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浪漫多情、才華橫溢;她風流傲骨、心懷家國;她的詞風婉轉秀麗,清新雋永,自成一派,世人稱其爲“婉約詞宗”;她是“千古第一才女”——易安居士李清照。

  李清照

  公元1084年3月13日,李清照出生於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一個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乃蘇軾之學生,時任禮部員外郎,其母爲狀元王拱宸之孫,亦十分有文學修養。出生在這樣文學氛圍濃厚的家庭,李清照自幼便耳濡目染,飽讀父親大量藏書,加之天資聰穎,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

  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李清照十六歲,離出嫁的年紀越來越近。於是易安便被父親接到汴京,待着選定一位良人。京都生活富足愉快,一次盡興醉酒之後,她創作出了《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真可謂一曲新詞動京城。據《堯山堂外紀》記載,“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據傳,李格非攜此詞請與同僚鑑賞,不留易安之名,衆人稱讚不已,皆以爲乃蘇軾所作,更有甚者,疑其出自呂洞賓之手。

  而易安之才絕不僅僅糾纏於觥籌交錯、尋歡吟遊之間。在讀了著名的《讀中興頌碑》詩後,李清照當即寫出和詩《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深刻分析了唐朝安史之亂何故發生,以及軍隊無能肅亂、一敗塗地的原因。筆勢矯健,文采飛揚,立意深刻,批判辛辣,令人實在難以想象這竟出自一個涉世未深的少女之手。乃後有評:“奇氣橫溢,嘗鼎一臠,已知爲駝峯、麟脯矣。”(明陳宏緒《寒夜錄》)

  清明上河圖局部

  談吐政治時,易安確是格局不凡,但對這樣一位靈氣橫溢的女子來說,青春本就該是用來放肆、用來等待着那場驚鴻一瞥的。

  《點絳脣·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劃金鉤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後花園裏,鞦韆架上,少女香汗淋漓,浸溼了輕薄的春衫。卻被那漸漸靠近的腳步聲驚起,恰似她筆下的那一灘鷗鷺。而這腳步聲,正屬於那個讓易安牽掛一生的趙明誠。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2年),十八歲的李清照與二十一歲的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據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中雲:“餘建中辛巳,始歸趙氏。”婚後的二人,靠着趙明誠太學生的收入生活,雖不富裕,卻十分怡然自得。爲了收集金石古玩、書籍字畫,二人“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李清照好賭,趙明誠便陪她賭書。李清照《〈金石錄〉後序》雲:“餘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爲飲茶先後。中,既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賭書潑茶的佳話從此永流於世。

  可幸福總是短暫的,不幸卻接踵而至。易安人生中最浪漫愜意的這段時光,仍是敵不過風雲變幻的政治局面,李家被捲入了新舊黨之爭。宋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繼續在京城任職。崇寧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書省勘會黨人子弟,不問有官無官,並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闕下”(《續資治通鑑》卷八十八)。李清照受到牽連,被迫與趙明誠分離,隻身離京漂泊。世事翻覆莫測,崇寧五年(公元1106年)二月,天下大赦,易安與趙明誠再度相聚,誰承想,僅僅一年光陰,無情的罪名便又安到了趙明誠頭上。李清照隨趙明誠再度離京,回到青州故居,開始了鄉居生活。

  雖然仕途不盡人意,但鄉居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心安呢?在青州的十餘年間,易安與趙明誠醉心文學鑽研創作,並收集金石器物,生活雖不優裕,卻十分怡然自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趙明誠大致完成了《金石錄》的創作。史稱,趙明誠撰《金石錄》,李清照“亦筆削其間”(張端義《貴耳集》捲上)。

  趙明誠

  宋欽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朝廷淪陷。時年三月,趙明誠母親亡故,赴江寧奔喪,而北方局勢每況愈下,易安着手開始了南下逃亡之路。當時的她一定沒有想到,這一場逃亡,便是她和趙明誠今生緣斷之時。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李清照抵達趙明誠江寧府上,建炎三年(1129年)趙誠赴旨知湖州,染疾途中,卒於八月十八日。“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淚千行。吹簫人去玉樓空,斷腸與誰同倚?一枝折得,天上人間,沒個人堪寄。”易安隨即大病一場。是年十一月,金人攻勢愈演愈烈,易安只得攜少量書籍,倉皇南逃。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在萬般孤苦之境,再嫁張汝舟。誰承想,短短數十日,在得知易安金石古玩早已在流亡途中丟失後,張汝舟便拳腳相加,易安怒告其營私舞弊,結束了這場短暫的婚姻。

  半生漂泊,親人離散,國土難歸,晚年的易安,只得獨自在對親人的思念、對往事的追憶中度過。

  《清平樂·年年雪裏》

  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在接近生命的盡頭處,她已閱盡繁華,嚐盡流亡,盡失初妝。國破家亡,她只剩自己,孑然於世上。她這一生,尋尋覓覓,最後竟落得如此下場。罷了罷了,今生已如許,何爲復嘆息?

  約莫紹興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李清照逝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