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我國的地域相對來說比較遼闊,各種物產也是極爲豐富,誕生出來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現在很多因爲製作工藝的原因,已經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野當中,但是在有些地方依舊能夠碰到,但是製作量很少,想喫可就要趁早了。伴隨着交通越來越發達,喫貨朋友聽到美味食物的時候,已經不再侷限於自己的周邊區域,只要能夠到達的地方,都會抽時間去品嚐的,不然真的錯過可就有的後悔了。其實現在很多外出旅行的人,做的就是這種事情。選擇旅遊點的時候大多會看看當地有沒有特色美味,到地方之後首先是看看有什麼好玩的,然後就開始打聽那些藏起來的小喫,味道都是極具地方風味,十分的美妙。這裏要說的食物,本來在南方可是家家都會製作的,但是現在卻只能偶然碰到的時候嚐嚐,還是記憶中的味道。

  遠遠看去的時候,還以爲就是常見的糉子。但是仔細看卻會發現區別,因爲這個是長方形的,而且呈現扁扁的狀態。包裹糉子的人都知道,不但有甜味的,還有肉餡的,只不過前者北方人愛喫,後者卻是許多南方朋友的最愛。這種食物的製作方法也極爲類似,但是叫法卻是不同,被人稱爲蒿子粑粑,聽着是不是很帶感。

  其實這種食物算是當地的風味小喫,做的時候加入的不但有米粉,還會用到蒿子這種材料,在放點臘肉在裏面,包好就可以了。喫起來口感十分的相對,顏色也極爲誘人,外面的葉子採用的也是蒿葉,蒸制的時候會帶有獨特的清香味道,這纔是令人忍不住想喫的原因。

  這種植物大多是野生的,很少有人種植,因此算是純天然的食物,做的量也不是很多,每天也就一盆,賣完就收攤了。家家戶戶都做的食物,現在因爲生活節奏快很難在家裏喫到,在外面碰到怎能忍得住,這位大媽也就是看中這點,索性每天做點推出來賣。其實每個的成本依舊兩三元,賣的時候五元,利潤幾乎就有一半,但是很多人依舊願意買,因爲自己沒有時間做。

  這一盆的量也就有一百多個,很快就被搶購完,收益有五百多元,純利潤也有二三百,必須多上班族掙得還要多,是製作時間可是很長的。不知道有沒有網友喫過這種蒿子粑粑,是否喜歡這種清香的味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