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二刷了電影《無問西東》,兩次都有很深的感觸,不是因為細膩的電影畫面、卡司的演員陣容,而是一種深深的時代感牽引著我跟著主角的命運在走。

我喜歡懷舊的電影,穿越在這四個時空的巨變中,每個時代都有它的疼痛,生於平和時代的我們或許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些時空的命運感,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感動於穿梭其中的亘古不變的勇敢、大愛、深情、自由、初心、真誠,這些由「善」而生的字眼讓我熱淚盈眶,我們活著更多時候不只是為了自己,還有別人。

1923年民國時期,身處清華園的吳嶺瀾,在校長的言語引導和泰戈爾的啟迪下棄理從文,他代表的是早期一代偉人思考的抉擇,諸如「清華四劍客」中都有三人轉系,歷史證明,他們的選擇都是正確的。我們在人生中難免遇到很多一時難以抉擇的事,我們不應以為恥,畢竟很多問題都需要長期的思索、經驗的積累和人生的啟迪。我們應保心中的敢勇,真實面對內心,思考未來,為自由而戰。

抗日戰爭時期,沈光耀在西南聯大上學,在名族存亡之際,吳嶺瀾的敢勇影響了他,他毅然堅持自己的大愛,棄筆從戎,駕駛戰機,奔赴戰場。

讓我動容的是,身為官宦世家,出生富貴的他明明可以選擇更安逸的道路,譬如讀書旅行,譬如為人父母,可以充分享受人生的樂趣,可是家國多難,如何能夠獨善其身?

而且訓練期間,他利用飛機一次又一次地為孤苦的戰爭難民們投放食物,「晃晃」戰機代表的是一種大愛精神,而現實中的沈光耀的原型是沈崇誨,在飛機路過敵艦上方發生故障無法順利返航時,他沒有跳傘逃生,而是直接衝撞其中一艘日本船艦與其同歸於盡。

時代不缺完美之人,缺的是從心裡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和同情。

他代表的是那個時代無數敢於擔當,擁有大愛的有志青年,同時也是沈光耀的大愛拯救了那時還是孤兒的陳鵬。

1962年建國初期,陳鵬作為清華學霸,潛心參與核武器的研究,飽受核輻射,默默為國貢獻出寶貴的青春和健康,他代表的是那一代以科學知識奉獻建國的有識之士。

而在愛情上,他亦不負深情和真心,他願永遠成為那個在黑暗中托住王敏佳,也可陪她一起往下掉的人。愛情有時是如此得義無反顧,卻也充滿無奈。譬如王敏佳在被批鬥,在最痛苦的時候,她仍然堅守善良,不出賣朋友李想。甚至於劇中最不討喜的那個角色,常打罵丈夫的劉淑芬也因為意識到自己害死王敏佳而保有良知投河自盡了。同時,陳鵬的真摯打動了李想,或許他為了夢想自保,但他也帶著悔恨在贖罪,他努力做好支邊醫生,拯救了張果果的父母,死前亦抱有愧疚和善意。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也。

而張果果,身處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作為身處權利漩渦的職場人,為了贏下去不擇手段,蒙蔽了初心,本以為已經習慣了職場中的爾虞我詐,卻又常常午夜驚醒,難以心安。從老招牌餃子餡的摻肉作假,到上司告誡他自己曾經救助過的貧困戶是慾壑難填時,社會環境的不誠實使他更加懷疑人性的善良。直到拜祭曾經救了他父母的李想叔叔,直到最後才知道被他資助的貧困戶找他只是為了送胎毛筆時,他釋懷了,他選擇繼續相信人心本善。

人生的路還很長,做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事。

在這四段前世今生串聯的故事裡,與其說它是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獻禮,與其說它歌頌青春的美好,愛情的深刻,不如說它是讚頌人性的真善美,四位主角都代表了四代人的青春芳華。電影很感動,感動於裹挾在時代滾滾車輪下依然不滅的情懷,不因時代的疼痛,環境的殘酷而消亡。當一部電影能夠勾起人的反思,對社會引起反響時,我覺得它便有它自己的魅力所在。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畢竟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可是不管環境多麼殘酷,都不能阻止我們堅持自己的真心,堅守自己的人性和善意。我們甚至不必在意那些世俗希望我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