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嘴巴刁,哪裏好喫都藏不住

這不,在這個喫青糰子的季節,喫貨們來爆料了

濮家新村18幢樓下又排長隊啦

這家青團有多好喫?一起去看看

“前天賣了6000只,昨天賣了10000只”

用百度地圖搜“濮家新村18幢”,馬上跳出精確位置。

走過去一看,這裏有一排小店,有賣水果蔬菜的,還有水產小喫。排長隊的這家小店,叫“王蓉糉子”。

我是下午2點10分趕到的,數了數,排隊有20多人。

有大爺大媽,也有年輕人,一個抻長脖子,爲的就是那一口青團,生怕被前面的顧客買光。

糉子店老闆娘叫俞姣妹,今年50歲。店名上的“王蓉”是她的獨生女。

她嗓子啞的很,“本來喉嚨就不好,這兩天天天只能睡4個小時,累啊……”

青團從早上6點開賣,一直賣到晚上8點。“31號那天賣了6000只,昨天有10000只……”

今天早晨5點不到,店門口就有人在排隊了,每個人限量買20只。6點鐘開賣,一波能蒸6籠,一籠大概有三十隻,蒸一波大概要20分鐘,蒸好還得稍微放涼才能開賣。

女兒女婿辭掉工作,回來打理“家族企業”

俞姣妹是地地道道金華人,老公是龍遊人。1987年,她跟着哥哥來杭州做早點,燒餅油條都做過,“那時候還沒有王蓉呢……”

做青團,還不是因爲惦着那口家鄉味道。

“一到三四月,就想喫老家的青團,杭州買不到,只能託親戚朋友帶點過來……大家都說好喫,我就想,乾脆自己做。”她說。

金華的青團,是純艾草原料,再加上機器揉麪,再是純人工揉,得揉1個半小時喫得才勁道。

口味有三種,兩甜一鹹,上面有白點的是筍雪菜鮮肉餡兒,有紅點的是芝麻白糖餡兒,而有白點和紅點的則是細豆沙餡兒。“前面兩種賣得最好。”

“都是爸爸媽媽手工炒出來的,你看我媽媽的手,都炒成什麼樣了……”女婿鄭賜恩,去年把濱江一家投資公司的工作辭了,和老婆一起回來,打理“家族企業”。

這真是一個大家族。

“喏,這是舅媽,這是姨娘、小阿姨……都是我們自家人。”大家一起,從早忙到晚,包青團、裝籠、蒸,忙到上廁所和喫飯的時間都沒有。這麼辛苦自然也有回報,一大家子靠這個小店,在杭州立了足。

“今年艾草真是不多,估計只夠到5號”

以前都是3月中旬開始賣,今年因爲接連雨水天,艾草收不上來,所以一直拖到3月31日正式開賣。

“排隊是有點恐怖,最長一個排了3個小時,不僅附近是家喻戶曉,還有留下、喬司、濱江甚至蕭山的,也有趕過來的……”俞姣妹說,都是以前的老街坊,現在搬走了,還是想着這口鮮香。

6點開賣,俞姣妹3點就得起牀,揉麪、炒餡,才能保證每一隻青團的新鮮。

“今年艾草真是不多,估計只夠到5號。想喫的,只能趕這兩天了。

後面就要開始做烏葉糯米飯,過了立夏,就是端午,我們家的糉子也要開始了。”鄭賜恩說。

糉子也是他們家的招牌產品。“端午、過年,得提前20天預訂,不然買不到。”

就是因爲今年艾草不多,王蓉糉子店的青團價格略有變化。往年鹹的賣3元一隻,甜的賣2.5元一隻;今年售價上調爲10元3只,一隻單賣3.5元。

記者 孫鑰 攝影 李忠

編輯 小杜

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更多新聞下載杭州首席新聞客戶端

“杭+新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