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開發了“藍”,一款爲人工智能設計的低成本、人類友好型機器人,能夠完成疊衣服之類的日常事務。研究人員希望這款新機器人能加速家用機器人的發展。



這款名爲“藍”的機械臂就像健美運動員的手臂一樣粗壯,它的設計初衷是希望利用人工智能的最新進展駕馭更爲複雜、精細、以人爲本的任務,比如疊毛巾。圖片來源:Phillip Downey


來源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翻譯 頁一

審校 阿金、劉悅晨

編輯 戚譯引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研究人員構思並製造了一款新型、低成本、人類友好型機器人——“藍”(Blue)。“藍”旨在利用人工智能(AI)和深度強化學習的最新進展來駕馭 人類生活中較爲複雜的工作,同時保持價格合理、安全可靠,這樣每一位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乃至最終每個普通的家庭,都能擁有這樣一臺機器人。


“藍”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教授皮耶特·阿布比爾(Pieter Abbeel)、博士後研究員史蒂芬•麥金利(Stephen McKinley)和研究生大衛•吉利(David Gealy)的共同創意。該研究團隊希望“藍”能加速家用機器人的發展。


阿布比爾說:“人工智能爲現有的機器人做了很多,但我們想設計一款適合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現有的機器人過於昂貴,對人類來說不夠安全,即使單獨放置也並不安全——當它們試圖通過試錯來學習時就很容易發生損壞。我們想要創造一個真正能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型機器人,而不是適應高精度、亞毫米級別的工廠自動化時代的機器人。”


在過去的十年裏,阿布比爾開創了一些深度強化學習算法,這些算法幫助機器人通過試錯或人類的指導來進行學習。他利用外部公司製造的機器人開發了這些算法,而這些機器人的市場定價爲數萬美元。


“藍”使用耐用的塑料部件和高性能電機,製造、組裝的成本總計不到 5000 美元。它每條手臂的尺寸和健美運動員的手臂平均尺寸接近,並且對外力敏感——例如用手推開它的外力——機械臂邊緣圓潤,夾點數量減到最少,以免人們不留神時卡住手指。“藍”的手臂可以非常堅硬,像肌肉收縮時那樣,也可以非常柔軟靈活,像肌肉放鬆時那樣,或者處於這兩者之間的任何狀態。


目前,該團隊正在實驗室製造十組機械臂,分發給被選中的早期使用者。他們將繼續研究“藍”的耐用性,並計劃應對大規模製造這款機器人時將迎來的艱鉅挑戰,這項挑戰將通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張開雙臂”(Berkeley Open Arms)項目變爲現實。現在已經可以在該項目網站上註冊,表達自己對優先使用這款機器人的興趣了。


麥金利說:“有了更便宜的機器人後,每個研究者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機器人,而這種前景也是本項目背後的主要動力之一,即通過在世界上創造更多機器人來完成更多的研究。”



從移動的雕塑到輕盈的貓


機器人學傳統上專注於工業應用,在這樣的場景中,機器人需要憑藉力量和精度來完美地完成每一次重複性工作。這些機器人在高度結構化、可預測的環境中蓬勃發展,而這與傳統的美國家庭大相徑庭。在傳統的美國家庭裏,你可能會在地上發現孩子、寵物和髒衣服。


吉利說:“我們經常把這些工業機器人描述成移動的雕塑,它們非常呆板,只能按照設定從 A 點到 B 點再返回 A 點。但如果你命令它移動到桌子後或離牆一釐米處,它就會撞到牆上卡住,要麼撞壞自己,要麼把牆撞裂,總之沒什麼好事。”


如果人工智能要在非結構化的環境中通過犯錯來學習,那麼這些僵硬的機器人將無法勝任。爲了使實驗過程更安全,“藍”被設計成爲外力可控型,它對外力高度敏感,隨時調節它在任意時刻輸出的力量大小。


吉利說:“這個機器人設計中非常酷的一點是,我們可以讓它對外力敏感、友好並積極反饋,或者我們也可以選擇讓它非常強壯、非常堅硬。研究者可以調整機器人的堅硬程度,以及堅硬類型。你希望它給你糖漿那樣的感覺嗎?你希望它像彈簧那樣嗎?或者這兩者的結合?如果我們想讓機器人走入家庭,在這些日益非結構化的環境中工作,它們就需要這種能力。”


爲了以低成本實現這些功能,科研團隊考慮了“藍”需要哪些特性來完成以人爲本的工作,以及它可以不需要哪些特性。例如,研究者賦予“藍”較大的運動範圍,它的關節可以像人類的肩膀、肘部和手腕一樣運動,人們也能更加容易地使用虛擬現實技術教會它如何完成複雜的動作。但是敏捷的機械臂與典型的機器人相比缺乏了一些力量和精度。


“我們意識到,大家不需要機器人總是施加特定的力量,或者總是保持特定的精度。只要機器人具備一點點智能,你就可以放寬這些要求,讓機器人表現得更像人類,從而完成這些工作,”麥金利說。


“藍”的手臂完全伸展時能夠提起 2 公斤的重物,並保持一段時間。但是不同於在傳統機器人設計中常見的“力/電流限制”的特點,“藍”被設計成“溫度限制”,麥金利說道。這意味着它與人類相似,可以在短時間內輸出遠超 2 公斤的力,直到達到熱極限,然後它需要時間休息或者說冷卻。這就像人可以拿起洗衣籃輕鬆地穿過一個房間,卻無法提着同一個洗衣籃不停歇地走過一英里。


吉利說:“本質上,我們可以從一個力量較弱的機器人身上得到更多。這樣的機器人更安全。最強壯的機器人最危險。我們想設計出雖然力量上最弱,但仍然可以做真正有用的事的機器人。


麥金利說:“研究者們一直在爲現有的硬件開發人工智能,大約三年前,我們開始思考,‘也許我們可以反過來做些研究,也許可以考慮一下製造什麼樣的硬件來增強人工智能,並且同時沿着這兩條道路一起研究’。我認爲,這與許多已有的研究相比,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轉變。”


更多機器人演示視頻參見:https://berkeleyopenarms.github.io/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科研圈”。如需轉載,請在“科研圈”後臺回覆“轉載”,或通過公衆號菜單與我們取得聯繫。原始文章請點擊“閱讀原文”。



論文信息


【標題】Quasi-Direct Drive for Low-Cost Compliant Robotic Manipulation

【作者】David V. Gealy et al.

【期刊】arXiv

【日期】2019.04.11

【DOI】 arXiv:1904.03815v2

【鏈接】https://arxiv.org/abs/1904.03815#

【摘要】Robots must cost less and be force-controlled to enable widespread, safe deployment in unconstrained human environments. We propose Quasi-Direct Drive actuation as a capable paradigm for robotic force-controlled manipulation in human environments at low-cost. Our prototype - Blue - is a human scale 7 Degree of Freedom arm with 2kg payload. Blue can cost less than $5000. We show that Blue has dynamic properties that meet or exceed the needs of human operators: the robot has a nominal position-control bandwidth of 7.5Hz and repeatability within 4mm. We demonstrate a Virtual Reality based interface that can be used as a method for telepresence and collecting robot training demonstrations. Manufacturability, scaling, and potential use-cases for the Blue system are also addressed. 




閱讀論文解讀及推薦

點擊👉關注領研網論文頻道

▽ 精彩回顧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