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5日,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與JOHNAN株式會社、Skyseeker株式會社、tiwaki株式會社在日本東京簽署四方合作協議。由此,中國工業級水下機器人首次進軍日本市場。根據協議要求,首批約50臺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將於近期用于海洋漁業作業當中。

  白鯊Mini水下機器人屬於小型工業級ROV纜控水下無人機,具備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一個人就能輕鬆完成布放。操作者可通過線纜連接控制箱,或使用手柄搭配平板電腦進行操控,可以滿足不同場景使用需求。白鯊Mini的下潛深度可達100米,覆蓋大部分河道、水庫、湖泊的觀測需求。除了海洋漁業,也可應用於水下環境檢測、管道檢查、水庫勘查、打撈救助、水下拍攝、水下娛樂等。

  目前水下機器人仍然是一個新興產業,我國對於水下機器人的研究與開發起步較晚,相比於歐美國家和日本,一直處於落後水平。而水下機器人產業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核心技術受制於國外,維修保障成本較高,大規模量產困難,普及應用成本昂貴。

  深之藍深耕水下智能領域,瞄準痛點,重點攻克核心技術難關,在覈心部件和水下技術上已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深之藍公司的創始人兼總經理魏建倉說:“我們的自主研發生產的水下推進器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正是靠着一次次核心技術的突破,讓我們的產品不斷完善,更適應客戶的需求,也讓中國的水下機器人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與此次簽約的JOHNAN株式會社負責人中原林人,對於深之藍進軍日本市場的前景非常看好,他表示:“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有世界最大漁船船隊和全球15%的漁獲量佔有率。在漁業觀測應用領域,白鯊Mini有優異的性能和很好的性價比,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這也正是我們選擇與深之藍合作的重要原因。”

  白鯊MIni在日本沖繩海域所拍攝的畫面

  除了白鯊Mini,深之藍公司還有豚系列工業級水下機器人,它擁有更強大的動力性能及附件搭載能力。在潘家口潛水員遇難事件、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等一系列水下救援活動中,深之藍水下無人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重慶萬州公交車事件當時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當地22路公交在長江二橋橋面突然越過中心實線,與一輛小轎車發生碰撞,沖毀護欄,墜到長江,造成車上15人遇難。事件發生後,公司馬上發出救援響應,深之藍河豚系列水下機器人立即參與到救援中。這次搜救水下環境複雜,水深達到70多米,水流速度快,水下能見度大約只有一兩米,人工打撈幾乎不可能。這些客觀環境也給搜救帶來極大困難,機器要頂流下潛,水下暗流特別大,一般水下機器人很難應對。經過搜尋,深之藍河豚系列成功發現墜江車輛,並且進入大巴內,拍到了清晰的水下畫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