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針撥回到3年前,大概沒人會相信,如今這個叫做“智慧灣”的地方,會成爲寶山區的“網紅地標”。

 

彼時,這裏曾是上海第三毛紡織廠的倉庫用地。由於經營不善,大量廠房、倉庫、集裝箱堆場閒置,環境惡劣。這個佔地面積230畝的地方一面緊挨着南北高架,不時有集卡呼嘯而過,離1號線呼蘭路地鐵站不過五六百米之遙;一面緊鄰薀藻浜,這是上海爲數不多可以通航百噸級貨船的河道之一。

 

20169月,轉型改造後的智慧灣正式亮相。兩年半的時間,製造的“驚喜”不斷——廢棄集裝箱變身“集創箱”辦公空間;中國首個3d打印博物館亮相;世界最大規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落成;梅派青衣史依弘的劇場、音樂家宋思衡的工作室相繼落戶……

 

去年底,智慧灣成爲市科委與寶山區政府合力打造的滬上首座科普公園;就在最近,又入選了79處上海市民“休閒好去處”。成爲“網紅打卡點”,對於一個科創園區來說,究竟意味着什麼?


 

跨界能否帶來“化學反應”?

 

走在智慧灣科創園中,會有種分不清園區、街區、社區的感覺。

 

紅、黃、藍、綠,一個個色彩明豔的“集裝箱”內,駐紮着一個個充滿活力的文創企業。靠近薀藻浜一側,一個並不起眼的“集裝箱”內,是80後音樂家宋思衡的多媒體音樂工作室。走進去,宋思衡花“小心思”搭的樂高航天器還放在桌上,他會在這裏玩藝術與科技的跨界,和機器人一起互動演奏,每年帶來數場音樂會。

 

“離他的工作室不遠處,將會有霍尊天韻樂府工作室、羅威治癒系音樂工作室……”智慧灣董事長陳劍描繪了一幅“後工業時代詩與遠方”的畫面:薀藻浜的河道邊,秋天的銀杏葉金燦燦的,音樂家們在工作室的露臺上演奏,觀衆們三三兩兩站在園區內聆聽。當然,京劇迷更可以直接去園內的依弘劇場,和這位梅派大青衣近距離接觸,或者乾脆去華夏鄰家影院去感受類似“頭等艙”的觀影體驗……

 

除了園區內赫赫有名的3d打印博物館、3d打印混凝土步行橋,每走幾步,間或可見一個個形態各異的3d打印休閒椅、花瓶、小飾品等,這些都是園內的3d打印企業的作品。如果對科普感興趣的人,還可以去逛逛vr-ar體驗館、智能微製造展示館、未來空間人工智能展示中心、麻省理工微觀裝配實驗室、機器人體驗館等場館。

 

體育元素也是撲面而來:園區有大型橄欖球場、屋頂足球場、游泳瑜伽館、體能訓練館,甚至園區外高架下原先一塊髒亂差的空間,也被巧妙利用,成了可供航模、車模比賽的體育公園。

 

喜歡“逛吃逛吃”的人會發現:紫薇街、楓樹街、櫻花街等,對應種植着相應的植物。走幾步會看到,別具一格的麪包店、3d打印咖啡、小日子食集……甚至還有一站式婚禮會館、03歲托幼所……

 

作爲首個上海科普公園,公園以智慧灣科創園爲載體,集科普展會、科普產業孵化、科普講座、科普旅遊、科學健身和科普休閒娛樂於一體。也因此,“科普”與“文化”、“藝術”、“體育”、“旅遊”等跨界融合,在這裏就是常態。

 

陳劍說,科普需要與場景相連。參觀者來到園區,會對3d打印、人工智能等有更深刻的理解;因爲加上了科普元素,園區企業也形成了自身獨有的ip,容易被消費者記住和接受,成爲他們的忠實客戶。未來,園區內的藝術家、科學家、企業家、普通觀衆,還有望形成更多奇妙的融合,互相激發更多的靈感創意與合作機會。

 

而通過科普來推動要素融合,核心是能夠促進跨界的實踐,從而形成真正有別於傳統的競爭力。

 


人氣能否帶動產業發展?

 

隨着智慧灣的名氣越來越大,前往參觀遊覽的人也越來越多。有活動時,每天5000——6000多人次是常態,最多可達8000多人次。園區方也表示,做產業首先要有人氣,能吸引人也是做產業的基礎。科普公園會注重產業科普與科普產業的虛實互動和供求結合。

 

創揚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逗芽製作)的實際控制人劉嵩,今年剛將企業搬遷至智慧灣。他向記者回憶曾經走過的一段彎路:“2017年公司剛成立時,本來落戶另一個產業園區,投資千萬建設演播室系統和室內攝影棚,光是裝修就花了200多萬元。沒想到,那個園區一到晚上空調就統一關閉,因爲害怕電梯損壞,還不讓使用電梯運送重型設備。延長園區服務時間要打報告,我們公司經常做電競直播,沒法說出晚上具體的下班時間,結果公司發展也陷入了困頓。”

 

因爲來智慧灣選景拍攝,劉嵩發現,這裏地方大、場地好,完全可以作爲企業選址地。他試着和園區管理方提出:“有沒有可能按照我們的要求裝潢室內攝影棚,一個月左右就交付使用?”結果,這個看似不可能的要求真得到了滿足。一個“集裝箱”被巧妙改造成影棚,牆壁隔音也被仔細處理好。劉嵩咬咬牙,虧本放棄了原先裝修好的地方,搬到了智慧灣。“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在這裏,有需求隨時向園區招商、物業部門甚至老總提出,有時候影棚檔期滿了,向園區其他企業借個寶地也毫無問題。現在公司已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

 

賦拓物聯網總經理左彥波剛來智慧灣考察時,以爲這一帶很荒蕪。可一進入園區,眼前豁然開朗。“我以前在外企工作過,特別不想回壓抑的‘格子間’上班。我們企業現在的辦公場所,是原先一箇舊倉庫改造的,一樓用作展廳,二樓是開放式辦公空間。說實話,租金並不比一些市區產業園低,但這裏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配套齊全,還能和藝術家爲鄰,性價比很高。”不久前,左彥波女兒所在的中學正好組織來智慧灣參觀,她很自豪地和同學介紹:“我爸爸就在這裏上班。”

 

陳劍介紹,目前智慧灣已開發了三期,有企業284家,園區入駐率達85%,年產值約6億元。園區環境越來越好,人氣越來越旺,如何進一步提高經濟密度,並做大做強相關產業,正是着力思考解決的問題。

 

比如,圍繞園區現有的3d打印、智能製造、arvr、人工智能產業引入相關企業,形成產業集聚和產業平臺。離智慧灣不遠的地方,便是上海機器人產業園。作爲寶山區2019年的重大產業項目,上海發那科三期項目將於今年開工興建。智慧灣四期,就將打造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智慧灣研發基地。園區的原創型企業,也非常歡迎大家參觀,通過成爲學校實踐基地、羣衆科普基地等,可形成社會資源疊加,拓展更深內涵。

 

更爲重要的還有企業服務:除了園區設立科普孵化樓,對優秀有潛力的科普企業提供拎包入住辦公空間,第一年租金減半;爲企業提供註冊、稅務、項目申報諮詢等一站式服務等,園區所在的顧村鎮,正在把“社區通”拓展爲“園區通”,將政府部門、園區方、企業方納入到信息化平臺上來,今後企業有問題只要在“園區通”手機端提出,便會有相關部門幫助聯繫解決。

 


與周邊居民能否互動更多?

 

從創意產業的發展來看,其經歷的是從“創意經濟—創意園區—創意城市—創意社會”的路徑,目前上海也正在走這樣的路。在國外,有個概念叫“創意社區”:即以創意產業爲產業核心、與居民融合互動的社區;通過創意階層和居民就近居住和就業、共享休閒娛樂設施、參與相互活動來實現;而物質空間將支持這些互動的發生。

 

智慧灣這樣一個24小時開放式的科創園區,又成爲上海科普公園,能否通過與周邊居民互動更多,從而形成“創意社區”?

 

園區裏的集裝箱創客部落,是前所未有的業態創新,周邊居民時常帶着朋友來智慧灣遊覽。

 

由於智慧灣全年有近百場不同類型的活動,平常有各種類型的人員進入園區。今年已舉辦了第六屆上海市科普講解大賽複賽、決賽,上海市青少年機器人競賽、2019robotex世界機器人大賽華東賽區選拔賽等。還將有2019國際3d打印嘉年華、上海科技節分會場、科學之夜、上海科技節寶山區主會場、創客新星大賽、robotex世界機器人大賽亞洲區決賽、環球自然日2019全球總決賽(上海)、弘依梅京劇團演出等大型活動。

 

菩蜜思食品創始人焦麗華原本是外企高管,5年前辭職創業做無添加麪包。去年10月底,她選中智慧灣的一座廠房作爲生產加工基地。“舊倉庫經過改造,滿足了我們全透明可視窗的需求,人們可以全視角看到菩蜜思真正做到無添加。園區活動豐富,交友、親子等活動,經常以烘焙作爲媒介,口口相傳,我們的粉絲也越來越多。”

 

陳劍表示,今後還將通過打造24小時活力園區,引進豐富商業配套,解決周邊居民休閒需求,形成園區商業與周邊居民相互融合與依存。

 

在周邊居民遊覽已成常態之下,前來就業的人數也與日俱增。目前,園區員工有2000多人,以青年爲主,住周邊比例約佔30%。隨着園區內企業的增加,這個比例還將繼續上升。

 

採訪中,多家企業提出了希望有更多員工宿舍的需求。上海軼德醫療總經理鄭軼倫說,園區的環境對於企業招工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一些員工也入住了園區內的宿舍。北京的合作團隊準備6月過來培訓,一看園區內有錦江之星以及各種飯店,感覺十分便利。不過,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智慧灣科創園,本身作爲寶山區“一號創新帶”的核心成員,對於打造北上海的創新高地也有重要意義。而在上海中環與外環間,還有着大量的閒置廠房和倉庫,殘存着一些低能級的企業,大量與之相似的空間等待轉型。與此同時,有能力買房及想租房的年輕人,60%都將位置鎖定在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中外環,但不足之處正是這裏的商業和文化場所欠缺。

 

在政府的支持下,通過社會力量來配置資源,以快速形成空間和資源集聚,並讓園區承擔起部分城市功能,服務和輻射周邊居民乃至更大半徑內的人羣,應是一個值得借鑑的發展路徑。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中國企業報》匠心推出:《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每週一期,適合單位全年訂閱。全單位閱讀,園區招商信息全拿到!諮詢電話:68701050


【週刊介紹】


《中國企業報》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主辦,以企業和企業家爲報道對象的中央級媒體,是國務院國資委系統最重要的新聞信息平臺,是爲地方經濟發展、產業園區招商、特色小鎮建設和企業經營發展服務的專業化智庫型傳媒。《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站在宏觀經濟發展的角度透視微觀經濟與園區發展的關係,通過對“一帶一路”的國內外產業園區及企業的觀察,以產業發展和產業園區規劃、扶持方案、招商引資等爲重點,進行調查和持續跟蹤研究。在深入分析園區產業模式的基礎上,對園區信息和企業信息進行分門別類提煉彙總,爲園區提供“最新、最重磅、最全面、最有價值”的動態信息。

 

《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以服務產業園區爲核心,提供豐富、深度、針對性的服務信息。每週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提供在週報中可添加單位定製名稱和LOGO的服務,適合以單位名義直接快印成紙質版分發至各科室,也可通過手機閱讀,幫助整個單位全部人員第一時間掌握全國產業園區及企業動態。《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面向全國園區、企業、第三方機構訂閱,可以幫助企業快速找到合適園區便捷落地,同時讓全球產業園區高效精準地找到優質企業和企業落地需求,以極低成本有效提高園區、企業與第三方機構之間深度業務交流、投資合作!


【內容特點】


《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分爲七大板塊:


●《重磅/專題》與園區發展相關的重大事件,重點園區發展招商案例介紹及經驗分享。

●《政策速遞》業內專家對國家政策、區域政策及行業相關政策進行分析解讀。

●《園區必讀》精編國內外產業園區行業發展現狀及盈利模式,提供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新聞動態》園區最新發展動態及新聞速遞。

●《企業與園區》企業點評園區的服務、提出對園區的需求、講述與所在園區的故事。

●《產融結合》解決產業園區發展中的融資問題、管理問題、服務問題及產業升級。

●《項目信息》企業投資需求、企業投資方向、企業投資項目、企業發展戰略與外遷、擴張計劃等。




《中國園區融媒體週刊》每年訂閱價格9800元(自訂閱日起,一整年。比如今年7月2日-明年7月1日)。

每週一期,全年約50期,每期約100頁(A4),以PDF形式發送給單位郵箱或指定微信。

訂閱熱線:010- 6870105068701052

聯繫人:樑女士劉先生

郵箱:[email protected]

 

【匯款信息】

單位名稱:《中國企業報》股份有限公司

開戶銀行:華夏銀行北京車公莊支行

單位賬號:10282000000248270

融媒體週刊訂閱(請點此鏈接


 



峯會主題: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推動園區轉型


參會報名請點此鏈接》》


中企君薦讀



三十年正芳華,青春正好——《中國企業報》成立30週年特別奉獻


2018兩會特別報道——《中國企業報》採訪報道了近百位部委領導、院士和企業家代表委員,還重點採訪報道了近百位擔任地級市市長書記的代表委員。


聚焦全國兩會——中國企業報2019兩會專題報道

 

----------------------------------

本文選自上觀新聞。編輯:米果。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處理。

在這個時代,我們以傳播信息、分享知識爲已任。微信關注中國企業報公號:zgqybnews,關於財經你想知道的這都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