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奉軍的迅速擴張,使得各地軍閥迅速串聯,開始反奉。李景林是奉軍重要將領且態度曖昧,郭松齡起兵反奉的時候,國民軍主力在向天津攻擊。再者郭松齡對自己極度自信,並沒要什麼援兵,加上迅速失敗,自然也不可能有什麼援兵。

(1925年形勢圖)

1、奉軍的快速擴張

二次直奉戰爭後,國民軍與奉系聯合組建執政府。國民軍一軍獲得了綏遠、察哈爾等地盤,二軍進入河南,三軍獲得保定、大名兩道,也進入河南,理論上國民軍擁有陝西地盤。畢竟井嶽秀、楊虎城、李虎臣名義上都是國民軍部署。

(第二次直奉戰爭帶來格局重大變化)

奉軍的擴張就要快多了,李景林佔了天津,之後要獲得保定、大名,將國民三軍擠到了河南,張宗昌到了山東、安徽姜登選、江蘇楊宇霆。國民二三軍的河南基本處在三面包圍中,國民一軍被壓迫在河北。

2、擴張中的風險

奉軍的快速擴張帶來了三大風險:

一、內部權力分配不均。在直奉戰爭後,奉軍擴張能解決的督軍也就五個,郭松齡就是沒有解決的,怨氣不可能沒有。

二、外部開始串聯。吳佩孚開始和國民軍串聯,孫傳芳的使者也四處奔走。

三、兵力分散。奉軍在江南有三個師,戰線太長,兵力分散。

(奉軍出現了擴張中的危機)

3、孫傳芳的先起兵

十四省討賊聯軍司令吳子玉雷聲大雨點小。但不影響大家開始行動。

最先起兵的是孫傳芳,在合適時機發動突襲,一舉獲得安徽、上海、蘇州,兵力北上,在徐州一帶與張宗昌部形成對峙。

這時候同步的是,郭松齡反奉起兵,率兵殺出關外。

國民三軍北上相繼獲得保定,開始向天津攻擊,多日血戰,隨著馮玉祥部的加入,迅速擊敗李景林,李殘部退往山東,國民三軍軍長孫嶽成為直隸督辦。

(一輪洗牌後1926年的中國)

4、郭松齡的命運

從南到北,奉軍在短時間受到很大的打擊。我們主要來談談郭松齡。

郭松齡起兵的時候,國民三軍主力纔到達保定,馮玉祥的部隊在北京,天津是李景林的部隊駐防,如果要東進,自然要佔據天津。當然天津沒打下來的時候,郭松齡已經敗了。

我們從徐永昌的回憶錄可以看出一二:

當我由陝到保的那幾天,正奉軍郭松齡部叛張,由山海關一帶往回打,我與郭因公私關係,曾去電問他有何需要,是否要飛機幫助,郭回電說:「不必,幾天之內便可成功,直搗瀋陽,指顧間事。」嗣後很短期間,郭即失敗

(郭松齡)

郭松齡起兵是整個反奉環節中的一個。馮玉祥不援郭自然是有個人私心,更多是客觀因素,諸如李景林態度,郭松齡的迅速失敗等等。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懂歷史的人都知道,馮玉祥是什麼人,那是出了名的「倒戈將軍」,說話從來就沒有算過數。所以在郭松齡反奉期間,馮玉祥見死不救也就就沒什麼奇怪的。

郭松齡,外號郭鬼子,奉軍第三軍副軍長,大帥張作霖帳下五虎將之一,是東北軍的主要領導人,少帥張學良的良師益友。後來因不滿張作霖的做法,與張作霖背道而馳,產生分歧。郭松齡主張和平,反對內戰,並且要求張作霖下野,極力擁護張學良頂替大帥的位置。

郭松齡提出的這些主張,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張氏父子的感情,但張學良畢竟是張作霖的親兒子,張學良豈能與父為敵,絕對不可能。後來處心積慮的郭松齡見張氏父子根本就不捋他這根鬍子,於是便開始預謀舉兵反奉。

首先郭松齡除掉了張作霖的得力幹將姜登選,姜登選這個人在東北軍的口碑特別好,跟隨張作霖南征北戰,履歷戰功,老百姓對他也很擁護。郭松齡就這麼錯誤的槍斃了姜登選,無疑在奉軍中大失人心。因此郭松齡在後來反奉大戰中軍心被動搖,所以這也是郭松齡反奉失敗的一個原因之一。

導致郭松齡反奉失敗的主要原因還是馮玉祥見死不救的結果。馮玉祥與郭,馮,李三角聯盟達成的協議與不顧,背信棄義不僅沒有出兵協助郭松齡對抗張作霖,而且還在後面下了絆子,為了佔據地盤,馮玉祥居然和盟友李景林的部隊開了火。這樣一來導致郭松齡孤軍作戰,又遇上日本軍的幹預,日本人不僅支持張作霖而且還給予了軍事上的援助。派遣飛機對郭松齡的部隊進行轟炸,後來郭松齡的後方又被從黑龍江趕來支援的吳俊升切斷。郭鬼子傷亡慘重。本來都是奉軍的部隊,你想啊,自家人打自家人,誰願意啊,再說郭鬼子屬於白眼狼倒打一耙跟主子幹仗。肯定不會得軍心,所以最終郭松齡反奉失敗。

後來郭松齡在逃往新民縣的一個農戶地窖裡面,被張作霖的奉軍捕獲。第二日,郭松齡被押往遼中縣叫老達房的地方,郭松齡及其夫人韓淑秀被就地正法。大帥張作霖為了殺雞儆猴,下令暴屍街頭三日後方可收葬。

只可惜郭松齡羽翼未豐,就喫了豹子膽想逞英雄,也不看看你是個什麼鳥,錯就錯在你不該窩裡反,張作霖的勢力是你郭鬼子能對付了的嗎,張作霖怎麼說那也是久經沙場的人,沒有兩把刷子能統治東北那麼多年嗎。

再說了你小子反奉就反奉唄,你幹嘛要和一貫不講信用的「倒戈將軍」馮玉祥結盟呢,結果怎麼樣,馮玉祥沒派一兵一卒,你這不是自作自受嗎,自己送了命不要緊還白白搭上了夫人。


謝邀!由冬眠蛇來回答此問題。

之所以有這樣的提問,是實在沒有看懂馮玉祥和郭松齡到底都是什麼人的緣故啊!

先說馮玉祥,這貨可是儒家學派裏所說的典型小人形象,小人懷土!只要為了利益,賣了親娘都絕不含糊的人,歷史上更是多次各種背叛,除了會打點仗,這個人真是無良透頂。

再說郭松齡,他是個理想主義者,雖然身在軍閥部隊中,但心卻嚮往美好的革命,但為人太過老實,缺乏城府,所以很容易就上了馮玉祥的當,也很容易就反了張作霖。實際上,沒有張氏父子,就不會有郭松齡手握重兵的可能,其實這事張學良也有間接的責任,只是他們張氏父子之間的信仰問題,就不多說了。轉回正題。

郭松齡手上有七萬奉軍,且都是精銳,但要想徹底打敗張作霖,這本身來說勝算就不大,先不說張作霖有多少人馬,就這七萬原來也是張作霖的人馬,東北軍,你讓東北人打東北人,這事看著就懸,但是馮玉祥和李景林為什麼要摻和?明擺著想趁著郭張二人大戰之機,撈好處啊,那個時代軍閥混戰,也只有郭松齡為了理想,其餘的人都是為了利益。

要是郭松齡能一路殺到瀋陽,消滅了張作霖,馮玉祥和李景林當然願意按三方的合約辦事,但如果人家一開始就各自盤算自己的事,這個戰局就難說了。結果馮玉祥率先發難,攻擊李景林,搶奪河北的地盤,李景林腦子轉的快,立刻來個大轉彎,開始幫張作霖對付郭松齡,戰局微妙了!

這樣一來,郭松齡就徹底被動了,說的挺好,到頭來人家不是那麼回事,這就是他太老實了,社會經驗不足,想不到人到底能壞到什麼地步,依靠舊軍閥實現革命理想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最後自己的部隊也復原到張作霖的奉系大旗下,郭松齡身死遺恨,令人惋惜。

所以說,不是馮玉祥見死不救,是他根本沒和郭松齡一條心,結盟只是手段,重要的是撈好處,郭松齡又太理想化,最後就悲劇了。

感謝您的閱覽,喜歡本蛇回答的請記得點贊和關注哦!


怪只能怪郭松齡識人不清,認了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做朋友。

馮玉祥是個什麼人呢,別看現在將他誇的不錯,人五人六的,但是此人的人品真不咋地。呂布當年被張飛罵作「三姓家奴」,這位老馮比呂布還能耐,遠勝「三姓家奴」。

老馮這人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語言和外表給人一副實誠人的樣子,而且喜歡利用當時的媒體炒作自己,什麼穿破衣,跟士卒一起席地而坐,喫粗茶淡飯,實質這都是扯淡,全是做給外人看的。後來也都給他揭露了,弄的他很尷尬。

老馮雖然表面憨厚樸實,但內心卻陰險狡詐,而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出手便是狠招,毒辣的緊啊!這人正應驗那句「外表忠厚、內藏奸詐!」頗有《笑傲江湖》中那位華山派掌門人「君子劍」嶽不羣的影子。

興許老馮是學過厚黑學,遇上什麼事兒,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以此來迷惑人心,而且特別會說奉承話,誇的你心裡往外舒坦;可是一旦有了利益上的衝突,不管親疏遠近,瞬間變臉,往往給你來個措不及防,便遭了他的暗算。民國那段日子,不知多少人喫過老馮的虧。不過說來這也算老馮的本事,本來就是爾虞我詐,人家老馮有本事才能詐到你,也算一帶梟雄吧!

郭松齡在老馮面前還是嫩啊,跟這種無利不起早的人做朋友,你等著倒黴吧。事實也證明瞭這一點,老馮並沒有按照當時的協議辦事,而且事後迅速出賣了郭松齡,利用郭的失敗,迅速擴大了自己勢力和地盤。並且在事後將責任全部推倒別人頭上,他來個坐山觀虎頭,等著拿大頭。

不過也恰恰如此,最後老馮也落了一個萬人所指、四面楚歌的下場。


中國的很多成語都暗合著成王敗寇的大道理,比如說「上屋抽梯」這個成語,就很能說明馮玉祥在郭松齡反奉的態度和作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關於上屋抽梯的故事,發生在蜀漢末年,當時後漢國主劉表有兩個兒子,大的叫劉琮,小的叫劉琦,中國自古以來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以此類推,劉琮當為皇太子,事實也確實這樣,但是劉表偏愛劉琦,這讓劉琮他娘寢食難安,想著法想弄死劉琦。

劉琦也知道個種厲害,卻不知如何是好,幾次三番求助國相諸葛亮,諸葛亮不置可否,一次劉琦請諸葛亮到高樓飲酒,待二人上去,劉琦便令人撤走了梯子。

劉琦往地上一跪:「國相,今天你好歹得給我指條路,出你口,入我耳!」

諸葛亮無奈,但他是高人,自然不能把話說的太直白,就說到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倆兒子申生和重耳。

晉獻公獨寵驪姬,想讓自己的兒子奚齊上位,重耳知道留下來必死無疑,早早跑到了國外保平安。申生比較耿直,愛心泛濫,留下來孝敬他爹,不想驪姬弄了個偷梁換柱,把申生進獻給他爹的食物換成有毒的。

等晉獻公喫的時候驪姬故意讓下人先喫,嘎嘣死了。申生狡辯都懶得狡辯,嘎嘣自殺了。

諸葛亮最後總結道:「申生留下而亡,重耳出逃而活!」

劉琦明白了,麻溜申請外調江夏保平安去了。

這事的道理用在軍事上,就是先給對手以小恩小惠,待其上套,一舉圍殲。

具體到馮玉祥和郭松齡,其實還有一個李景林身上,這三人要說不仁不義,非常馮玉祥莫屬,在起兵反奉前,三人定立的是攻守同盟條約,協同作戰,最終打垮張作霖。

戰事打響後,郭松齡發揮愣頭青的本色,猛衝猛打,張作霖還真是有點招架不住,可就在長驅直入之際,不是別人在背後捅了自己刀子,而是與自己有約定的李景林部。

李景林做人就那麼差勁?說好的事說不算熟就不算數了?他也沒辦法,馮玉祥趁亂混水摸魚,打的他在天津老巢待不下去,只能再次通電歸附張作霖,裏外夾擊幹掉郭松齡馮玉祥也沒閑著,一直趁機攻取原奉系一派的地盤,坐收漁利。

就馮玉祥的作為,典型的上屋抽梯,只是這計一般都用到敵人身上,馮玉祥這個用法,還真是開了先河,損人不利己,把別人的火拱起來,完了背後捅刀子。

不仁不義至此,也算是民國歷史上一朵嬌艷的奇葩了!


因為馮玉祥是一個善變的人!

郭松齡倒奉之前與馮玉祥、李景林簽訂了一個密約,共同打擊張作霖。

戰爭爆發後,郭松齡的進展十分順利,李景林也履行密約,將張作霖在天津的親信拘捕,並把張作霖天津的邊業銀行強取500萬元,並通告張作霖,勸其下野。

按照這樣下去,張作霖必輸無疑,可是這時馮大將軍覺得他應該做點什麼事幹!他看另外兩位這麼給力,他也做不住了,決定搶佔李景林的地盤,派軍攻佔保定和熱河,並分路向天津進軍,完全不履行之前的密約。

馮玉祥這樣一做,把李景林逼到張作霖那邊去了,李景林扣押了郭松齡軍隊的冬衣和其他在津人員,並派兵攻打郭松齡,切斷其後路。這時的馮大將軍,覺得這場戰爭應該不關自己的事,於是就裝作不知道,讓他們打郭松齡。

由於馮玉祥私自毀約,偷襲李景林,導致其反目,郭松齡遭到失敗,1925年12月底,郭松齡被馬占山手下擒獲,隨後被殺。


馮玉祥是想著讓郭松齡和張作霖自相殘殺,他自己好漁翁得利、擴大地盤。

馮玉祥是在1924年10月發動北京政變、背叛直系後,才快速崛起的。他本身的根基並不穩定,無法跟張作霖、吳佩孚等老牌軍閥相比。

所以在1925年11月郭松齡反奉之後,馮玉祥首先考慮的是擴大自己的地盤。援助郭松齡完全看心情,雖然兩人之間有約定共同反奉,甚至郭松齡就是在馮玉祥的拉攏、誘惑下反叛的。

郭松齡反奉之後,馮玉祥只是發表通電,口頭上支援了一下,並沒有按照承諾出兵支援。在盟友郭松齡與張作霖苦戰的時候,馮玉祥開始向甘肅、熱河、河北、天津等地擴張。他不僅攻擊張作霖的地盤,還去進攻與郭松齡聯合反奉的李景林。這樣,郭松齡的另一盟友李景林也無法對他支援,老郭完全處於孤立無援之中。奉軍大將李景林在被馮玉祥攻擊之後,脫離了反奉同盟,再次回歸張作霖麾下。

馮玉祥本以為能趁著郭松齡反奉,向西北、華北擴張地盤。但沒想到李景林並不好打,他的擴張計劃受挫。郭松齡被滅之後,張作霖開始找馮玉祥報仇。最後張作霖、吳佩孚聯合進攻馮玉祥,馮玉祥被迫下野、出國。馮玉祥部下的國民軍也被奉軍、直軍擊敗。


作者:金滿樓

前兩年的電視劇《少帥》重點塑造了郭松齡這個人。其中,1925年的「郭松齡倒戈」,對張作霖、對奉軍可真是沉重一擊。

本來呢,當時奉軍形勢極好,是有可能揮師南下統一中國的,但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被郭松齡鬧出了一個大亂子。

郭松齡麼,學院派出身,從陸軍小學到陸軍大學,學歷完整,後在東三省講武堂當中校教官時結識了一位貴人,這就是少帥張學良。

這部,小張從講武堂一畢業,就做上了衛隊旅旅長,郭松齡也隨後調來當參謀長併兼任第2團團長,做上了帶兵官。

在之後的徵戰中,郭松齡隨著張學良水漲船高,其所帶部隊是奉軍中最精銳的,而張學良對郭也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兩人甚至結為了異姓兄弟。

然後沒想到的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張作霖論功行賞時按資排輩,出力最大的郭松齡反而在地盤分配中顆粒無收。

於是乎,郭松齡便隨後反了,他的「一三聯軍」共六師十二旅,騎兵一師兩旅,炮兵兩旅,外加工兵一團,兵力達七萬五千人,這些都是奉軍的精銳部隊。

此外,郭松齡還與馮玉祥聯繫並達成七條攻守同盟的密約,共同反奉。而同樣受到排擠的另一個奉系勢力李景林,郭松齡也與之達成默契,準備合作。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宣佈倒戈,一路上勢如破竹,不到半個月,郭軍便相繼擊潰了張作相、汲金純、張學良的守衛部隊並進佔錦州,此時離攻下瀋陽已是指日可待。

然而,在日本關東軍的幫助下,張作霖的奉軍迅速反擊,郭松齡被迫後撤。這事,馮玉祥所部也在後面搗亂,其見郭軍進展迅速而抄了其後路,那就是開始爭奪京津地盤。

而按之前的三方協定,京津地盤是留給李景林的,後者一看馮玉祥部要搶自己的地盤了,於是也急眼了和馮玉祥部幹上了。

結果,馮玉祥和李景林原來答應好的援助不但化為泡影,後路反而自相廝殺,讓郭松齡自己的退路也沒了。

如此一來,在張作霖奉軍的追擊之下,郭松齡很快兵敗,並由此身死名裂,其屍體被拉到瀋陽暴屍三天。

也是啊,帶著張家的子弟兵反張,信義何在,失敗理所當然啊。此為不忠不義者戒。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馮玉祥作為著名的倒戈將軍,更是深諳此道。眼睛裡只有利益,至於信義,忠誠,見鬼去吧。

郭松齡倒奉,絕對不是一時腦熱的行為,也是經過考量之後的行動。郭松齡祕密的和李景林,馮玉祥結成了三角聯盟,以保證自己不是孤軍奮戰。

小學數學都學過,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不過郭松齡,馮玉祥和李景林這個三角同盟實在過於鬆散。李景林倒還是厚道,多少算是策應了郭松齡。

不過馮玉祥可不這麼厚道,在馮玉祥的眼裡,利益至上,能撈點好處纔是王道。於是馮玉祥趁著和郭李結盟之後,郭李對於盟友沒有防備,出兵攻擊了李景林的地盤。

這一下直接導致了李景林投降了張作霖,也加速了郭松齡的敗亡。馮玉祥眼看著郭松齡和張作霖打的火熱,自然是想趁機撈點好處,你們打得越熱鬧越好,怎麼可能去幫助郭松齡,不再背後捅刀子就不錯。

不錯馮玉祥千算萬算,萬萬沒有想到張作霖在收拾了郭松齡之後,順手就把馮玉祥收拾了。馮玉祥這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灰溜溜的下野去了!


雖然從人品上來說,郭松齡並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在秀下限這塊,郭松齡照比馮玉祥差遠了。

郭松齡為什麼敢反張作霖,就是因為受到馮玉祥的慫恿,在我以前的文章裡面已經分析了,當時的馮玉祥為了拉攏蘇聯,先後策反郭松齡和刺殺徐樹錚。所以,馮玉祥和郭松齡簽訂盟約的動機就不純,在簽訂條約裡面有三個小條款,只要違反其中一條馮玉祥、郭松齡、李景林之間的盟約就無效,1、為攘奪權利,向內地各省戰爭。2、為達前項戰爭目的,訂立賣國條約,向外國借款。3、引用外國兵力,殘殺本國同胞。

當時簽訂條約的時候是1925年底,1926年馮玉祥先到蘇聯獲得支持,回國拉起一支40多萬人的隊伍,你說他違沒違約,也就是從一開始,馮玉祥就沒打算遵守約定。

而是馮玉祥喫準了郭松齡的野心,有意做的局,郭松齡為了滿足馮玉祥不從後面偷襲自己,並且取得馮玉祥的支持,將天津海口讓馮玉祥可以隨意進出,然後郭松齡取東北,馮玉祥取西北,李景林取直隸,其實這樣的安排根本不符合馮玉祥的胃口,馮玉祥的想法是,郭松齡取東北,而馮玉祥取整個山海關內的地盤。什麼直隸,山東,熱河他統統都想要。

郭松齡發動反奉戰爭後,進展順利,直逼瀋陽,由於太突然,而且計劃的還很周密,張作霖根本無法抵抗,差一點就跑了,但是這個時候,李景林扣留了郭軍禦寒的冬衣,並下達動員令,擬攻打灤州,切斷郭軍後路,再加上日本關東軍的幫助使張作霖有了喘息的機會。這是郭松齡所沒有想到的,也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

這麼說吧,李景林原來是奉軍中的將領,之所以和郭松齡合作,就是看好郭松齡畫的那個餅,直隸加熱河歸李景林,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馮玉祥在郭軍開出山海關外後就開始佔領直隸地區,並且連熱河都不願意給李景林,李景林也不是傻子,你們倆玩的好好的,我還不如跟張作霖混呢!於是開始反郭!

在這個問題上,馮玉祥後來在自己寫的書裡面也說到了,「……李景林一以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挑撥離間,一以不打破權利觀念,定要劫持直隸地盤,竟在此一髮千鈞的時候,引起了對國民軍二、三軍的衝突」;「這原因,一方面是李景林違約異動;一方面是帝國主義的干涉」幾乎把所有的原因都推給了李景林。人之不要臉,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

李景林對馮玉祥的評價就有點罵街了,稱其「利用宗教」,「愚弄部下」;「擾亂陝甘直魯」;「利用赤化邪說,以破壞綱常名教之大防」;「是世界之公敵」;表示要「率我十萬健兒,聲罪致討……」,「惟馮賊玉祥一人是討」。

其實跟這類似的話,大概吳佩孚也說過:與足下袍澤數年,以心相印,今被暗算,夫復何言!昔樂毅雲:「君子絕交,不出惡聲;忠臣去國,不潔其名。」佩為亡人,亦曾受教於君子,惟不明心跡,是以不免耿耿耳。

所以,以馮玉祥的性格怎麼可能會去救郭松齡,在反奉戰爭中,馮玉祥就是想讓郭松齡去當炮灰,李景林拱手相讓直隸,你說天底下哪有那麼多的好事,於是郭松齡失敗後,直魯聯軍李景林和張宗昌、奉軍張作霖、直軍吳佩孚都開始要幹馮玉祥,可以說在北洋軍閥的圈子裡已經混臭了,而郭松齡就是讓馮玉祥變得更臭的茅坑裡的石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