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詩人,讀詩·學詩·賞心悅目

  詩

  一個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給對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對方認識你多年後,仍喜歡和你在一起。

  也不是你瞬間吸引了對方的目光;而是對方熟悉你以後,依然欣賞你。

  更不是初次見面後,就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而是歷盡滄桑後,由衷傾訴說:

  認識你真好!

  認識你真好,雖然你不在我身邊,卻一直在心間。

  有一種目光不遠不近,卻一直守望;

  有一種朋友不驚不擾,卻一直陪同;

  有一種愛人不作不鬧,卻相伴到老。

  01

  李白在東都洛陽認識了比他小11歲的詩人杜甫。

  杜甫“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其抱負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與李白意氣相投。

  他們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第二年的秋天,杜甫西去長安,李白準備重遊江東,他們在兗州分手,此後再也沒有會過面。

  在一起的日子裏,二人暢遊齊魯、訪道尋友、談詩論文,有時也議論時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分別後,相互思念、贈詩唱和,杜甫爲此寫過不少懷念李白的感人詩篇。

  最深沉的愛總是無聲,最長久的情總是平淡。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

  距離,讓思念生出美麗;懂得,讓心靈有了皈依。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認識你,有你暖暖的住在心底。

  02

  趙明誠對李清照,可謂是一見鍾情。

  當時,他是太學院的尖子生,在佛寺見了李清照第一面,便看上了她。此後三番四次製造機會和這位夢中情人偶遇。

  奈何雙方父親互相看不慣。趙明誠只好忽悠他父親,說自己做了一個姻緣夢:

  有一天,他午睡時夢到自己在誦讀一冊書,醒來只記得其中三句——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解夢的說,“言與司合”是一個“詞”字,“安上已脫”是一個“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合起來不就是“詞女之夫”嘛?

  “詞女”者誰?

  不用明說,他老爸也猜到了:除了小小年紀已在文人圈中聞名遐邇的李清照李姑娘,還能有誰?

  不知李姑娘意下如何?

  李清照少女時代寫的一首《點絳脣》,爲我們留下了一點線索: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重,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大家不約而同地認定,詞中的“客”就是趙明誠!

  這寫在臉上的羞澀,和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流露了她見到情郎時,怦然心動、芳心暗許的竊喜。

  郎有情,妾有意,於是,18歲的李清照嫁給了21歲的趙明誠。

  婚後,琴瑟相鳴。最幸福的,要屬兩人在老家青州期間,歸園田居,與書爲伴,那是他們人生中最自在的時光。

  趙明誠病逝後,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記載了他們這時期的生活。兩人在歸來堂烹茶翻書,勘校字畫,不時有風聲笑語。趙明誠喜歡金石,李清照也隨着丈夫,培養這方面的愛好,一起鑑賞和研究,夫唱婦隨。

  其中,有這樣一個生活場景:

  每天飯後,用小爐子烹着茶,兩人就開始玩一個小遊戲:指着面前成堆的書卷,說出某個典故在哪本書的哪一頁哪一行,誰先猜中,誰就能先喝茶。

  李清照博聞強記,往往是她先猜着。等她舉起杯子的時候,又總因爲開懷大笑以至於把茶水傾倒在衣服上——“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

  這種有書有茶、有說有笑、有愛人相伴左右的生活,是人生最大的滿足。

  這樣一種日子,李清照說,她甘願一直過到老——“甘心老是鄉矣”。

  是呵,這樣美好的時光,誰不願意相伴到老呢?

  03

  蘇軾和王朝雲在一場宴會上相識。

  蘇東坡被貶杭州通判後,一日與幾位文友同遊西湖。宴飲時,招來歌舞班助興。悠揚的絲竹聲中,數名舞女濃妝豔抹,長袖徐舒,輕盈曼舞。

  而舞在中央的王朝雲又以其豔麗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別引人注目。

  舞罷,衆舞女入座侍酒,王朝雲恰轉到蘇東坡身邊,這時的王朝雲已換了另一種裝束:洗淨濃裝,黛眉輕掃,朱脣微點,一身素淨衣裙,清麗淡雅,楚楚可人,別有一番韻致。

  彷彿一股空谷幽蘭的清香,沁入蘇東坡因世事變遷而黯淡的心。

  此時,本是麗陽普照、波光瀲灩的西湖,由於天氣突變,陰雲敝日,山水迷濛,成了另一種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蘇東坡靈感頓至,揮毫寫下了千古佳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寫的是西湖旖旎風光,也是蘇東坡初遇王朝雲時爲之心動的感受。

  王朝雲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只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爲西湖名妓。雖混跡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

  她十分仰慕東坡先生的才華,且受到蘇軾夫婦的善待,決意追隨東坡先生終身。她與蘇軾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特別是陪伴蘇軾度過了貶謫黃州和貶謫惠州兩段人生中最艱難的歲月。

  在蘇軾不順的時候,她最懂得他的委屈與憂傷,理解他的無奈與超然。

  下面這個廣爲人知的故事,最是讓人羨慕他們的“心有靈犀一點通”:

  有一天,蘇軾退朝回家,吃完飯,指着自己剛剛飽腹的肚子問侍妾:“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裏面有些什麼嗎?”

  有人說:“文章。”

  有人答:“見識。”

  蘇軾搖搖頭,王朝雲笑道:“您以肚子的不合時宜。”

  蘇軾捧腹大笑,稱讚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後來,朝雲去世後,蘇軾將她葬在惠州的一片松林之中,在墓邊築六如亭以紀念,撰寫的楹聯就是: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

  04

  認識你真好,這麼多年後,我一回頭,你還在。

  我喜歡那麼一種感情:不是那麼多,不是那麼濃烈,不是那麼甘甜,也不是那麼時時刻刻,甚至有時候會用年、十年、半個世紀去給它計時,它是那麼少,那麼真,那麼久長。

  若悲傷有人分擔,又何嘗不是一種慰藉;若孤單有人陪伴,又何時何處不是心暖、心安。

  最真的感情永遠都是:死皮賴臉中破涕爲笑,心甘情願中不厭其煩。

  認識你真好,此生,多謝有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