘要:「201212日蘋果日報─空軍司令娶媳,在空軍官兵活動中心席開78桌,動用近50名官兵於現場任『服務人員』。出席者包括國防部長、參謀總長、海軍司令、陸軍司令、海軍副總長、陸軍副總長、國防大學校長、總統府戰略顧問、總政戰局代局長等,且均乘『公務車』赴宴。國防部軍事發言人並強調:『國防部長等高階將領一早就有公務行程,到婚禮現場也是致意,宴會結束後便進行下午的公務行程』」。

  將上述兩段文字予之相互對應,「見怪而不怪」應該是較為貼切的標題,因為出席婚宴者似乎並不覺得有何不妥,部份官員甚且以為:「應無需如此大驚小怪?這是很正常的,只是媒體與人民不瞭解」。

  敬愛的馬總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不是孔夫子留給後人參考、聽聽就算的,我們若好好思索孔夫子接下來所強調的:「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就知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領導者追求個人與國家「內聖外王」的必要步驟,而以「格物」為之端。

  王陽明解釋「格」為「正」亦即為善去惡,端正之意;「物」為「事」,是「意念」所嚮往之物;「致」為「至」、「知」為「良知」,「至知」即指須靠「推行實踐」方可到達「良知」;「知至」則指「良知所知者極其至」,「至」為「極至」之意;「致知」與「知至」既是手段與目的也是過程與結果的關係。依前述釋要,「格物」「致知」與「知至」之解釋是:「必須首先端正內心意念(慾望)所向之事物,纔可推行實踐人的良知,並使良知到達最極至的境界,爾後再循「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脈絡,逐次通往『內聖外王』的終極目標」。

  「空軍司令娶媳」一事,請馬先生停下忙碌的腳步,靜下心投注些許的關切與思考,當大部份的官員都習以為常、不以為怪,且坦然面對、接受;此種「價值觀與態度」,對應於大學「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及「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呢?還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顧炎武說:「恥之於人大矣,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今這些身處高位、食民俸祿之政府官員,未思民間疾苦、物力唯艱,公私未分、大言不慚,試問這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展現嗎?或是「格物、至知、誠意、正心、修身」的具體實踐?對馬先生、對國民黨、對中華民國政府是助益還是傷害呢?

  如果無人爆料?如果媒體未予之報導?此一事件絕對不會引起任何官員的注意與反省,請問「調整職務」是針對事件的被披露?還是針對事件的本身?如前所言,若無媒體爆料與報導,是不會有人被「調整職務」的,這不是很奇怪的現象嗎?請馬先生想一想,這只是單一事件?還是冰山一角?文化的形成、價值觀的塑造,絕非一朝一夕可成,欲轉變而趨於善與美,其困難與複雜更是可想而知。同樣一羣人在「貪腐敗壞」的環境中不斷獲得拔擢、晉升上位,又如何冀望這羣人來推動馬先生「德才兼具、德重於才」的理想與承諾呢?「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是黃毛小兒亦熟知的道理,這羣人會為馬先生、為國軍、為中華民國,提拔與自己完全不同的,真正「誠實、正直、清廉、簡樸、有良心、血性」的優秀將校嗎?那是緣木求魚,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就好比「秦檜」用人定是「阿臾奉承、逢迎拍馬」之流,「嶽飛」擇將定是「忠義血性、純樸善良」之輩。馬先生授予雷將軍「上將」階級時,是否嚴肅的思考過「雷將軍」軍旅生涯中部屬對他的觀點如何?過去他帶過的部屬是如何評論他?相信馬先生的智慧應該能理解在下的想法。

  「知恥近乎勇」這種勇是一種道德勇氣,是良好品德的根源,民族與國家之所以興盛,端視主政者是否積極而有效的提昇國人的道德勇氣,因為那關乎國人對自我的期許與自信心的展現,請馬先生正視「見怪不怪」的嚴重性,若馬先生也以為「何必如此大驚小怪」,在下應無言以對、亦無話可說。感恩!

================================================================

【總統府的回覆】

回覆日期:100-1-12

回覆內容:

  感謝您的來信並提供寶貴意見,總統特此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希望您能繼續不吝賜教與支持,共同為臺灣的未來努力打拚。順祝 平安如意 

            總統府 敬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