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之前,有一人可力挽狂澜,可惜刘禅没有重视!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扶不上墙的阿斗“,这句俗语说的就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后主刘禅。刘禅非常懦弱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是近来有很多的学者为了迎合一些人或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开始为后主刘禅翻案。他们说刘禅乐不思蜀是为了保全蜀国是大智若愚的表现,还有一些人说流产是被逼无奈才放权于诸葛亮的。

  但是不论这些学者怎么为刘禅翻案,蜀汉政权在刘禅手里灭亡是不争的事实。刘备去世的时候刘禅仅有16岁,他的父亲早年创业的艰辛他没有能够参加,所以也不知先人创业的艰难。刘禅一生下来便享尽荣华富贵,享受着先人拿命打下来的江山。所以刘禅养成了贪图安逸和享乐的性格。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管着蜀汉政权的大小事务,所以刘禅没有什么机会操控国事,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的大小事宜由蒋琬来做。一直到蒋琬去世,已经40多岁的刘禅才亲政。但这是刘禅已经做了20多年的傀儡皇帝了,早就没有处理政事的能力了。40多岁的刘禅开始听信宦官,蜀汉政权在他手上变得岌岌可危。

  这时司马氏攻打蜀国,蜀汉政权已经危在旦夕,蜀国随时有灭亡的可能。但是如果蜀国举全国之力,拼尽全力与司马氏对抗还有获得生机的可能。但由于刘禅听信谯周的谗言,所以想以自己手上的筹码换一个王当当来苟且偷安。

  虽然刘禅不太清楚当前的形势,但是蜀国朝中还是有人分的清形式的,这个人就是刘禅的儿子刘谌。刘谌劝自己的父亲不要轻易投降,要坚守下去寻找援军。但根据刘禅苟且偷安的性格他哪里听得进自己儿子的劝告呢。刘谌见父亲要卖国求安心里非常悲愤,他回到家中将自己的一家老小全部杀死,然后来到昭帝庙痛哭流泣,祭拜先祖,随后便拔剑自刎。

  其实当时蜀汉政权的根基还在,如果刘谌学习唐太宗逼宫自己夺得政权,那么凭借刘谌的刚直不屈的精神,一定会等到援军,那么就可以力挽狂澜的拯救蜀国,可惜刘禅并没有听从自己儿子的意见,蜀国就此灭亡。

  大家对于刘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