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您的年纪超过65岁,被归类成为「年长者、银发族」,会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国内有一群人正在想办法,让300多万名银发族「活的开心、不孤单」,第一步就是跟年轻人打成一片,住进政府规划的「混龄共居宅」,跟没有血缘关系的年轻人或长辈当「朋友」,有伴聊天.维持心理健康,还有一群年轻人透过才艺教学,提供高龄长辈一系列的「陪伴服务」,利用「交换陪伴」的机会,去反思如何家中长辈相处愉快。


图/TVBS

开心,有年轻人可以看,哈哈哈不一定天天要赖著孙子,对啊不然这个年纪,有时候不小心,看手机会看太久。


活动开始前,镜头外,银发族的心底话,听见跨世代互助的需求


TVBS资深记者游皓婷:「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台湾已经进入高龄社会,也就是说每7个人当中,有1位是资深公民,哈啰我叫阿娟我今年67岁,根据内政部最新统计,最快再过8年,我们台湾就会进入超高龄社会;人口结构里头,有20%都是年长者超过65岁,到时候扶老为主扶幼为辅,现在有一群人开始想办法,让年长者开心地变老。」


青银媒合平台团队志工:「啊批纸才会完全来表达我的意爱。」


让地方阿嬷动起来的是青银媒合平台派出的「才艺青年」,到桃园中坜试水温,免费怀旧金曲游戏勾起共鸣,替「青银共生」画出蓝图。


青银媒合平台志工vs.银发族:「再一个中爱心好不好?大的、大爱心,这是中的中的,今天活动赞不赞?(赞!),喔很有活力,真的喔,帅不帅?(帅!)。」


陪伴服务者邱雅达:「其实不会累,(长辈)觉得我们活动办得很开心,对我们也是一种心灵的回馈。」


雅达今年23岁准备投入「陪伴服务」,曾经发起环岛送爱活动,号召学生志工到养老院陪伴老人,最深刻的体会是老人「爱讲古」,生命故事讲不完。


图/TVBS

陪伴服务者邱雅达:「对于我们这种1、2次见面的人,听到这样的故事会觉得很稀奇,我们才能够真正投入到他的故事,可是当我们听到家人讲10几20次,你是没办法专心听的,我爸爸真的我也想对他好一点,但是...有时候就是,会有不耐烦不耐心跑出来,我算是一种小补偿的心态。」


陪伴服务者邱雅达vs.阿娟阿姨:「这个T就是写字的,然后你就可以打字,是这样吗?(对。)」


手机教学也是陪伴服务的一种,依照长辈需求,派遣相应的才艺青年,媒合平台团队营运2年,接触200多位长辈后发现,最被需要的其实是简单的陪伴,父母的碎念来自不安全感,也许他们只是希望「有个人在」。


银发族梅兰阿姨(76岁):「或许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甘寂寞。」


青银媒合平台共同创办人宋慧宏:「我奶奶打电话给我说,『ㄟ你什么时候要回来?』、『如果你很忙没空回来那也没关系?』」


感觉出来他很期待你回家去陪伴他,可是实际上他又很怕打扰到你,他们就是在家里这样一直等,长辈「交换互相陪伴」的概念,可以让长辈一直被很有耐心地对待,肯花钱体验陪伴服务的长辈,目前只有2成还不够多,媒合平台烧钱亏损,坚持做下去的动力,在于价值已经被看见。


银发族阿娟阿姨(67岁):「年龄上有点差距的,他不嫌弃跟我们聊一些我们的话题,也让我参与了他年龄的话题,那有何不好很好啊,考量长辈缺乏安全感,不愿意陌生人到家里,陪伴服务分3阶段进行,从公共空间多对多互动,到一对一陪伴,彼此信任熟识再到家里陪伴。


图/TVBS

青银媒合平台共同创办人宋慧宏:「教学这个名义,实际上是行陪伴的实质活动,去跟他做收费,像3C教学长辈愿意付400块钱左右,教1小时就是一对一,今天阿姨可能付1小时250块给我们,我们就是抽20%的价格,年轻人可以领200块平台抽50块。」


跨世代的朋友,拿活力创意交流经验智慧,有没有可能住在一起,当室友彼此有个照应。


青银共居体验营成员小甄vs.林阿姨:「本来也是要在外面租房子,想说既然有机会,就可以来跟大家一起住,体验更不一样的生活,跟一些年轻人住在一块的话,我想我会更有活力生活更愉快。」


青银共居体验营成员黎明vs.陈大哥:「希望能够跟他...我们不会吵架吧?(不会。)希望能够共同相处愉快。」


青创团队玖楼,接下新北市政府委托案,拿过去打造「共生公寓」,透过包租代管减少空屋的经验,协助管理青银社宅。


为期半年的9房3厅实验营,拿房租打7折当诱因,吸引60多人报名,最后7位年轻人3位银发族,通过审核成了室友,要帮忙找出,适合台湾的青银共居模式。


共居公寓团队共同创办人柯伯麟:「

最近有出一些状况,就是大家会根据,我们原本预设的生活规则,发生一些小冲突,生活习惯例如可能是吊衣架,「为什么要放这边为什么要放哪边?」小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些摩擦,年龄差距不是冲突主因,生活习惯相近才能处得来,10人社群磨合半年磨出感情,决定签约再住一年。


共居公寓团队共同创办人柯伯麟:「(共居宅)都要有一个大桌子,大家可以在里面去做一些事情。」


柯伯麟负责管理青银社宅,他说出对理想蜗居的渴求。


共居公寓团队共同创办人柯伯麟:「以前在我爸妈那一辈,其实租屋子很多时候只是中继短暂,很快就要去买房子,可是在我们这一辈不一样,结婚得晚,买房也买得晚,你人生有很大一段时间,其实是在租房子,ㄟ是不是可以跟长辈,这样一起去住一起去交流,把他当作『跨世代好朋友』的感觉,就不会像我们自己可能在家里,就有所谓『情绪勒索』这样的事。」


少了必须满足亲人的压力,拿掉令人窒息的相处,像朋友一样平等互动体谅,年长者跟没有血缘的晚辈一起住,有伴聊天,维持心理健康,新北市政府想从共居体验营,复制更多成功经验。


新北市城乡局住宅发展科长郑健志:「新店中央新村北侧预计明年会完工,我们已经把这个(共居)想法,回馈在那个工程上面。」


社会住宅的空间规划得先砍掉重练,改掉传统格局「3房2厅」。


新北市城乡局住宅发展科长郑健志:「外国模式在推动共居,是有很大开放空间供大家使用,每个人居住单元比较极小化,比较强调在大家共同生活的空间,土城(社会住宅)这案子,预计要盖600户左右,目前在设计最快明年会施工,设计方案我们已经跟建筑师讨论,要把这样(共居)的空间模式放进去。」


活得独立,而不要活得孤独,跨世代混龄共居,室友就像家人,在彼此生命的河流里放一些美好,替寂寞的高龄台湾,勾勒一个家的新选项。


更多 TVBS 报导
独居爷奶人生最后一段路 这群药师伴他们走完
我很好…电话挂断偷拭泪 独居老人需要人陪
太可怕了!养护中心巴士 拿木板当轮椅斜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