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說年報前,先報一個已經不那麼獨家的料。

  最新信息顯示:中海地產在不久前完成了一起重磅併購,收購對象是位於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的核心區域的一個商辦資產。

  之所以說是重磅收購,是因爲:

  項目地處城區和區域交通樞紐,且是蘇州工業園區的核心區域;

  體量不小,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

  被併購的項目名叫蘇州國際財富廣場,是一座超甲級寫字樓,將改名爲中海財富中心。

  至於,併購金額啥的,我就真不知道了。

  事實上,今天要談的東西跟中海這個收購有關。

  之所以要談,是因爲在中海最新的年報裏,發現了一些讓人興奮的東西。

  年報顯示,2018年,中海銷售規模實現了快速增長,合約銷售額3012.4億港元,同比增長近30%,不僅超額完成了年初定下2900億港元銷售目標,而且增速創出了近五年來的新高。

  住宅開發之外,中海的另一個優勢板塊開始浮出水面。年報顯示,2018年中海商業地產實現營收40.6億港元,同比增長超過38%。

  除了仍舊是那個“盈利之王”外,中海還是全國最大的單一業權寫字樓發展與運營商,截至目前持有並已投入運營的寫字樓42棟,你可以稱中海爲“寫字樓之王”。

  不知不覺間,中海的商業地產收入已跨入行業第一梯隊,從現有的數據看,僅次於行業老大華潤置地。

  上述的這個收購,是中海擴大其商業地產版圖的最新代表作,這也顯示中海不僅依靠自身拿地開發,還採取併購的方式築牢在寫字樓領域的護城河。

  在3月20日中海2018年財報的發佈會上,中海的掌舵人顏建國表示:中海的業務分爲三個層級,分別是爲公司的今天、明天、後天的發展佈局,今天的主業是住宅開發,因爲其週轉快、利潤高;明天的業務是商業資產管理,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生力軍,也是房地產下半場持續增長的動力;後天的業務是中海的創新業務,聚焦教育、養老、物流、文化等產業。

  商業地產,中海賦予了其面向明天的使命。數據顯示,連續兩年租賃面積突破50 萬平方米,120 多家世界500 強企業入駐中海系寫字樓。

  在商業地產高速發展的基礎上,中海已經訂下了“2020年商業物業總收入將突破50億港元,並在2023年實現年收入100億港元”的目標。這其中,70%以上的租金收入將來自於寫字樓。

  目前來看,中海如期甚至提前實現這一目標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對標的是,美國最大的不動產類企業——波士頓地產,就是專注寫字樓的投資發展。

  01

  翻看中海年報,中海對於未來的佈局和規劃着墨最多的,正是商業地產。商業地產也是中海在2018年提出的要重點發展的板塊。

  還是先看年報數據。

  從租金收入來看:

  2018年,中海商業物業總收入爲40.6億港元,同比增長38.1%;其中投資物業實現租金總收入港幣35.3億元,同比增長44.1%;酒店及其他商業物業收入港幣5.3億元,同比增長8.2%。

  從已運營的物業規模來看:

  已運營的商業物業68棟,包括寫字樓42棟、集中商業13家、星級酒店12家,長租公寓1個,總計運營面積409萬平方米

  從商業地產發展潛力來看:

  中海的商業項目儲備充足,在建和待建總面積547萬平方米,其中30個項目已在建,約187萬平方米,另有40個項目待建,約360萬平方米。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在商業地產領域,中海已經低調地完成了大規模佈局,其規模和營收能力已邁入行業第一梯隊,僅次於華潤。華潤強在商業綜合體萬象城系列,中海則在寫字樓領域領先同行一個身位。

  梳理完成績,我們再回過頭來思考一個問題:

  中海爲什麼要大規模佈局商業地產?

  作爲行業內最低調、最穩健的龍頭房企,中海一貫以來的產業佈局思路其實非常清晰:

  第一,自身已經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

  經過多年發展,中海旗下已經有包括甲級寫字樓、頂級購物中心、星級酒店等在內的諸多優質商業物業,這些優質資產是中海佈局商業地產的核心基礎和底層邏輯。

  第二,有經過市場充分論證的可行性。

  中海從不打無準備之仗。中海董事局主席顏建國也曾指出:

  要提升公司的地產業務市場份額和行業地位,但僅僅依靠傳統住宅開發難以實現長期持續發展,必須提升商業地產開發與運營能力,嘗試新的商業業態。

  在住宅開發時代,由於發展重心的不同,這些優質資產的作用尚未凸顯;但隨着房地產發展思維的轉變,如何讓這些資產迸發效益,併成爲業績增長的重要支撐,是中海運營思路的一個重要體現。

  02

  對中海而言,商業地產承擔着兩個重要使命。

  使命一:穩定的現金流擔當

  從經營業績的角度,商業地產能夠給中海提供穩定的現金流和合理的資產負債狀況,在融資困難的背景下抗風險能力較強。

  最新出爐的年報數據已經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海持有現金港幣1005.6億元,淨借貸比率33.7%,處於行業低區間。同時,中海保持行業最高信用評級(惠譽A-╱穩定;穆廸Baa1╱穩定;標準普爾BBB+╱穩定);加權平均借貸成本爲4.30%,融資成本同樣處於行業較低水平

  使命二:未來的業務增長極

  在住宅開發見頂的總量天花板之下,商業地產也是中海目前來看最具確定性的業務增長極之一。

  以寫字樓業務爲例:

  年報顯示,截止到2018年底,中海擁有甲級寫字樓42棟,總運營面積超過263萬平方米,已成爲中國內地最大的單一業權寫字樓發展與運營商

  除此之外,以自身龐大體量寫字樓爲依託,中海聯合辦公品牌OfficeZip推出了新一代產品,在北京、上海、成都、濟南、武漢落地運營,平均出租率超過90%,有效租金較傳統寫字樓租金溢價160%

  你可能想問,在商業地產領域,諸如華潤、龍湖都以購物中心爲重心,以低調務實聞名的中海,爲何主打寫字樓?

  原因很簡單,寫字樓的收益水平遠高於購物中心、酒店、長租公寓等業態

  數據顯示,在各類物業中,一二線甲級寫字樓市場回報率約在4-5%,購物中心約爲3-4%,租賃住宅在1-2%。

  而作爲“最賺錢的房企”,中海追求的不僅是規模增長,還要實現效益的同步提高。顏建國曾指出:

  規模必須服從效益,沒有效益的生意我們不做。

  因此,寫字樓經濟不僅是中海從效益的出發點進行選擇的商業戰略,也是中海地產加強自身現金流的重要環節

  基於自有寫字樓物業的優勢,加上分佈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及熱點二線城市爲主的聯合辦公業務,中海在商業地產板塊的發展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

  使命三:創新業務的載體

  在中海業績發佈會上,顏建國用“今天、明天和後天”來形容中海旗下的業務。在他看來:

  住宅產業是中海的“當下”,商業被稱爲中海的“明天”,創新業態則是中海的“後天”。

  和住宅業務相比,商業地產的載體較爲多樣,除了寫字樓,還有購物中心和酒店。隨着中海商業地產觸角的延伸,愈加豐富的產品形態爲中海開展創新業務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例如,基於寫字樓業務,中海打造了“中海雲商”,將品牌和資源統一聚合於雲服務平臺。

  通過這一生態閉環,中海增加了入駐企業對其商務服務的依賴性,實現了對優質客戶、高端租戶的價值再挖掘,除了爲商辦資產提供穩定可觀的租金收入和可持續的升值保障,還有超級入口價值這一更大的想象空間。

  03

  事實上,經過多年發展,中海商業已經形成了具有清晰的戰略規劃和佈局的產業集羣。

  中海年報透露,中海商業已形成“UNI環宇系”購物中心、“COOC中海商務”甲級寫字樓、聯合辦公、星級酒店、長租公寓、城市公益設施運營等業務線,已落成及在建的投資性物業逾1000萬平方米

  同時,商業地產也是中海圍繞“地產+”開拓創新業務,進行多元化佈局,向“開發+運營”轉型的一個重要業務板塊。

  上面這句話,有兩個關鍵詞需要理解:

  第一個關鍵詞是“地產+”。

  和商業地產板塊穩紮穩打的風格一樣,中海並沒有盲目地、不計代價地去做多元化,盲目進軍無法與地產開發主業產生協同效應的領域。

  中海選擇的是“地產+”的模式,即圍繞住宅開發業務進行多元化佈局,通過教育、文化、養老等創新業務來拓展業務,尋求增長點。

  第二個關鍵詞是“開發+運營”。

  中海清醒地認識到,從以純住宅開發爲主到以不動產開發爲主,仍然只是停留在“蓋房子”的階段,依舊屬於物理屬性、空間層面的開發。但在開發能力之外,房企還必須補足自己的運營能力、服務能力。

  在酒店、寫字樓等需要開發商長期自持的領域,中海不僅要做不動產,同時也要在底層建築上構築服務;不僅要提供服務的場所,也要直接提供服務內容。

  爲了配合這種不斷升級的城市配套運營服務的需求,中海地產在戰略做出了調整及升級,在去年確立了“成爲卓越的國際化不動產開發運營集團”的發展目標,形成了住宅開發、城市運營、創意設計及現代服務三大產業羣

  目前來看,中海以教育、文化、養老、物流等爲重點的創新業務已經或正在進入收穫期。

  年報顯示,2018年中海圍繞房地產開發拓展的新業務共有13 個新項目投入運營,涵蓋教育、養老、物流三個行業12 種業態,包括學校、幼兒園、中海學堂、戶外營地、養老公寓、物流產業園等,運營面積超過35 萬平方米

  合作、宣傳、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