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體,網絡流行詞,是一種文體,因2019年1月1日趙麗穎和馮紹峯宣佈懷孕而走紅網絡。隨着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熱播,更多的人知道了這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而真正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則是出自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詩詞大意是,昨天夜裏雨點雖然稀疏,但是風卻勁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來之後依然覺得還有一點酒意沒有消盡。於是就問正在捲簾的侍女,外面的情況如何,她說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李清照之所以被稱爲婉約派代表,也和她的人生經歷有莫大的關係。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王灼《碧雞漫志》),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蘇軾的大弟子晁補之(字無咎)的大力稱讚。

  李清照的少年時代隨父親生活於汴京,優雅的生活環境,特別是京都的繁華景象,激發了李清照的創作熱情,除了作詩之外,開始在詞壇上嶄露頭角,寫出了爲後世廣爲傳誦的著名詞章《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此詞一問世,便轟動了整個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堯山堂外紀》卷五十四)。以至於到現在都廣爲流傳,是語文課本里的必備賞析詩詞。

  李清照18歲那年,與時年21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成婚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夫婦“相對展玩咀嚼”。古老神祕的碑文,把他們引向遙遠的歷史年代,帶給他們一種特有的文化藝術享受,使他們彷彿置身於無憂無慮的遠古時期,因而“自謂葛天氏之民也”。新婚後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安靜和諧,高雅有趣,充滿着幸福與歡樂。

  然而,金兵入據中原時,李清照開始流寓南方,境遇孤苦。雖然經歷了一場再嫁匪人、離異繫獄的災難,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並未消沉,詩詞創作的熱情更趨高漲。她從個人的痛苦中解脫出來之後,把眼光投到對國家大事的關注上。

  在金華期間,李清照還曾作《武陵春》詞,感嘆輾轉漂泊、無家可歸的悲慘身世,表達對國破家亡和嫠婦生活的愁苦。又作《題八詠樓》詩,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難守,其“江山留與後人愁”之句,堪稱千古絕唱。

  約在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着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淒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讀者們,關於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一生,你還有什麼感悟嗎?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