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上市房企中渝置地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报告,除了收入同比增加40.2%,中渝置地年报中另一处颇受外界关注的则是其参与内地地产项目的动作。

由于中渝置地2018年在内地三次落子,再加上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张松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出对内房市场前景的看好,因此外界纷纷猜测,这家曾在2016年业绩会上直言内地项目“一寸不留,全部卖完了”的内地房企是否正在默默筹划一场“归来”?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财报显示,2018年,中渝置地实现收入6.5亿港元。按地区来看,来自英国、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的收入分别为4.9亿港元、5396万港元、1.07亿港元,内地收入来源占比从2017年的近20%下降至2018年的约8%。

按营收结构划分,中渝置地的租金收入总额为4.9亿港元,其余收入来自利息等方面,而来自物业销售的营收为0。需要指出的是,租金收入与上述来自于英国的收入金额吻合,占公司总收入的75.3%,这也意味着,英国投资性物业对于中渝置地来说占据重要地位。

如将视角放大到中渝置地的资产“地基”,据2018年年报,其拥有两个位于英国伦敦的商业物业,即利德贺大楼及one kingdom street。两者分别在2017年完成收购,租金收益率分别约为每年3.5%和4.9%,且均由中渝置地拥有100%权益。

这仅是中渝置地英国布局的一角。2017年,中渝置地和富力联手收购伦敦地块nine elms square,此外,其还曾有意收购另一处伦敦项目,但因卖家未能达成先决条件而“流产”。

事实上,早在2016年全年业绩会上,完成出售内地物业计划、宣告不再内地拥有土储的中渝置地已设下转型目标,即从一家中国西部发展商“进化”为国际化企业。而这与此前中渝置地管理层的口径略有出入。彼时,公司管理层曾将先后清仓重庆、四川成都、贵州贵阳等地产项目的套现举措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公司对于中国内地二三线城市形势的“看空”及公司投资方向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调整。

虽然投资范围拓宽至全球,然而,随着可售物业项目的减少,再加上中渝置地在投资性物业方面较为谨慎,截至2016年底,公司还未有任何租金收入,其补仓的缓慢也让其营收从2014年的103亿港元直线下降至2017年的4.65亿港元。2018年,公司营收虽有所增长,但规模距离转型之前还有不小的差距,而这或间接造成公司股价“不尽人意”。

截至3月25日,中渝置地股价报收1.8港元,涨幅为0%。据悉,张松桥曾于2018年11月及12月先后13次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总增持股份34733.3万股,总涉资约6701.01万港元。对此,公司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上述为个人行为,因目前公司市值较公司总资产有较大折让。

中渝置地显然“不甘于此”。对于公司在内地一线城市的布局进程,中渝置地管理层此前曾多次强调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地价太高所以一直还没有拿到合适的项目。

机会终于在2018年来临。据悉,2018年5月,中渝置地以2.5亿元收购位于湖南株洲市物业发展项目42.86%股份,同月,其设立合资公司投资成都及其他城市的物业发展项目;同年6月,其又以2.15亿元收购位于四川的一个物业发展项目的50%权益。

2015年到2018年,中渝置地绕了一大圈,似乎又回到了原地。一方面,早在2015年其出售的资产包里就包括位于成都的物业项目,另一方面,其2018年落子的内地城市中依然未见一线城市的身影。有业内观点认为,中渝置地资产套现后或对现金流过于谨慎,从而错过了其在内地跑马圈地的时机,而以其目前体量,“单枪匹马”竞争一二线土储或操盘项目或不具备明显优势。

作为此前深耕重庆的房企,在目前已被融创、金科、龙湖、恒大等房企分割的重庆市场,中渝置地已无“地”可居。截至2018年底,中渝置地现金及等同现金47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35.7亿港元。是继续“出海”,还是重新开始布局内地,扩大规模,这对仍将以“向国际城市作多元化发展”为主要方向的中渝置地来说或还画着问号。

编辑 沈玉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