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之夜,去看了《無問西東》。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清華四字班小弱,懷著愧疚的心情看完了整部電影。在電影院里靜靜觀看時無言中的千思萬緒,此刻坐在書桌前,卻不知如何下筆。因為想的東西太多,思考太快太雜,梳理思緒,就從一代代人中分別感觸最深的幾句話講起吧。

第一代,清華園裡物理成績不列但是國文英語皆是滿分的吳嶺瀾。他問校長梅貽琦,什麼是真實。「真實就是,你看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後來吳嶺瀾站在台下,傾聽著泰戈爾的演講,望著陪伴在泰戈爾兩側那群彼時中國最優秀的學者,他們的眼底便盛著梅校長所說的那種真實,目光里散發著的是最平和的自信與喜悅。吳嶺瀾說:「那些人站在那裡,自信而篤定,那種從容讓我十分羨慕。而泰戈爾正在講對自己的真實有多麼重要。那一刻,我從思索生命意義的羞恥感中釋放出來,原來這些卓越的人物也會花時間思考這些,他們也覺得這些是重要的。」

除了吳嶺瀾,我的內心深處也得到了一絲釋放。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之中,我也在不斷思考、質問自己生命的意義。從前我曾覺得對他人有意義、對世界產生影響力才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然而如今,我常常在想,既然我們所有人全部的時間也只不過是時間長河之中微不足道的一瞬間,既然我們所有人生活的全部的時間也只不過是無垠宇宙中被淹沒的一粒灰燼,那麼對他人有意義,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又有什麼意義?這樣質疑著的我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或者說,我對現實的無力、對自己的失望與不滿讓我開始懷疑人生的意義。是的,就是這樣。在壓力之中想要自我安慰的我,把自己解脫過度了……對於自己花費時間進行這樣無謂的、仍然沒有得到答案的懷疑與思索,我也背負著羞恥感。但是吳嶺瀾的話讓我放下了自己這種負罪感。

第二代,有錢人家的少爺沈光耀在昆明的荒原上,在敵機隆隆飛過的土丘下聆聽著已經在西南聯大成為了一名文學老師的吳嶺瀾,講述著泰戈爾的詩句:

「你站在半開的窗牖前,面紗微微撩起,等待著貨郎來賣手鐲腳鈴。你懶散地望著,笨重的牛車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嘰嘎嘰嘎地滾動著車輪。遠處的河面上,天水相接處,帆檣緩緩飄動。

  世界對你,就好似老奶奶搖動紡車時低聲吟唱的小曲,無意義無目的,又充滿隨心所欲的想像。

  但是,有誰知道,也許就在這悶熱倦人的正午,那個陌生人提著滿籃奇特的貨物,已經上路?他響亮地呼喚著路過你的門前時,你便會從依稀的夢中驚醒,將窗兒洞開,拋下面紗,走出房門,去迎接命運的安排。」

不得不說,這首詩給予了我共鳴、慰藉與希望。沈光耀便被那提著滿籃奇特貨物的陌生人響亮的呼喚聲所驚醒。他大步走出門去,走向屬於他的戰機,走向他想守護的天空與大地。即使媽媽哭著擔心他還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就連命都沒了。

這位母親的戲份不多,卻極為打動人心。她的寥寥幾句話,便彰顯了真正的大家風範與上流人家所能給予的教育的精華。看著這位母親的言談風度,便毫不奇怪兒子所擁有的怎樣的為人與珍貴的內心了。沈光耀所擁有的,正是那位美國軍官在招飛時所說的,從心底給出的真心,無畏,正義和同情。

他有著最聰敏的頭腦,最矯健的體魄,最美好的靈魂。我忍不住在想,如果他求學、畢業、拼搏一番事業,以他的頭腦他的體魄他的家世,定能有一番流芳百世的成就,其所可以帶來的意義,於國於民於他的家庭,也許都比他駕駛著自己的戰機撞向敵艦更大。呵,但是意義,究竟什麼是意義,意義又是什麼?也許,意義絲毫不能以這樣膚淺的眼光去計算去比較。時間有著蝴蝶效應,一絲分秒的改變所帶來的意義,怕是也無法追究下去、衡量清楚的。

第三代,沈光耀的晃晃飛機給那個收留著陳鵬的村子裡的孩子們帶去了希望與快樂。

這裡,有另外一個讓我非常感動的鏡頭:斷腿的外國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戰亂的灰燼中唱著歌,在歌聲中將自己救贖於苦難。他們的歌聲,連同那首吳嶺瀾先生講述的泰戈爾的詩,都表明了藝術所能對人類給予的最偉大的意義。藝術絕對不是僅僅限於紅色絲絨圍欄後精緻的封裝下供人瀏覽的,而是可以拯救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心靈。

陳鵬所說的那段話,那段陪你一起墜落,無論多深,我永遠為你托底的告白,感人肺腑。他用自己從小長大的淳樸的小村托住了墜落中的王敏佳。那個村子裡的人仍然唱著當年那位外國老師所教的動人的歌曲。這個村子是一座讓我心安兒踏實的桃花源,然而這座桃源卻被不可阻擋的歷史的車輪、個體完全無法與之抗衡的一股力量所碾壓、毀滅。而這片被踐踏破壞的土地的上空,曾經有無數歡笑著的少年飛過,投下孩子們生活的希望與快樂。

第四代,張果果的父母在支邊時的雪山上,被陳鵬王敏佳高中同學、一心支邊的醫生李想用生命所救。李想死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這正是陳鵬在李想以為王敏佳死時,對他所說的話。而張果果最終在職場的阿諛我詐和對四胞胎的救助中選擇了善良與正直。

看完電影的我止不住地哭,只是感覺現在的自己正在辜負這美麗的園子,辜負清華這兩個字。看著陳鵬拉著王敏佳一路狂奔,跑過情人坡跑過西操,跑過我熟悉了快四年的一隅一景。只能說,最後一學期,珍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