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不讓一粒罌粟果落地

港城警方打響禁種鏟毒殲滅戰

鄭軒

它有着纖細的身姿,柔弱的莖幹和豔麗絕倫的花朵,滋生出蠱惑人心的美麗。

它的名字,叫罌粟。

罌粟,很美。可惜的是,它很毒。

恰如白落梅在《在最深的紅塵裏重逢》裏描述的那樣——罌粟真的很美,可當服食下去,才知道那是一種帶了劇毒的藥。明白之後,已經中毒太深。

因爲是毒品原植物,罌粟在我國屬於禁種植物。“種毒違法、種毒必鏟、種毒必究”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而此也納入了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內容。爲深入推進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讓一粒毒品落地,今年春節過後,一場聲勢浩大的禁種鏟毒殲滅戰,在全市範圍內打響。

所謂殲滅戰,是一種講速度、講效率、講徹底的集中作戰方式。作爲禁種鏟毒主力軍,港城公安重拳出擊,禁種鏟毒衝鋒在前。副市長、公安局長徐敦虎在調研禁種鏟毒工作時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毒害猛於虎!當前要把禁種鏟毒工作放到全省禁毒鬥爭大局來認識,放到全市文明城市創建、平安綜治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去定位考量,以‘等不得’的急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鬆不得’的責任感,紮實推進禁種鏟毒專項整治行動。”

目標
毒品原植物零種植

罌粟,海洛因的主要毒品原植物。長期食用幼苗或果實容易成癮,慢性中毒,嚴重危害身體,成爲民間常說的“鴉片鬼”,嚴重的還會因呼吸困難而送命。所以,我國對罌粟種植嚴加控制,除藥用科研外,一律禁止種植。

現如今,毒品犯罪已成爲全球性的社會問題。特別是新型毒品的泛濫,給居民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毒品的危害不僅“毀滅自己,禍及家庭,危害社會”,還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極大,嚴重摧殘人的身體,扭曲人格、自毀前程,引發自傷、自殘、自殺行爲,並容易感染艾滋病等傳染性疾病。

每年三四月,都是罌粟植物落地生根的季節。爲嚴厲打擊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爲,確保“零種植”和“零產量”,持續保持對毒品犯罪尤其是製毒犯罪的高壓打擊態勢,港城公安全警動員、全力以赴掀起新一輪禁種鏟毒專項整治行動高潮。

市公安局副局長宋雅波介紹,此次專項整治行動開展後,市禁毒委按照省禁毒委、市委市政府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突出問題導向,從思想認識、組織領導、機制保障等方面加大專項整治行動的推進力度。

“市委、市政府明確將禁種鏟毒工作納入平安綜治考評範疇,嚴格落實縣區政府對各鄉鎮(街道)及禁毒委成員單位的考評責任。這就要求各地各相關單位自覺做到‘宣傳發動不漏一人,排查打擊不留死角,毒品原植物零種植’的工作目標,不斷強化專項整治行動措施。將禁種鏟毒工作列爲年度重點工程,強化督查考覈,爲禁種鏟毒專項整治行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宋雅波介紹,日前,市公安局對禁種踏查鏟毒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嚴厲打擊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違法犯罪行爲,充分發揮公安機關主力軍作用,將全市禁種鏟毒專項行動不斷向縱深推進。

舉措
種毒違法 必鏟必究


禁種罌粟,在社會羣衆中已成爲共識,然而也有一些居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認爲種植罌粟可以用來治病,還有的認爲罌粟花非常豔麗,可以當做花兒來欣賞,更甚至有的人認爲可以當作蔬菜喫。

就在幾天前,連雲公安分局新城派出所民警使用無人機高空巡航期間,發現一魚塘旁邊存在一塊疑似罌粟幼苗種植區域。經確認爲罌粟後,民警立即驅車趕赴現場,共剷除罌粟391顆,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殲滅戰打響以來,各地公安機關通過多種手段開展了全覆蓋、無死角踏查,東海、灌雲、灌南、贛榆、海州、連雲等地均發現了一些村民以用藥治病爲由,私自在自家菜園、庭院、麥田等處非法種植罌粟的情況。目前,涉案村民劉某俠、錢某花、臧某雲等均依法受到處理。

市公安局禁毒支隊負責人介紹,3月初以來,全市各縣(區)按照“職能部門、鄉鎮領導包片,機關單位、派出所包村、村組幹部包人”的要求,深入轄區排查涉種重點人員。縣(區)禁毒部門通過警務綜合平臺全面梳理非法種植歷史案件,下發各派出所、村(社區)逐人開展上門走訪告誡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涉種重點人員937人,走訪重點戶788戶,逐人逐戶發放禁種告知書、逐人逐戶簽訂禁種承諾書。

與此同時,組織精幹力量搶在罌粟開花前,採取分組分片、交叉複查等形式開展多輪次、地毯式踏查。截至目前,全市共組織各級各類踏查行動700餘次,查繳罌粟苗(果)2400多株(個),破獲非法種植毒品刑事案件50起,刑事拘留12人、取保候審38名;治安處罰96人,其中行政拘留28人。

警方再次提醒:凡被發現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公安機關將依法從嚴從快打擊處理,構成犯罪的,將堅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倡導
禁種鏟毒需社會聯動



在此次禁種鏟毒專項整治行動中,市禁毒委及公安機關堅持工作覆蓋無盲區,措施細化無死角,蓋邊沉底,壓實責任,確保專項行動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市禁毒委要求各地對禁種鏟毒專項整治行動列出責任清單,進一步分解落實工作責任,切實避免公安機關單打獨鬥的被動局面。制定出臺了《禁種鏟毒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對領導不重視、成效不明顯的地區及時通報整改;對工作進展緩慢,採取約談主要領導、蹲點督導等方式限期整改;對工作不力,造成種植毒品原植物多發的,堅決通報紀委監委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據瞭解,在做到禁種鏟毒工作堅持抓、反覆抓、抓反覆的同時,全市公安機關堅持“宣傳先行,預防爲主”的工作思路,採取有效措施,積極調動一切社會力量。

“我們在做好禁種鏟毒工作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發佈通告、張貼標語、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掀起強大的宣傳聲勢,使廣大人民羣衆進一步認清毒品的危害和提高禁種鏟毒的工作意識。”

“截至目前,全市共組織開展各級各類禁種鏟毒宣傳活動100餘場次,通過報紙、電視、廣播以及各級官方微信公衆號開展禁種鏟毒宣傳1600餘次,印刷牆體廣告、懸掛橫幅標語、張貼海報、設置LED電子廣告屏共計2萬餘處,發放傳單、宣傳冊近20萬張(本),簽訂承諾書、告知書16萬餘份。”

期間,市禁毒委會同公安機關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及時還向全社會發出倡議——

積極倡導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從我做起,不非法種植、買賣或食用毒品原植物、當好禁毒預防宣傳教育工作的宣傳員、監督員、戰鬥員和愛心使者。

力構築禁毒、拒毒的思想防線。增強禁毒法律意識,提高抵禦毒品侵襲的能力,構築拒毒防毒的牢固防線。

切實增強“禁種鏟毒、人人有責”的社會責任感。積極舉報涉毒違法犯罪行爲,主動配合公安機關等相關部門打擊處理涉毒案件。

對積極檢舉揭發、協助收繳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種子,舉報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違法犯罪行爲的,將視情給予獎勵。

此外,全市共梳理3大類8個方面的問題,對老年人羣體思想認識不夠,重點人員排查不深入、轄區內存在踏查盲區等方面性突出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整改要求,逐級層層簽訂了責任狀,限期抓好整改。

禁種鏟毒,我們一直在路上。


 ▼偵破通訊

灌南警方

破獲跨市盜竊電動車電瓶案

王立前

近日,灌南縣公安局成功打掉一盜竊犯罪團夥,破獲發生在灌南縣百祿鎮、三口鎮以及毗鄰的鹽城市響水縣、淮安市漣水縣、宿遷市沭陽縣等地的40餘起盜竊電動車電瓶案件,案值5萬餘元。

今年1月5日凌晨,灌南縣百祿鎮居民高某、湯某兩家兩輪電動車和三口鎮郭某家的電動三輪車電瓶接連被盜,引起了灌南警方的高度重視,迅速抽調專人成立專案組進行破案攻堅。辦案民警通過對現場痕跡物證的分析比對,確認系同一夥犯罪嫌疑人所爲。“他們會是誰?現又藏匿在哪兒?”

爲儘快偵破此係列案,辦案民警又對每起案件進行細緻的回訪調查。多個證人向民警反映,案發現場附近曾出現過一輛無牌黑色轎車,形跡十分可疑。民警調閱現場周邊的視頻監控,果然發現有一輛無牌黑色轎車在案發現場出現過,通過視頻追蹤,發現該轎車出現和消失地點均在漣水縣五港鎮一偏僻地段。

經進一步偵查,漣水籍的男子唐某進入民警的視線。該男子多次出現在案發現場附近,有盜竊犯罪前科,且名下的一輛黑色轎車與案發現場出現的嫌疑車輛特徵相似。民警經過綜合分析,判斷唐某具有作案嫌疑。經對其社會關係進行調查摸排,發現唐某近期與前科犯罪的同案人劉某及獄友吳某交往頻繁,3人出獄後均無固定職業,但出手卻較爲闊綽。經過對唐某黑色轎車行駛軌跡的研判,發現凡在其有異常活動時,相關地區多有盜竊電動車電瓶案件發生。至此,辦案民警判斷唐某等3人有結夥盜竊的重大犯罪嫌疑。

鎖定嫌疑人後,辦案民警通過信息研判和拉網布控,很快從漣水縣境內將唐某、劉某、吳某相繼抓獲。歸案後,3名嫌疑人在大量鐵證面前,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向辦案民警如實交代了今年以來先後結夥駕車竄至灌南、漣水、沭陽、響水等地盜竊電動車電瓶作案40餘起,案值達5萬餘元的犯罪事實。

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偵破通訊

東海警方聞警出擊擒獲兩名劫匪

陳偉師


近日,東海警方經縝密偵查,及時將涉嫌搶奪、搶劫犯罪的蔣某和劉某抓獲,破獲飛車搶奪、搶劫案件7起。

東海縣安峯鎮45歲的蔣某和43歲的劉某是同一個村人,從小一起長大,但兩人好逸惡勞,臭味相投,成了名副其實的狐朋狗友。2009年兩人因共同實施搶奪、盜竊犯罪被判刑。有了這次教訓,兩人出獄後本該改邪歸正,通過合法勞動致富,但兩人依然不思進取,有點錢就喫喝玩樂,也常常爲喫了這頓沒下頓而發愁,兩人不約而同想到了只有搶錢來得快,於是兩人再次同流合污,重操舊業。

今年1月2日晚,兩人駕駛摩托車竄至沭陽縣賢官鎮將一名女士掛在電瓶車上的包搶走,搶得蘋果8P手機一部,價值4000餘元。隨後,兩人將搶來的手機賣掉,用於抽菸、喝酒、洗浴。首次行動就嚐到了甜頭,從此兩人一發不可收拾瘋狂作案,僅在當月就三次次竄至沭陽縣茆圩鄉、桑墟鎮等地搶奪作案4起。其中1月25日,兩人在沭陽縣茆圩鄉將正在騎電動車的一名女士斜挎在身上的包搶走,致該女士摔倒骨折。

即便在歡樂祥和、萬家團圓的春節期間,兩人仍然不停手, 分別於今年大年初四和大年初五在東海縣和沭陽縣等地搶奪作案2起。短短一個月時間,兩人就駕駛摩托車四處流竄、猖狂實施搶奪、搶劫犯罪共作案7起,搶得現金3800元及手機3部價值近萬元。

2月8日東海警方接報案後,立即開展偵查。民警通過對案件串並,分析發現與沭陽縣發生的幾起案件作案手法相似,確定蔣某和劉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經深入開展偵查和摸排布控,辦案民警於2月22日將兩人抓獲歸案。經審查,兩人實施搶奪、搶劫犯罪的事實供認不諱。此後辦案民警又乘勝追贓,將被搶的手機及時返還給了受害人。

近日,受害人董女士專程從沭陽縣趕來將一面印有“智擒劫匪,爲民解憂”的錦旗送到東海縣安峯派出所民警手中,感謝民警幫其追回被搶手機。



 圖片新聞


鄭軒

近日,市公安局舉辦了全市公安系統首屆警體運動會籃球比賽。這是新一屆市公安局黨委貫徹落實省廳實施文化育警工程、培育尚武文化的有力舉措,旨在鼓勵全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民警團隊意識和進取精神,營造生動活潑的警營氛圍,引導廣大民警始終以健康的體魄、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鬥志更好地投入到公安工作中去。

期間,來自全市公安機關20支代表隊近200名運動員參加了49場激烈角逐。最終,交警支隊代表隊榮獲冠軍,灌雲縣局、灌南縣局代表隊分獲二、三名,交警支隊民警徐程錦榮獲本屆比賽MVP球員。


 ▼警察故事

特別會破案的馬警官

鄭永波 王停

贛榆公安分局海頭派出所民警馬國柱,憑藉踏實認真的鑽勁、韌勁和狠勁,短短几年便成長爲警隊的破案能手。幾年來,他參與破獲各類案件800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520餘人,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個人嘉獎7次,獲評分局優秀基層民警4次, 2018年被評爲第四屆“贛榆最美警察”提名獎。

一起匪夷所思的警情

馬國柱2013年7月畢業分配到海頭邊防派出所工作,半年後開展接手辦案工作,一開始馬國柱就接到一起匪夷所思的警情,一外地男子宋某報警稱來海頭找朋友因走錯門被人無故毆打致傷;而對方當事人柏某同時報警稱宋某是小偷,到他家偷東西被發現後逃跑時被抓。馬國柱到現場後發現宋某正躺在一條小路邊呻吟,雙方各執一詞,宋某身上也未見可疑財物,現場很難分辨誰是誰非。

瞭解完情況後,馬國柱試探性地問了宋某一句“你到海頭找誰”時,儘管宋某非常自然地說出了他朋友的名字,但宋某略有閃躲的眼神讓馬國柱似乎發現了一些端倪,便以組織雙方調解爲由準備將兩人帶到派出所調查。當時宋某以腰疼要去醫院檢查爲由推脫,馬國柱一邊與同事聯繫從外圍調查宋某情況,一邊陪同其到醫院進行檢查。當同事反饋宋某有多次犯罪前科,且因搶劫剛刑滿釋放的消息時,馬國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檢查完身體宋某又以自己傷的不重、不追究對方責任爲由試圖離開,馬國柱當場予以拒絕,要求宋某先到派出所接受調查。到派出所後,馬國柱和宋某拉起了家常,問他要找的人與他什麼關係,是做什麼工作的,以此爲切入口,慢慢地讓宋某無法自圓其說。隨後,馬國柱又結合近期轄區發生的類似盜竊案件的可疑線索,出其不意地對其進行問話,讓宋某漸漸露出了狐狸尾巴,心理防線被逐漸攻破。

最終,宋某如實供述了其近兩個月來先後在轄區入室盜竊數十起、累計案值近十萬元的犯罪事實,並承認當天下午進入柏某家盜竊被發現後奪門逃跑,被柏某追上後掙扎中咬傷柏某並“賊喊捉賊”的作案經過。工作第一年,馬國柱就參與辦理各類案件60餘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8人。

一起精心設計的“撞車”

 馬國柱個頭不高,長得敦厚結實,骨子裏透露着一種難以言表的堅毅果敢。他總是在急難險重任務前主動擔當、從不退縮,憑藉膽大心細的特點多次出色完成偵查布控和蹲守抓捕任務。

2016年10月,轄區一商店內大量的工藝品被盜,損失慘重。經過數天的走訪摸排,一輛大衆牌白色轎車進入了馬國柱的偵查視線。通過對車輛軌跡巡查研判,發現該車在轄區某小區附近有活動軌跡,遺憾的是連續蹲守兩天兩夜也未見嫌疑人出現。爲儘快破案,馬國柱巧用一招“引蛇出洞”讓嫌疑人很快便落入法網。

當日中午,馬國柱駕駛一輛地方號牌車輛,和同事一起着便衣駛入該小區某幢樓下,故意與停放在此的嫌疑車輛進行了一次“親密接觸”後,試圖聯繫被碰車輛車主。此時,不少小區羣衆圍過來,有的還稱“你們是好人,碰了別人車子不但不跑,還主動聯繫車主,難得!”並好心地幫助馬國柱聯繫上了車主。不明真相的車主和另外一名男子很快趕到“事故”現場,準備找“肇事人”理論。馬國柱和同事當場確認此二人就是盜竊犯罪嫌疑人,果斷將二人制服,並同時亮明瞭警察身份,現場圍觀的羣衆紛紛稱讚。

類似這樣的抓捕經歷在馬國柱5年多的從警生涯中多次重演,不同的是這次用的是引蛇出洞辦法,下次或許就變成了敲山震虎或是甕中捉鱉亦或是其他招數。總之,被馬國柱盯上的嫌疑人都無法逃脫他精心設計的天羅地網。

一雙樣式獨特的新鞋

馬國柱心思縝密、思維敏捷,他潛心研究每一起案件的作案手段和罪犯心理,總能從凌亂不堪的案發現場找到蛛絲馬跡,讓許多錯綜複雜、迷霧重重的疑難案件得以柳暗花明。

2018年4月20日凌晨,轄區繁榮街兩家沿街店鋪相繼被盜,因是夜間作案無人目擊,案發現場又沒有監控,狡猾的嫌疑人也沒留下任何痕跡物證。現場勘查後民警一時陷入迷茫。細心的馬國柱在覈實現場損失情況時發現,除了現金被盜外,一家店主還丟了一雙新鞋。得知該鞋子樣式新穎、本地非常少見的情況後,一個由鞋找人、順藤摸瓜的念頭在馬國柱的腦海中產生。

他設法找到了同款的鞋子照片並轉發到平安社區警務工作羣,發動羣衆提供破案線索。同時帶領民警廣泛開展走訪摸排。很快就有羣衆反映一個小時前,在轄區某商店附近看到一男子穿的鞋子與被盜鞋子十分相似,馬國柱立即帶隊沿該路段開展搜尋。當日上午11時許,距報案時間僅兩個多小時,馬國柱和同事在轄區一網吧內就發現了正穿着被盜鞋子的嫌疑人,將其抓獲後,從其隨身攜帶的揹包中搜到一把作案用的液壓鉗。經突擊審訊,一舉破獲系列盜竊案件21起,案值近十萬元。


 ▼偵破通訊

違停被貼罰單心生不滿

一男子偷走交警摩托車鑰匙

劉恩賜

違停被貼罰單,於是懷恨在心。近日,我市一男子竟趁交警忙於工作時偷偷拔走警用摩托車的鑰匙,沒想到這一幕被路邊監控全程攝錄下來……。該男子因涉嫌阻礙執行職務,被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據瞭解,4月2日中午12時許,交警海州三大隊執勤民警在海州區新孔南路某農貿市場附近對違停車輛進行信息採集時,一眨眼功夫,發現停放在路邊的警用摩托車的鑰匙被人偷走了。

海州公安分局朐陽派出所民警通過調取周邊監控錄像,發現在交警執勤過程中,一名黑衣男子趁民警不注意,偷偷拔走警用摩托車的鑰匙,後駕駛一輛銀灰色五菱宏光汽車離開現場。通過工作,民警很快確認了該男子身份。而該男子得知警方對其進行調查後,攝於法律威嚴,於次日主動向警方投案並交還了車鑰匙。

那麼該男子爲何要偷走警用摩托車的鑰匙?在派出所裏,該男子向警方交代了自己的動機。

原來,當天上午該男子的車子沒有按規定停放在停車位上,結果被正在執勤的交警貼了罰單。於是他心生怨恨,在開車離開時,剛好看見正在執法的交警停在路邊的警用摩托車鑰匙沒拔,爲發泄不滿情緒,他乘交警不備當即拔走了車鑰匙。



 圖片新聞

上門爲癱瘓青年辦身份證

女民警和輔警忙得滿頭汗

樑 傑 孫萬飛

日前,一位七旬老人顫顫巍巍地推開了海州開發區許莊社區流動人口服務站大門,正在梳理轄區流動人口的開發區派出所副所長張景陽擡頭看見了面露難色的老人,立刻起身將老人扶到站內椅子上坐下,耐心詢問老人是否遇到了什麼困難。

老人看到警察如此熱情,便把家裏的難題告訴了張景陽。老人目前租住在派出所轄區的許莊村,家裏有一個腦癱的兒子,這幾天村裏通知老人去領兒子的殘疾人補貼,卻發現兒子的身份證早就過了期,本想重新補辦,可是老人一家的戶籍地還在浦西派出所,聽說現在辦身份證需要本人到現場拍照、按指紋,老人爲沒辦法把兒子帶到那麼遠的地方去而犯愁。這時有好心的鄰居告訴老人,開發區派出所在村口有個服務站,可以去那裏問問民警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老人便來到了這裏。

瞭解了情況後,張景陽告訴老人,根據去年底出臺的江蘇省戶口辦理“放管服”十項措施,現在身份證已經實行全市通辦,即使戶口在別的派出所也可以就近在當地派出所辦理,而且對於老人的兒子這樣行動不便的羣衆,派出所民警可以帶着儀器上門辦理。聽到張所長的話,老人激動不已,連連稱讚現在的政策好,張景陽與老人當場約定第二天上午就上門辦理。

3月22日上午,女民警段夢繁和輔警帶着儀器來到了老人家中,卻發現辦理條件比想象的還要困難。原來老人的兒子已經癱瘓在牀十幾年,肌肉嚴重萎縮導致坐起來也很困難,老人的兒子無法與他人正常溝通,也無法控制面部表情,而且屋內光線太暗。“辦法總比困難多。”她們二人先找了一塊白布墊在青年的背後充當背景牆,然後一人站在椅子上一手拿着打開閃光燈的手機,一手拿相機,準備從上往下拍攝,另一人設法控制殘疾青年的睡姿和麪部表情,捕捉最佳拍照時機,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努力,終於拍下了符合身份證辦理條件的照片。

等到採集完殘疾青年的指紋,民警和輔警已是滿頭大汗,老人十分過意不去,堅持要留她們喫午飯,可她們謝絕了老人的好意,對老人說:“服務羣衆是我們的本職工作,這些都是我們應當做的!”老人連連稱讚開發區派出所是羣衆的貼心人,一直把民警和輔警送到路口才肯回去。


 ▼圖片新聞

路南派出所創文宣傳進社區

何思禹

近日,海州公安分局路南派出所組織民警走進社區,開展以“創建文明城市,提升羣衆滿意度”爲主題的宣傳諮詢活動。通過引導市民觀看宣傳圖版、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接受戶籍業務諮詢、宣講相關法律法規及文明城市創建內容等方式,與市民羣衆進行互動交流,現場解答各類疑難問題,受到轄區市民羣衆的廣泛好評。圖爲派出所民警在路南街道扁擔河社區開展宣傳諮詢活動。


 ▼好警好事

蹊蹺電話過後的緊急救援

樑傑 孫萬飛

近日,海州公安分局蒼梧派出所民警從一個蹊蹺的電話入手,查到一個欲尋短見女子的相關信息後,連夜展開緊急救援行動,最終將女子從懸崖邊上救了下來。

4 月 5 日晚 8 點 56 分,蒼梧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一個陌生女子打來的電話,稱自己準備把三間門面房中的一間留給母親養老,爲此想請派出所出面幫忙證明一下,民警在詢問具體情況時,該女子話沒說完便掛斷了電話。

值班民警立即將該情況向帶班的教導員潘國浪進行了彙報。憑着職業的敏感性,潘國浪覺得該女子的電話內容有些蹊蹺。如需辦理房屋公證業務,應到公證處而不是公安機關,而且辦理房子過戶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爲什麼要選擇晚上求助?事情還沒說清楚,又爲什麼勿勿掛斷電話?另外,一般情況是老人把房子留給子女,可該女子爲什麼說要把房子留給老人養老呢,難道是她出了什麼狀況?

潘國浪越想越不對勁,覺得此事背後應該另有隱情。於是,潘國浪立即回撥電話,電話接通後,陌生女子再次說到:“我在海州有三間門面房,想把其中一間留給我母親養老,請你們幫我證明一下……。”

潘國浪試探性地問:“ 你想把房子給你母親,你可以去有關部門辦理房屋過戶或公證手續,這樣纔有法律效力。你爲什麼找公安機關幫證明呢?”。

電話那頭,陌生女子有氣無力地說:“我沒有時間了,再說我現在山上,這麼晚我上哪找人公證啊 ......” 正說着電話又掛斷了。

潘國浪從電話中感覺該女子想尋短見的可能性很大,便立即將這一情況向市公安局指揮中心報告。

爲了給指揮中心安排救援留下更多時間,潘國浪決定再次聯繫該女子,沒想到對方關機了。潘國浪沒有放棄,過一會就撥打一次,接連打了十幾次電話。

終於,隨着“ 叮鈴鈴” 一聲響,對方打了回來,潘國浪立即接通電話,勸其不要衝動。爲了爭取時間並取得對方信任,潘國浪還亮明自己是公職律師的身份,稱可以想辦法幫她解決房屋公證問題,並向其解釋了相關的法律規定。在該女子情緒穩定後,潘國浪就試探性地問她在哪裏的山上,沒想到該女子又警覺起來,迅速掛斷電話。

指揮中心在接到潘國浪彙報的情況後,立即調集相關警種力量開展聯合搜救行動,在確認女子所在的大概位置後,經過近4個小時連續奮戰,救援人員於凌晨成功將該女子從海州白虎山一懸崖邊上救下,並送往醫院檢查治療。

經瞭解,該女子是因家庭矛盾一時想不開,才當晚跑到山上欲尋短見,所幸讓細心民警及時發現併成功施救,才避免了一起可能發生的悲劇。


 ▼偵破通訊

酒後鬥毆還報警求助

一詐騙逃犯被民警抓個正着

王藝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22時許,贛榆公安分局城頭派出所接到一起酒後鬥毆警情。民警到達現場後,報警人萬某便主動上前告訴民警自己與他人因債務糾紛鬥毆的經過,民警見雙方當事人渾身酒氣,便將他們一起帶回派出所處理。

“在詢問之前,我們按照規定對當事人雙方進行身份登記,意外發現報警人萬某因涉嫌詐騙前一天剛剛被我局龍河派出所上網追逃,而當時萬某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警方列爲網上逃犯,所以才毫無顧忌的報了警。”城頭派出所民警說道。隨後,民警與主辦萬某詐騙案的龍河派出所取得聯繫,當晚便將萬某移交給龍河派出所處理。

“萬某是個詐騙慣犯,曾在2009年、2011年,先後兩次因詐騙犯罪被判刑,但是,法律的嚴懲並未改變他好喫懶做不勞而獲的本性,2017年5月份,萬某故技重施,竄至青口鎮下口村,先後找到船老闆居某、曹某,以幫助上船務工爲由,從居某、曹某處取得預支工資22000元。而到了出海的日子,居某、曹某卻找不到萬某的人影,這時候他們才發現自己上當了”龍河派出所相關負責人說道。

由於出海忙碌,受害人居某、曹某無暇顧及消失的萬某,只好等休漁回來後再找萬某要錢。不久前,休漁回來的兩位受害人費盡心機尋找萬某無果,這才找到龍河派出所求助。受案後,民警迅速開展調查,在掌握了萬某確鑿的犯罪證據後於3月20日將其上網追逃。本以爲摸排萬某的行蹤會耗一番周折,不料“得來全不費工夫功夫”,第二天他就自己送上門來了!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萬某對其詐騙船主預支工資22000元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該萬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中。


 ▼好警好事

這名實習學警真暖心

執勤時連續救助兩名走失兒童

何思禹

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學警鄭雨南,現在贛榆公安分局實習。近日,她在參加分局組織的安保執勤工作中,連續熱心救助2名走失兒童,受到一致好評。

當天早上6時許,鄭雨南就跟隨着執勤隊伍出發了,整個上午她都在師傅的指導下認真地執行安保任務,儘管之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但是各種突發狀況還是讓她應接不暇,好在師傅都在旁邊,鄭雨南並未感受到壓力。下午1時許,一位年輕的女子火急火燎地跑向鄭雨南,說自己的孩子小明(化名)找不到了。此時,帶隊師傅因處理其他警情不在身邊,執勤崗點上只有鄭雨南和同學陳志鋒。面對這一突發狀況,兩個初出茅廬的實習學警並未慌亂,而是先安撫那位媽媽,然後仔細詢問小明的體貌特徵等信息,並迅速報告指揮部。

隨後,鄭雨南來到小明與母親走散的位置仔細尋找,十幾分鍾後,鄭雨南發現有個小男孩一個人站在不遠的路邊,無助的流着淚,便快步走上前問他的名字,得知他就是那名走失的孩子後,鄭雨南迅速將孩子帶回了執勤點。看到母子二人相擁而泣的場景後,鄭雨南也激動得流下了熱淚。因爲這是她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救助了別人。

就在鄭雨南還沉浸在幫助母子重聚的欣喜中時,一個小男孩哭泣着來到了鄭雨南面前說:“警察阿姨……我找不到奶奶了……你能幫我找奶奶嗎?”鄭雨南見狀立即蹲下來安撫說:“小朋友,你先別哭,阿姨一定幫你找,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呀?”

小男孩名叫小亮(化名),他把奶奶的電話號碼完整清晰地告訴了鄭雨南,可鄭雨南打了好幾遍都沒有人接。孩子看到奶奶遲遲不接電話,情緒明顯急躁害怕起來。鄭雨南見狀後和身邊的同學陳志鋒蹲了下來陪孩子聊天,從幼兒園生活聊到長大後的理想,小亮的注意力慢慢被轉移,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後來,在鄭雨南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於聯繫上了小亮的奶奶。半小時後孩子的家人匆匆趕來時,一家團聚的畫面深情地打動了周圍的每一個人。


 ▼圖片新聞


公宣

近日,贛榆公安分局贛馬派出所民警張偉衍和同事在轄區一幼兒園執行護學任務時,一個小男孩蹦蹦跳跳地遞過來5元錢說:“警察叔叔,這是我剛撿的錢”。民警接過錢剛想表揚他時,小男孩竟然轉身跑遠了。當天護學結束後,張偉衍覺得小男孩拾金不昧的行爲非常值得表揚,於是決定找到這個小朋友,給他一個驚喜的儀式感。

隨後,民警通過學校門口的監控順利找到了那名可愛的小男孩——贛榆區贛馬鎮中心幼兒園中(3)班的王梓陳。民警當即手寫了一張獎狀,在第二天護學的時候當着老師和同們的面將獎狀頒發給他,並對他拾金不昧的行爲進行了表揚。

當時,適逢放學時間,家長和同們們看到眼前的一幕,紛紛爲王梓陳小朋友點贊。後來,此事通過“連雲港警方”“中國警方在線”“平安江蘇”等官網發佈後,當天瀏覽量達30萬+。

編輯 | 薛莉    校對 崔恩棟

來源 | 連雲港日報

目前6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