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跳傘的起始高度為5000米以上,難度和要求比低空跳傘要高得多。極限跳傘(高空跳傘)是相對於低空跳傘而言的,通常跳傘高度在5000米以上稱為極限跳傘(高空跳傘),5000米以下稱為低空跳傘。平流層亦稱同溫層,其相對於海平面的高度,在中緯度地區,平流層位於離地表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而在極地,此層則在離地表8公里左右。極限跳傘,尤其是平流層跳傘,準備工作必須完全充分,否則有生命危險。

裝備準備方面,攜帶的專業跳傘裝備主要有防寒服(一般為連體式)、氧氣面罩、防凍手套、護目鏡、頭盔及必要的通信器材等,所用的傘具一般為翼傘(翼型滑翔傘)。這些裝備的用途與作用如下:一是連體防寒服。高空氣溫較低,防止人體凍傷、人自由落體階段高速氣流吹進服裝內導致人體溫度過低,防寒服外層一般有良好的防水和防風性能;二是氧氣面罩。高空空氣稀薄,人體為了維持體溫和運動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如果不帶氧氣面罩,就會出現頭痛、眩暈、視物模糊等癥狀和肌肉運動協調障礙、心電異常、心率加快等體重,甚至導致人的判斷力、理解力和記憶力會有所減退,嚴重的甚至會喪失;三是防凍手套。防止手被凍僵,確保手指的靈活性,以便能準確地完成打開、操縱降落傘等動作;四是護目鏡。防止被高空刺眼的陽光灼傷眼睛,導致視物模糊、高速運動時睜不開眼睛、影響對目標、著陸點及離地距離的正確判斷等;五是頭盔。防止撞傷、碰傷及著陸時摔傷等,同時防止降落傘打開、傘繩抽出時對人的頭部造成傷害等。

身體準備方面,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不慌,沉著冷靜,跳傘者跳傘前對身體要進行必要的心理、生理檢查和調整,還要進行高空生理、個人防護、急救知識(如凍傷、中耳氣壓變化損傷、高空減壓病等),如果條件許可,還應進行低壓艙生理檢查和適應生訓練,以適應高空低壓、缺氧、寒冷的跳傘環境,實施跳傘時,可攜帶必要的急救藥品以備應急之需。

技術準備方面,必須一步一步地來,先從地面練起,掌握跳傘動作,打牢離機、空中特情處置、降落傘的操控、著陸等技術基礎,從低空跳傘開始練起,當低空跳傘達到一定的次數後,再向高空跳傘邁進,一方面豐富自身的跳傘經驗,另一方面也讓自己的身體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當經驗、能力、技術、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方可進行平流層跳傘。

極限跳傘無疑是一種極具挑戰性的運動,人體若無任何防護,暴露在7000米以上高空,很快就會昏迷,隨即出現呼吸和循環功能停止;而若在10000米以上,此高度產生的缺氧已遠遠超過人體的耐受範圍,人體能夠保持清醒意識的時間將不足1分鐘,隨後將進入死亡狀態,所以極限跳傘是勇敢者的遊戲,必須在具備充分條件、經過專業培訓後方可實施。

期待你的關注互動,必誠信回復!


但誰會這麼吹毛求疵呢?鮑迦納自2005年起就與贊助商共同規畫這項任務,還招募了一支團隊,包含了在1960年首度嘗試平流層跳傘的喬.基廷格(Joe Kittinger)。

鮑迦納當時所穿的加壓衣,是由太空人及飛行員在高空飛行時的配備所改良而來,他乘著由高空氦氣球懸吊的特製座艙進入高空。若飛行高度超過19公里,一定得穿加壓衣,否則失壓會導致體液內產生氣泡,這種體液沸騰的狀況會帶來致命危險。

加壓衣也能在鮑迦納跳傘時幫助他抵抗極端溫度。在上升的過程中,座艙會提供大氣壓力,因此能抵禦嚴寒,也不會產生減壓症。當鮑迦納抵達預定高度後,他將太空衣充氣,再打開艙門縱身一躍,這一跳不但打破了當時的高度紀錄,也突破了音障。在4分19秒的自由落體後,他的時速達到1342公里,而在距離地面1525公尺高時,他便打開特製的高空降落傘,完美降落地面。

鮑迦納小檔案:

菲利克斯.鮑迦納是奧地利冒險家,他在職涯中的高空跳傘和定點跳傘(BASE jumping)曾創下許多紀錄。鮑迦納曾在奧地利陸軍服役,並從表演競賽團隊中開始接觸高空跳傘,後來才轉換到定點跳傘領域。1999年,他從當時世界最高建築──451公尺的馬來西亞雙峰塔一躍而下,創下定點跳傘的最高高度紀錄;同年他也從里約熱內盧僅29公尺的救世基督像跳下,創下定點跳傘的最低高度紀錄。他當時已擔任歐洲直升機駕駛員,這些跳傘計畫可說是他職涯的延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