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我想我遇到的是:


  在2009金融风暴那年,身边不少朋友同事搬回中南部去了,不少人的生命转弯了,有些变好,有些变糟。我回顾这段时间的现象发现:


1. 全球趋势问题:高学历、高竞争、全球竞争。


  这不只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遇到的问题。过去我们追求国际,现在没有一家公司可以逃开这个旋涡,国际压力会自动出现。基本上,人的能力=企业的能力=国家实力,所以人要跟著跑,当企业遇到困难,表示企业里的人要有所改变因应,没有的话,企业和人都将被趋势所淘汰。


  而这个时代需要的,通常是灵活的策略、创意的做法,已经突破过去上班族的生活,要跟著企业一起跑的,再也不是在工作时间内在位置上工作,而是要去洞察市场变化,开创新局,企业需要顾客的黏著度,其实更需要伙伴之间并肩作战的黏著度,伙伴关系是企业重要的战力来源。当公司能力有了缺口,内部员工必需想办法去补充,这补充的不只为了公司,也因为自己是全球竞争的一份子,同心协力才能永续生存,公司要永续经营,员工要无忧的生活。


2. 区域问题:高房价、低薪资、物价上涨,政府政策造成的宽松或挤压。


  依我居住在台北的经验,与二个统计数字相符,(1).存100万平均需要10年,(2).买房的首购族平均年龄是39.2岁。这里统计的是平均值,一般情况。


  薪资低是台湾区域性的问题,于是人才都往国外跑,薪资低让台湾的产品在国际上比较有竞争力吗?并没有,那如果把台湾的薪资调高会怎样呢?有什么因应对策?该往那里去发展,我想可以发展台湾一些特殊的优势,而不要在红海里硬碰硬。这是经济问题,我提不出什么较好的观点。


--------------------


  过去在当上班族的时候,常听老板喊「我们要国际化、与国际接轨」,好像国际化是个远在天上的东西,我们要去跟他靠拢。在2009年我个人首度感受到国际问题的威力,台北天母商圈、南京东路、忠孝东路不少店关起来了,贴了个「租」字,却始终关著。大马路上的7-11搬到巷子里了,不少店面也从好的地段移到比较差一点的地方,大家惨淡经营。租屋处有些室友搬回南部了,空著的房间一直无法找到合租的人。我们的生活起了变化。国际化是个不得不的趋势,不管要不要,早已身处其中,且无法低挡。


  我们应该忘记过去的美好年代,去迎接一个辛苦未来?未来会是个什么年代?可不可以蒙著头努力过自我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守住人最真实的一面,追求唯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像京都那样,在世界上超凡卓绝?


  不当上班族的这一年,是出社会以来头一遭这么奢侈的放逐自己,试著过更节捡的生活,每天的时间过得飞快,快到让人无法掌握。离开公司是因为前景有限,离开职场是因为以为自己累积得差不多了,可以朝下一个方向前进,才知道原来自己那么不足。过程中,时而兴致勃勃,时而迷失方向,一直在转弯,时常有新的想望,却是处处碰碰到阻难,见识了我前所未见的世局情况,也更认识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