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從古至今,都有一整套完備的律法約束,倘若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唯一不同的是,現代的懲罰措施相對人性化,而在古代,存在着各種殘酷的處罰方式,不禁讓人唏噓。

  清朝之前,很多罪不至死的官員往往都會被髮配到邊疆。滿清入關後,便很少有發配邊疆的例子,大多數官員犯了錯之後都會直接發配到寧古塔,而滿清的官員一提及寧古塔,都會露出恐懼之色,他們到底在懼怕什麼?寧古塔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這不僅令古人好奇,更勾起了現代人的好奇心,接下來小編爲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寧古塔,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更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寧古塔之名是怎麼來的呢?據《寧古塔記略》記載:相傳兄弟六人,佔據此地,滿語稱“六”爲“寧古”、稱“個”爲“塔”,故名“寧古塔”。既然寧古塔是交流中心,爲何滿清官員對此地如此惶恐呢?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自然環境太惡劣。寧古塔地處東北,東北又是極寒地區,古代的科學技術、供暖技術又不發達,所以此地是不適合住人的。史書上記載,“寧古塔從五月至七月陰雨接連,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盡凍。”此外,寧古塔距京七八千里,而且常年重冰積雪,尋常人都難以忍受極寒天氣,往往還沒走到寧古塔就被活活凍死。

  其次,有各種狼蟲虎豹出沒。由於氣候原因,此地常年人煙稀少,經常有各類野獸出沒,發配到這裏的犯人時刻都要提心吊膽,與野獸羣鬥智鬥勇。據《研堂見聞雜記》記載,當時的寧古塔,幾乎不是人間的世界,流放者往往在半道上被野獸吃掉。即使有僥倖活下來的,也會被餓昏了頭的當地人分而食之,此情此景讓人心寒。

  第三,被當地人販賣。駐紮在寧古塔的居民是非常野蠻的,當地沒有文化、法律的約束,沒有智慧的人去了那隻能等着被販賣。被髮配到這裏的官員負責做一些苦力,充當當地人的奴隸,女子的命運就更悽苦了,稍微有姿色的女子都會被當地人賣進風塵中。

  在清朝,被髮配到寧古塔的人將永生不得回京,世世代代過着悽苦的日子。一直到清王朝覆滅,犯人們才恢復了自由身,大多數人都被他們的家人接回家中,只有少部分人不願意離開寧古塔,或許他們已經習慣了那裏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