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Ricoh GR 镜系列的出现,无疑的揭幕了轻便相机的大乱斗的时代,也开始了一段前所未有的街拍之旅。

 

GR1,1996 年 10 月问世,是 Ricoh 首部搭载 GR LENS 的轻便相机,镜头规格 28mm F2.8,28mm 的广角涵盖一般人类的拍摄题材,拥有光圈先决功能与P模式,F2.8 的光圈设计有利于低光源的环境,且能够有效的虚化背景凸显主题。

 

undefined

(from: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9/0244_Ricoh_GR1_Date_with_Case_(5305631865).jpg

undefined

(from:http://camerapedia.wikia.com/wiki/Ricoh_GR1

undefined

(from:http://camerapedia.wikia.com/wiki/Ricoh_GR1

 

上面这台就是传说中的 GR1,当时的售价应该也是不便宜的价位,但现在的二手相机市场已经把 GR1 炒作到上万元相当不可思议,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即便这台相机仍充满了部分的缺陷,包括机顶液晶萤幕淡化的问题(这项问题似乎在每种系列的相机上层出不穷……)。但排除售价这令人伤心难过的环节来看,它仍旧是台性能非常优异的相机。

 

机顶左侧的曝光补偿功能提供的更便捷的曝光选项;机背的功能开关也和 R1 系列相去不远,相信这些就是继 R1 后续的演进。隔年 1997 年,Ricoh GR1 获得日本工业设计促进会优秀设计奖。而这类型的设计也造就了目前所有 GR 系列的雏形。

 

这台最初也是在口袋名单中,自从我彻底的了解它这系列相机乱七八糟的售价之后而止步。我认为相机的价值不该只是关注在售价上,我这样日以继夜地为自己洗脑之后就正式放弃这台相机。既然我没有经历过它们辉煌的时代,那就让他们留在那个年代吧。

 

GR10,仿佛是相机厂听见了老百姓的心声,摄影在那个年代仍然需要普及,GR1 如此昂贵的售价让有心进入摄影领域的人受到了限制。在远古时代,摄影被归类为上层社会人士的活动,因为购置摄影器材的代价太大,就像台湾现在正纠结著电力分配的问题,到底该启用传说中干净的燃煤发电?还是把我们耗费巨资兴建完成的核四厂启用?无论选哪边都得付出代价,每件事都有它的代价。所以我又扯远了……

 

1998 年 4 月,GR1 的低价版 GR10 公开发表,机身由镁合金改为铝合金,降低了材料成本,这意味著使用者必须更小心地使用它,它才有办法陪你长长久久。

 

undefined

(from:http://www.ezimport.co.jp/product.php?id=r214809359

undefined

(from:http://www.ezimport.co.jp/product.php?id=r214809359

undefined

(from:http://www.ezimport.co.jp/product.php?id=r214809359

 

GR10 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我不记得了,抛售它的人少之又少,远远不及 GR1。但它仍有一项致命伤,就是 Ricoh 取消了光圈先决和 EV 曝光补偿的功能,这让人不禁想抓头懊恼购买它的价值。这样的简化几乎变成了一台傻呼呼的傻瓜相机,仅仅只是保留了和 GR1 相似的外型而已,多少让人感到失望。

 

当然,GR10 我一样没有,所以没有实际拍摄的照片,操作的手感我推测应该是大同小异,这系列最重视的就是单手操作,即便到了 下半年 之后要讲的 GR 系列数位化之后衍生出的一堆按键,它仍旧保有单手操作的手感,到时候再来介绍。

 

GR1s,看到这个小写的 s 大概就能猜到又是一款改良版的命名,就像是 iPhone 历代版本的命名原则一样,硬要严格说起来,Apple 还有点抄袭的嫌疑呢。

 

Ricoh GR1s 在 1998 年发表,月份不可考,我怎样估狗找都没有找到,于是放弃了。毫无意外的它的的确确的是 GR1 的改良版本,针对一些细节作修正跟追加。像是为已经很小的镜头追加了更小巧玲珑的遮光罩安装卡榫,它安装上遮光罩之后整个变得相当的可爱,就像狗狗穿上衣服一样,虽然我严重的怀疑这样走可爱风格的遮光罩到底能发挥什么遮光的用途,但为它买单的人还真是不少,也说明了这样的配置或许是成功的~吧。

 

另一项功能就是替机顶的液晶萤幕增加了夜光照明的功能,让使用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里仍然能够 偷拍 看见相机的设定值。但是他们没有好好的解决几顶液晶会淡化的问题让我很生气,镜头仍旧是 28mm F2.8,快门速度 2 秒 ~ 1/500 秒,这样的快门速度在日常生活绰绰有余,但在月黑风高的深夜里我不晓得它能拿来拍什么鬼,所以追加的夜光照明基本上对摄影这件事上没有多大的提升。

 

undefined

(from: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e/0259_Ricoh_GR1s_%285413478761%29.jpg

undefined

(from: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2/0341_Ricoh_GR1s_DATE_%285645857653%29.jpg

undefined

(from: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b/0233_Ricoh_GR1s_%285306222866%29.jpg

undefined

(from:https://page.auctions.yahoo.co.jp/jp/auction/k298528414

 

就像上面那些照片,与 GR1 完全如出一彻,虽然 s 好听的说法是改良版本,但我认为背后也有更多的 costdown 夹在里面,但不能说降低成本是不好的,这是一种产业链技术精进的考量,在不丧失原本的需求中降低了成本上的支出,这不论是个人、家庭、企业或者是社会来说,都是必须学习的,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事知易行难,多数情况是沦为领导者的精神口号,在没有多方的考量下贸然执行多数会造成反效果,甚至走回头路,这点不能不谨慎哪。又扯远了……

 

这台在市场上的二手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同样沦为只能远观不可亵玩焉的商品,因为相较于同性质的相机选择也是琳琅满目,而时至今日玩底片相机的人多数属于精神异常的人格特质,或许这也是为何这台相机的人气跟售价也是冲破云端的原因吧。

 

这些精致的相机不仅在外型让惹人注意,在把玩的同时也让人体验到不同的感受。观景窗是最直接让人体验的部分,在底片相机当道的年代,所有的构图都必须透过观景窗来呈现,那是一个只有你自己看得到的世界,你在你自己看见的框框里布下天罗地网守株待兔,一切都只等那双眼睛后面的主人决定按下快门的时间。相较于现今的轻便相机则是大大的萤幕,方便一群人同时构图,同时对画面中的细节做出主观的喜好跟评论,这是时代的演进,人类不再只能靠个人生存,摄影技术也是依循著不断演进的拍摄方式来进步。

 

我在回味这些老旧相机的同时,也同样享受著现代摄影技术的进步科技,但我还是不希望看到这些经典的东西消失。目前的相机大厂几乎没有人在为底片相机开发设计,除了 Lomography 这家公司有在生产,但仍属于 Lomo 的范畴(Lomo 也是很有趣的摄影,有机会再来说)。所以说现在仅能靠著市面上仅存的这些就商品流传,相信这些东西永远不会被遗忘。

 

公元两千年以前的 GR 系列到此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进入廿一世纪的时代了欧耶!

 

“在这里再讲第二遍,这系列的相机的图片都是网路上找来的,图片下面有附上出处,我懒得自己拍,也没有征求同意,有的相机我也根本没有,所以故事就是这样不要检举我啊。”

 

 

PS. 上述的这几台相机我通通买不起啊,哈哈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