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所知的是sigfox在全球12个国家开始铺网,LORA联盟中也有将近10个铺网点,中国来说,八月科技在京杭大运河附近铺了一块网,华为宣布说NB-IoT明年也能用起来,不知道是真是假,谁有有关LPWAN的详细资料和具体分析嘛。


我只能呵呵了。Sigfox还在致力于发展自己的专网。但是用于现有技术和unlicensed频段对于发射功率和发射时间的限制,只能在现有阶段做一些极低ARPU的应用。比如,垃圾桶管理。单设备年费$2,这个收费也没谁了。比如:Orange在法国搞得很被动,被迫先上了一套LoRa,同时也在测试EC-GSM,毕竟2G的存量太大,不可能放弃。

LoRa的发展更快一些,合作伙伴相对多一些,现在看是运营商一个又爱又恨的技术。主要问题还是部署的方式灵活,但是宣传的时候也是很取巧的,比如扩频因子这个东西,就看你怎么理解了。实际上行速率没有宣传的那么高。还有网关多并非情况下,接受成功率问题。已经有人做过实际测试了,不太理想。

3GPP R13里面的NB IoT是个好东西。适合运营商部署。但是几个巨头之间还在讨价还价。同时还有eMTC等等技术同时在推,6月份freeze之后可能会快一些。

但是,我认为哈,LPWA就不是运营商的菜。虽然不敢在公司这么说,但是,这么低的ARPU值,运营商猴年马月才能把钱赚回来啊。而且Sigfox和LoRa这种轻装上阵的公司,跑的贼快。运营商这种大胖子公司,撵不上。

7月4日补充一下:

补充一下,R13里面,NB 和emtc都已经进步一大块了。晶元厂家现在也开始两头押宝,据称都支持双模。不过做晶元模组不是做煎饼果子,可以一蹴而就。大家的开发计划究竟怎么样,我还会持续关注。

2017年一月,补充一下:

我已经不用关注这个啦。离开菊花厂了。但是最近一次和国内某厂家沟通智能停车项目,他们的反馈依然是很难和国内运营商沟通NB IoT方面的事情,好像还没准备好。

2017年4月,更

竟然兜兜转转,又有客户要在项目上用NB IoT的技术。我差点一口老血吐在手机上。重新拿起这些东东看看吧,说不定还真有戏了。


从长远来看,SIGFOX、LORA等LPWAN技术肯定无法与3GPP技术(如NB-IOT)竞争,这一点SIGFOX等公司自己也心里有数。本来这些公司背后的风投,就是打算趁3GPP和主流运营商还没想明白IoT怎么赚钱,还在犹豫的这几年,不惜成本,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和用户数量,制造眼球效应,推高公司估值,以高溢价IPO或者被收购,然后大赚一笔退出。至于IoT业务本身是不是盈利,这些风投根本不关心。

但是运营商属于「有恒产者有恒心」的类型,它们真正关心IoT业务本身是否赚钱,而不是短期炒作一把走人。之所以目前NB-IoT还没有大规模发展起来,是因为运营商还没有特别重视这一块业务;或者说相比高速率业务(如智能手机)的高收入,IoT的收入实在太微薄,盈利模式与前者迥然不同。其实基于GRPS的IoT业务还是赚钱的,但是功耗大、成本高,无法大规模铺开。要降低功耗和成本,同时又能盈利,就必须迅速将终端规模做到数十亿级别——这个目标却因为内耗而被耽误。3GPP制定的NB-IoT标准实际上是对华为标准和爱立信标准的和稀泥,实际上仍然是两个标准,互不兼容,让运营商和用户不知所措。因此,3GPP无法形成合力,迅速将规模做上去。

尽管如此,LPWAN仍然没有什么大机会。3GPP肯定会在以后的版本中解决这个问题。一旦符合市场需求的NB-IOT标准出来,运营商部署推广的速度会非常快,很多时候就是基站的软体升个版本的事情,所以无论之前的LPWAN发展得多好,都会被迅速碾压和替代。不过,按照制定一个成熟通信标准的规律来看,估计需要5年时间。对于风险资本来说,5年时间足够了;足够它们完成一个完整的投资和退出周期,捞一把走人。

最需要当心的是最终用户,因为现在LPWAN(不管是SIGFOX也好,LORA也好),都在他们耳边唠叨,其终端的功耗怎么怎么低,一块电池可以撑10年甚至更长。问题是,5年以后,LPWAN网路没有了,那么终端就算能撑1万年,也没任何意义。

所以,除非运营商最终决定不玩物联网,否则未来肯定属于3GPP标准(NB-IOT或者eMTC)。但是现在,用户可能需要耐心等待。如果等不及,那么也不要被LPWAN所谓「电池可以撑10年」所忽悠。商务谈判时,请直接跳过「电池可以撑10年」这个性能,关注其它的LPWAN功能和性能。


关于lora,我觉得还是整个协议或者体制上比较完整。

至于调制体制,采用扩频,既谈不上先进,也谈不上灵敏度有多好。线性扩频,官方宣称是第一个用在民用,但如果看一看nanotron之类,就会发现这种技术早就在民用了。所以,我觉得lora在调制体制上,纯粹是忽悠。

lora宣传的两个卖点,都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扩频和纠错

另外我很讨厌lora的宣传,总是说比fsk、gmsk好多少。如果gmsk这些真做到极致,一点也不必lora差,只不过,目前市面上一些晶元为了省功耗,都是用的比较简单的解调方式,接收灵敏度就差一些罢了。但也有灵敏度做得很好的fsk晶元,你怎么不去比?

Nokia networks 上有篇文章认为类似 sigfox/loraWAN 的技术可能最后会像当年的 wimax 一样成为小众技术,其理由是「The bigger system wins.」。

https://blog.networks.nokia.com/mobile-networks/2015/10/21/is-sigfoxlora-the-new-wimax/

但物联网应用场景本身就多种多样,单个设备的 ARPU 也很低,最终可能还是解决方案商之间的竞争。因此可能最后也不存在「谁笑到最后」的问题,更多是谁的市场占有率更高、谁更适合某些细分场景。

sigfox 只和运营商合作,同 NB-IoT 等技术是正面竞争的,未来走向不好说。loraWAN 是在 LoRa phy 基础上构建的一套体系架构,本身支持搭建私有网路,distributed antenna 特性让其网关布设比较简单,最后应该还是有一些市场的。


一种通信技术要想在全国范围内一统江湖,就离不开运营商的支持。就国内而言,移动已经明确要求部署NB-IoT了,而且随著6月份3GPP标准的冻结,这个过程会被加速。这对运营商而言是一次冒险,也是一次机遇。

LPWAN技术兴起的时间也就是在最近几年,应用领域毕竟有限,早期的LoRa、Sigfox主要是用在无线抄表、路灯监控、停车场管理等领域,而目前火爆的NB-IoT与eMTC还在建网的路上,实际应用前景如何需要时间去验证。

在LPWAN技术出现以前,通信技术已经多种多样,短距离的有wifi、蓝牙、zigbee等,长距离的则有2G、3G、4G等,但是如果把这些无线通信技术按照功耗与传输距离这两个维度分来的话可以发现在功耗低距离远这个范围的技术还欠缺,而LPWAN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个短板。

资产定位是LPWAN应用领域的下一个爆发点,首先移动资产的管理需要运营商的蜂窝网路,并且无源的场景对于电池续航能力要求高。其次贵重资产的价值本来就大,比如说汽车、工业设备、医疗设备等,联网之后对于资产的管理有比较重要的意义,因此联网所获得的管理效益远高于成本的增加。

现在主流的LPWAN技术有NB-IoT、eMTC、LoRa:

NB-IoT

  NB-IoT在2017年的建网步伐已经迅速加快,其中中国电信预计在6月份就会在全国范围内商用NB-IoT网路,这对需要进行资产管理的应用企业来说是一大福音。NB-IoT依靠基站定位精度还欠缺,因此更多的是配合GPS定位使用,而NB-IoT负责传输数据,相信NB-IoT的商用对于目前正陷入混乱中的ofo是一大技术助力。

  eMTC

  eMTC相较于NB-IoT来说保留了语音功能,能够传输更大的数据,但是相对的成本也要高出NB-IoT不少,因此eMTC对于老人或者小孩的监管非常合适,此外对于一些需要语音交互的环境比如说汽车等也比较合适。但是目前eMTC建网还为时尚早,对于应用起来说,需要寻找其他的折中方案。

  LoRa

  不同于NB-IoT与eMTC是全国范围内的建网,LoRa只是一种私有网路,因此,在资产定位方面的应用领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过对于小范围的资产监控却比较适用,比如说某个医院的医疗设备监控、实验室的器材、工厂的设备等等。因为组网灵活多变,LoRa可以很好的适应这些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同样的,LoRa本身的定位精度不高,因此可以配合GPS、蓝牙等精度较高的通信技术适应。

共享单车、滴滴出行、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也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相信随著LPWAN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将会被开发出来.


LoRa和NB-IoT将互为补充长期共存


我个人认为lora技术不适合运营商,用户的需求长尾而破碎。我们公司的方向帮客户构建企业级私有物联网路。这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ToB生意。这里是我们的一些实施案例:物联网IOT产品及解决方案简介
WAVIoT NB-Fi (窄带保真技术)LPWAN 已经形成规模性的商用化, 除了gateway之外,这个公司也自己研发生产网路节点,目前在欧洲主要做的是水表和地感项目.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