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的軍閥,大都是窮苦大眾出身,像曹錕是造船工出身,張作霖是獸醫出身,但是沒人比「狗肉將軍」張宗昌的童年更艱辛,張宗昌小的時候正是山東鬧饑荒的時候,年僅15歲的張宗昌「闖關東」逃荒來到關外,為了度日餬口,張宗昌給老財主放過牛,當過酒館的小二,還打過零工,扛過長活,經常過著食不果腹饑寒交迫的日子。

後來張宗昌前往西伯利亞淘金,得到了俄國人的青睞,後果國內爆發辛亥革命,張宗昌就拉攏了一些人返回山東,在民國初期軍閥亂戰的時期,張宗昌發展的並不好,如喪家之犬,左奔又走,最後來到張作霖的麾下。

要說張宗昌的發跡,還真的是得益於奉系,剛開始張宗昌在東北就是一個憲兵營長,後來有人反叛張作霖,張作霖就派張宗昌去鎮壓,結果張宗昌去了不費一槍一彈就都給收編了,這一舉動得到了張作霖的器重,後來有感於第一次直奉戰爭的慘敗,張作霖整軍經武,想把張宗昌的隊伍遣散了,於是派郭松齡過去整張宗昌。

說起來這也是一個笑談。


張宗昌知道郭松齡的來意,因此極力忍耐,但是東北講武堂教官出身的郭松齡手段也狠,讓張宗昌的士兵大冬天在雪地裏爬,張宗昌在屋裡發牢騷:「他媽的,這是哪個龜孫子的計劃,弄得我們這樣。"

正在罵時,郭松齡進來聽到張宗昌罵自己就問他:"你在罵誰?!"

張宗昌一見這陣勢趕緊說:"這是我的口頭語,並沒有指罵任何人。"

郭松齡跟張學良混的,那是太子的老師,平時在奉軍中根本沒人敢得罪,指著張宗昌的腦袋說:"我×你媽!這也是我的口頭語!"

張宗昌馬上說道:"郭大二爺,你×俺媽,你就是俺的親爸爸,還有什麼說的。"

這一句話給郭松齡噎的沒有話說了,後來張作霖也沒有遣散張宗昌的隊伍。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奉系大獲全勝,借著奉系的光,張宗昌督軍山東,後來還成立了直魯聯軍,但是張宗昌這人吧,寫詩不行,打仗也不行,估計也就玩女人,擲骰子行,從1925年主政山東到1928年這三年,什麼好事也沒幹,勝仗也沒打幾個,後來被北伐軍給收拾跑了。

最後在山東車站被仇人槍殺,一代「狗肉將軍」終於是死了,享年51歲。

要說張宗昌的奇人異事還真不少,但是張宗昌愛寫詩這個習慣誰也整不了,並且近年大有成「狗肉體」的趨勢。獻上兩首張宗昌的詩吧。

《無題》:要問女人有幾何,俺也不知多少個。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個?

《遊趵突泉》趵突泉,泉趵突,三個眼子一般粗,三股水,光咕嘟,咕嘟咕嘟光咕嘟。


就問你有沒有想起《鄉村愛情》的宋曉峯!!!


張宗昌,山東掖縣人,民國時期山東軍閥,是奉系軍閥頭目之一 ,大名鼎鼎的張作霖就是奉系軍閥的首領。

張宗昌之所以叫狗肉將軍,有種說法是大文學家林語堂寫過一篇文章,名字叫《狗肉將軍回憶記》,裡面寫到張宗昌喜食狗肉 ,因此得了一個"狗肉將軍"的綽號。要不說千萬不要得罪拿筆的人,你要是愛喫豬肉,就可能得到豬肉殺手的綽號了,當然,前提是你得臭名昭著。

然而張宗昌的女兒張端接受採訪的時候表示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張宗昌從來不喫狗肉,他嫌狗肉腥。所以就有了產生了另一種說法,張宗昌嗜賭成性,打麻將的名目繁多,其中有一種玩法叫推牌九,廣東話中推牌九俗稱喫狗肉,因此有人認為張宗昌「狗肉將軍」的名號從此而來。無論哪種說法,對錯都不太重要了,狗肉將軍的綽號已經成為了事實。

在民國時期,張宗昌大小也是個名人,而且經常上報紙,他之所以頻繁的被報道,一是他名聲實在不好,欺壓百姓,槍殺工人,殺燒搶掠,無惡不做等等,他手下的兵與匪兵無異,因此招來新聞界憎恨,左翼報紙且不論,申報、民國日報等提起張宗昌,也都是大肆批判。二是他的"兵多錢多姨太太多"的生活方式也十分契合時人對軍閥的負面想像,因此也有許多的負面花邊新聞。

張宗昌是在濟南火車站被行刺而死的,張宗昌死後 ,山東各界紛紛電請南京政府赦免鄭繼成的殺人罪,翌年1月,鄭繼成被赦免,而死後的張宗昌被暴屍,後移送鄉祠。

張宗昌在那個國內混亂,人民受壓迫的時代,能混成軍閥實屬不易,也足以看出他的強大。但他領著人民的軍隊卻拿著槍對著人民,而不是指向侵略者,這一刻意味著他將失去他最為強大的依靠,沒有善始,自然難以善終,那些軍閥也不外如是。


張宗昌,民國大軍閥,曾任山東省長。在歷史課本上留下的記載是青島慘案,民間口口相傳的是他的打油詩,至今留下的文化遺產有山東大學。在那個軍閥混戰、橫徵暴斂的時代,高大威猛的張宗昌,在各方面相比同時期的軍閥都有過之無不及。

張宗昌的傳奇履歷

張宗昌,字效坤,1882年出生在山東掖縣(今萊州市)。小時候家境貧窮,經常衣食無著,飽嘗挨餓受凍之苦。為了度日餬口,張宗昌當過放牛娃、放銃手、酒店夥計等。

後來隻身闖東北,憑藉重義輕利、寬厚大氣的性格,得到了不少東北工友的擁戴,這些人成了他日後獨霸一方的班底。

張宗昌對語言頗有天賦,和俄國人打交道不久就學會了一口流利的俄語。因為有語言的優勢,他被派往西伯利亞擔任中國工人的工頭。

艱難的環境使他成了一名出色的獵人,練就了精準的槍法。正是有了年少時期的這些努力,才為他日後成就一番事業打下了基礎。

17歲時,張宗昌找到一份在中東鐵路當築路工的工作。因喫苦肯幹得到俄國人青睞,被聘為華警,因其重義輕利,幾乎所有華人警察都聽命於他,華人大小事情都會找他。當時俄羅斯海參崴一帶鬍匪猖獗,商界深受其害。張宗昌對鬍匪的行動規律、作案特點極為熟悉,故此時鬍匪的為害案件屢屢被張偵破,張宗昌也因之受到華商會青睞。隨後他又著手強化與俄國軍警的關係,不久便成了海參崴一帶中國人圈中最出名的人物。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雙方都僱用中國僱傭軍,張宗昌當上了俄國僱傭軍統領。俄國人戰敗後,張率領俄國僱傭軍中的800多名山東兄弟從海參崴乘俄國郵船東渡日本,再轉到上海。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張宗昌帶著幾百人的隊伍投身到這場革命當中。他首先南下投靠了陳其美,在上海都督陳其美部下任光復軍的團長。1913年,憑藉戰場上的驍勇和精準的槍法,他立下不少戰功,被提升為江蘇陸軍第3師師長。「二次革命」時,江蘇是國民黨人討袁的主要省份,張宗昌第3師被派往徐州防禦袁世凱南下的北洋軍。面對強大的袁世凱,張宗昌退縮了,選擇前線倒戈,投降北洋大將馮國璋,刺殺了自己的第一任長官陳其美。

1916年11月,馮國璋出任代理總統,張宗昌水漲船高,擔任總統府侍衛武官長。1918年護法戰爭爆發後,張宗昌又出任江蘇第6混成旅旅長,後赴湘參加對南方軍隊的作戰,結果大敗而逃,改任暫編第1師師長。1921年,張宗昌又奉命率部入江西,與江西督軍陳光遠交戰,在吉安敗北,所部也被陳光遠解散。張宗昌成了光桿司令,在江蘇已無立足之地,不得已北上投奔直系首領曹錕。

沒了軍隊的張宗昌,為了藉助曹錕東山再起,他把身上所有錢財都拿出來,打造了一個小金佛,送給曹錕。曹錕見錢眼開,同意發給一個師的武器裝備,讓他重整旗鼓。無奈吳佩孚對張宗昌素無好感,從中作梗,張宗昌的錢財打了水漂,花光所有錢財,卻落得一場空。

一無所有的張宗昌最終投靠到了「東北王」張作霖的麾下。同樣是馬匪出身的張作霖與張宗昌倒是惺惺相惜,給了他200桿槍讓他成立憲兵營。投靠奉系之後,張宗昌能屈能伸,屈師長之尊幹一個憲兵營營長。

第一次直奉大戰後,張作霖慘敗,吉林軍旅長高士儐聯合鬍匪盧永貴,要和張作霖開戰。張作霖的主力在直奉大戰中損失慘重,無力應戰,只有調張宗昌營去討伐叛軍。沒想到,盧永貴手下的大小頭目很多都是和張宗昌當年一起闖關東的同鄉,此外還有不少人久聞張宗昌的名號。憑著過去在東北積累的人脈和資源,張宗昌兵不血刃平定叛亂,把鬍匪收編成3個團。張作霖知道後,很高興,任命張宗昌為吉林省防軍第三旅旅長兼吉林省綏寧鎮守使。這樣,張宗昌總算又有了一塊立足之地。不久,俄國內戰,白俄衛軍敗逃到中國,大多投靠了張宗昌。沒多久,張宗昌已有近萬人馬。

很快,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張宗昌的白俄兵團頗有戰鬥力,加上,戰爭初期,因為他的運氣好,碰到的全是直系的弱旅,因此一路凱歌。後來運氣更好,趕上直系的馮玉祥倒戈,張宗昌所部碰到的全是直系潰兵,更加不堪一擊。於是,張宗昌一路前進,一路收編直系潰兵,短短一個月時間,就壯大為七八萬人。

接著,張宗昌率領這七八萬人繼續南下,一路打到了南京、上海。又趁勢收編了南方直系軍閥的兩三萬兵馬。這樣一來,張宗昌就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擁兵十萬的大軍閥了。

整個過程,前前後後不過兩個月而已。

戰爭結束,論功行賞,張宗昌獲得了山東的地盤,成為山東督軍。此後,張宗昌雖然名義上仍屬於奉系,事實上已經自立門戶了。

1925年年初,張宗昌任蘇皖魯剿匪司令。4月任山東軍務督辦。7月兼任山東省省長。1926年年初,任直魯聯軍總司令。至此,張宗昌到達了他人生權力的巔峯,也完成了從一個草根平民到民國大帥的人生傳奇。

1928年,蔣介石領導的北伐軍勢如破竹,橫掃中國。很多舊軍閥被打敗後,都被蔣介石招安吸收成「革命軍」。然而,因為張宗昌當年殺了蔣介石的恩人陳其美,蔣介石明言,誰都可以加入革命軍,就是張宗昌不行。在這個節骨眼上,張宗昌的老主子張作霖又被日本人炸死在了皇姑屯。一時間,張宗昌上天無路、下地無門。他的烏合之眾根本無法與士氣正旺的北伐軍抗衡,一仗下來潰不成軍,五萬多人被白崇禧包了餃子,張宗昌又成了孤家寡人,遠走日本。

1932年9月,張宗昌被幾個把兄弟騙至濟南。這時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榘早就想除掉他,藉以穩固自己在山東的勢力。韓復榘把張宗昌的行程透露給與張宗昌有殺父之仇的鄭繼成,在濟南車站,鄭繼成手刃仇人,成全了韓復榘借刀殺人的詭計。一世梟雄就此完結。

江湖傳說

張宗昌身軀偉岸,傳說身高兩米,考證也在一米九之上。張宗昌被稱為「張三多」,首當其衝的就是女人不計其數,有名有姓的姨太太三四十人,尤其是還有五名白俄女人和一名日本女人名列其中,因女人多而名列民國軍閥之首。

據說,張對姨太太頗為仁義,一些姨太太沒有生育,相處一個時期後自己要求下堂的,張都慨然允准,讓五位姨太太另嫁他人。對自己的太太和他人有染的,他也放過一馬,並沒有斬盡殺絕,由此看出張在男女情義上,還算個爺們。

其次,就是錢多,也就是稅多。據考證,他主政山東期間,稅負有50多種,諸如田賦、契稅、牙稅、當稅、礦稅、鹽稅、牲畜屠宰稅、貨物落地稅、印花稅、郵局包裹稅、牌照稅、禁煙稅、漁船稅、煙酒稅、奢侈稅、宴席稅、青菜稅數不勝數,營房捐、軍械捐、軍靯捐、鹽稅討赤捐、房鋪捐、集市攤位捐、貨車特捐、煙酒特捐、茶葉特捐、富紳捐、娼妓捐、戲捐、人頭捐、鍋頭捐、狗捐、雞捐讓民眾苦不堪言。加之山東富庶,搜刮到的民脂民膏不計其數,以致於他自己也不知有多少錢。

張宗昌還有一個綽號叫「狗肉將軍」,並不是他愛喫狗肉,而是嗜賭成性。因為其終日與骨牌為伍,而廣東話推牌九俗稱「喫狗肉」,故被人稱為「狗肉將軍」。「三不知將軍」則是因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這「三不知」而來的。

江湖上張宗昌的傳說很多,最雷人的當是「爸爸說」。說話當年張作霖有借整飭軍紀裁撤張宗昌之意,便以軍訓為名,派奉軍參謀長郭松齡去視察張宗昌部。郭松齡是一個鐵面無私的人,到了張宗昌那裡,制定了嚴格的軍事演習和訓練計劃,讓張宗昌的部隊喫盡了苦頭。張宗昌大罵:這是哪個龜孫制定的計劃,這不是坑老子嗎?這話剛好被郭松齡聽到,哪裡受得了,直接問張宗昌:你罵誰?面對張學良的老師、在奉軍中位高權重的郭松齡,張宗昌慫了:這是我的口頭禪,不好意思,對不住郭教官。郭是個脾氣火爆的人,意思我也有口頭禪,問候了張宗昌的老媽。所有人都大喫一驚,認為孝順的張宗昌這回指定要和郭松齡翻臉,萬萬沒想到,張宗昌居然哈哈一笑:郭大爺,你操我媽,你就是我爸,親爸爸,我喊你爸爸……這下子,郭松齡反而臉紅了,一場大風波,就這麼平息下來。張宗昌憑藉這些辦法和手段,終於在奉軍站穩了腳跟。

又一說,張極會籠絡人心。一天,有一雜牌軍頭目來投效,張批示撥款一萬大洋。雜牌軍頭目卻在「一」字上加一豎,於是「一萬大洋」變成「十萬大洋」,到軍需處領錢時,軍需處的人向張確認,張宗昌竟點頭稱是,軍需處就撥出十萬大洋。事後,張宗昌召見那頭目時,拍拍其肩膀說:「老弟!幸好你只添一豎,倘再添兩豎,不就變成二十萬大洋嗎?軍需處一時可能付不出。錢嘛,日後多的是,老弟可得好好乾呀!」那頭目果然竭誠效勞,危難時還救過張宗昌,立了一次大功。

張宗昌智謀過人,善用疑兵之計。他的實力還不強時,就用豆麪捏成一門門大炮,刷上黑色,用騾車馱著。在敵軍的陣地前走來走去,煞是威風。豆麪大炮重量輕,壓不住車,就在車廂後面放上大石頭壓分量,常把敵軍嚇得聞風喪膽,屁滾尿流。

張宗昌鄉土觀念重,重用他家鄉掖縣的鄉親。當時民間有話:「認識張宗昌,就把洋刀挎」。他家鄉小夥子,只要是身強力壯、眉清目秀的投奔他,最少也給個營長、連長乾乾。張宗昌發跡後特別是當了山東督辦以後,鄉親們為謀生計找他,基本上都是有求必應,安排差事,整個掖縣都多得恩惠。當時流傳「會說掖縣話,便把洋刀挎,會講掖縣腔,就把師長當」。

功過身後評

張宗昌為了加強武力統治,曾在山東鎮壓工農運動,殺害記者。1925年,他下令鎮壓青島日本紗廠工人大罷工,造成了震驚全國的青島慘案,致8人死亡,17人受傷,逼得不少人流離失所,遠走關外。

張宗昌還放任白俄軍人為所欲為,禍害魯百姓無數,民怨不小。

張宗昌在歷史上反面評價不少,但他面對日本人利誘卻不做漢奸,晚節可嘉。督魯期間也做了一些好事。首先創辦山東省第一所公立大學——山東大學。在經濟方面開辦銀行,安裝電話,發展商業,興修水利及公路,辦理鹽案清欠及徵收稅金等。

張宗昌在濟南期間主持合併組建了新的山東大學,對民國文化頗有功績。當時,他有意聘請王壽彭出任山東教育廳長,整頓山東教育,便效劉備「三顧茅廬」才將王壽彭請出山。然後將山東的六個公立學校合而為一取名叫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囊括文法工農醫五個學院,包含十三個系,設有附屬中學。「省立山東大學」在濟南東郊建校,王廳長自兼山東大學校長。山東大學面向全國招聘教員,嚴格執行考試製度。與此同時,張宗昌和王壽彭在山東省範圍內大辦洋學。

山東大學開學的第二年,王壽彭便因教學理念保守,被逼辭職。其後,張宗昌曾內定著名學者辜鴻銘為校長,以接替王壽彭。但辜鴻銘當時已是病情危急,不久即去世,未能到任,由張宗昌親自掛名校長。張宗昌在興辦教育方面給予了極大的投入。當年,山東教育廳每月撥給山大25000元,教職工的待遇是:校長月薪400元,系主任及教授月薪300元—360元,這在當時絕不是一個小的數目。

除了扶持教育,張宗昌還主持印刷出版過《十三經》,據看過張版《十三經》的印刷業人士說,那是歷史上印刷和裝幀最好的《十三經》。

張宗昌「目不識丁」,兼任山東大學校長,被學術界人物看做大笑話。當時的雅士們對簡稱「山大」的「省立山東大學」也有貶解。他們稱「山大」為「亞歷山大」,「亞」即是「亞洲」,「歷」即是「歷城縣」,故「亞歷山大」的全稱是:「亞洲歷城縣山東大學」。不少學究還在羣眾之中造謠污衊山東大學:亞洲的歷城縣辦的這座「亞歷山大」不讀聖賢之書,而學洋鬼子那一套……

貶損張宗昌的「你們的英語學得好,英國的、法國的、德國的,義大利的、西班牙的英語都會,我不行,我連中國的英語都沒有學好……」和張宗昌視察學校,觀看籃球比賽,斥責教育官員貪污,讓那麼多學生搶一個籃球,轉而要求官員一人發個籃球的段子,就都源於此。

昨天,我專門登陸了山東大學的網站,歷任校長一欄並無張宗昌的名字,歷史沿革中對張宗昌督魯辦學的介紹還算是客觀:

1926年,奉系軍閥張宗昌督魯,下令將山東公立六個專門學校合併,在濟南建省立山東大學,……1928年,國民北伐軍進抵山東,奉系軍閥敗逃。日本帝國主義藉口保護僑民出兵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在動亂中,學校經費無著,隨即停辦。

在山東大學的校史中,張宗昌若隱若現。

真實的張宗昌,早已淹沒在歷史的故紙堆中。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