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能為惡

本能為善

欲望為善

理想派idealism

自由派liberalism

欲望為惡

福音gospel

宗教religion

 

 

 

 

 

這個表格顯示各種意識形態在人本主義的光譜上各自的價值立場。這些意識形態廣泛地被使用在政治以及社會的論述分類範酬之中。最為常見的是理想派以及自由派。宗教在政治科學理論中並不是一個有歸納的立場,但是卻是在現實上具有涉入能力的成分。福音則是專指基督教的核心理念,本質上與宗教有別,但是卻對參與政治以及社會的人們有著某種程度的影響力。

在這個座標之中,本能的定義是沒有猶豫的任何積極行為以及主動反應。而欲望的定義就是存有產生行為以及反應任何主觀動機。這裡的本能與欲望可以理解成兩回事,並沒有任何明顯的關聯。所謂的價值觀是該意識形態歸咎問題的所在以及解決的方法。意識形態會抵擋任何覺得是惡的價值,而且主動使用覺得是善的價值來解決問題。

所以對於自由派而言,沒有什麼是不能使用的。它以完全開放的態度來看待人文的問題。但是也因為如此,在對於問題的認識上,它無法對本能以及欲望的不完整有任何發現。進而將問題指向反對本能及欲望的價值。對意圖導正本能以及欲望的意識形態進行攻擊。

至於理想派的部份,它直接結論在自然的情形下,有很多的不完整。而只要大家願意,或自己願意,就一定能產生好的改善。因此,理想主義時常為規劃一些實行難度高於本能的解決方案。

宗教的部份,則是對於難度高於本能的問題,相信可以藉由自力來突破。但是對於欲念,則是被宗教當成是干擾本能的「雜訊」。宗教的意識形態在現實上,對於自力的欲望成分常看成曲直之分。「曲」的部分喜歡被解釋成欲望;「直」的部份喜歡被解釋成本能。

福音卻不同於宗教,它看本能的不完整就是造成錯誤,而人的欲念不論如何專心,仍不能完整缺憾。也就是說,它否定了自由派、理想派以及宗教的自力可能。而結論出一個他力的解決方式。讓這個他力的影響來使得努力可以正確地改善問題。

以上是對於這些思想的價值整理。這個目的是希望閱聽的人在接觸到這些思想的時候,能夠更綜合性地理解客觀,了解可能的局限之處。進而更誠實地認識別人、認識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