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2017年汽车科技圈最热的话题,除了自动驾驶,那应该就是共享汽车了。共享奥迪、共享宝马成为各大科技媒体吸引流量与关注度的噱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节能又环保的分时租车来代替私家车或计程车出行。网友纷纷表示看好共享汽车的未来,并显示出高度的兴趣与接受度。但随著友友用车、EZZY的倒闭,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行业,认真梳理行业现状,透过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看到问题的关键与本质。


1. 分时租赁的行业特点

重资产:大部分企业的车辆来源属于从厂商直采自购,虽然一些公司有厂商背景的投资方可以极大提高集中采购的议价能力,但平均一辆车的裸车、上牌、保养、维修等综合费用加到一起也要6、7万以上;另外,充电桩自建费用也是一个大头儿。相比共享单车来说,分时租赁的初期资金投入量是惊人的。如果车辆采用租赁的形式,虽然早期投入较少,但随著业务运营的持续,成本优势不复存在,而且还缺少了二手车处置的收入来源,对于企业来说,资金压力不容小觑。

网点多:A2B的网点取车模式要求业务的开展不能单点式进行,必须快速拓宽城市覆盖区域,以此满足消费者随租随用、随用随还的需求。且大多数分时租赁车辆都是新能源车型,需要从网点的充电桩设施处完成车辆的蓄能,因此充电设施的普及也是网点建设的重要因素。

城市差异化:中国的城市在人口、土地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差异显著。一线、新一线城市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拥挤问题严重,且消费者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较高,具备分时租赁的消费动机与能力,是各大企业重点布局的领域。但是每个城市在交通出行上的问题各不相同,与政府的交通规划建设目标也息息相关,因此是否入局一个城市、何时入局、以什么位置切入都需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风控难:车辆事故、车辆设施损毁、保险理赔等问题难以认定责任。平台需承担较大风险。

2. 分时租赁的出行场景

业务定位:解决5公里以上出行,按分钟或小时计费;部分替代私家车、网约车与计程车出行

核心场景:产业园区、核心商圈、旅游景区、机场等交通枢纽、上下班通勤

目标用户:白领、旅客、公务人员

3. 国内哪些公司在布局分时租赁领域?一张图表帮你看清各大企业业务布局

4. 产品价格分析

以60km/h、不堵车的理想状况下预测,用车1小时以内的花费TOGO最高,盼达最少(与其业务多开展在二三线城市有关)

5. 商业模式分析

收入:车辆租赁+二手车处理+广告+大数据运营

成本:车辆+运维+车位+事故+续能

6. 各地区活跃用户分析

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是各大企业重点区域,其中成渝地区的用户增长率最高,势头最猛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