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又叫圍絕經期,是指女性大概在40~60歲,絕經前後,會出現性激素波動或減少,導致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月經紊亂、潮紅潮熱、出汗、心悸、頭痛頭暈,憂慮抑鬱,易激動,失眠,煩躁,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

  大部分女性在這個時期的不適可以自行得到緩解,有一些比較嚴重的更年期女性,日常生活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則需要治療。這裏介紹1個小的、運用療效頗佳的食療方法,可以用來緩解更年期出現的某些症狀。

  甘麥大棗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婦人髒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甘麥大棗湯主之。”與現在的神經官能症、癔病或更年期綜合徵類似,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神經病或者精神病”。小小一個甘麥大棗湯,治療此類疾病,療效奇好。

  有報道:這樣一個病人,女,47歲。主訴是頭暈心煩,坐臥不安,失眠,噩夢紛紜,納呆胸痞,非嘆息大哭後才覺舒適。前幾日發現先生外出歸家後襯衫上有一脣印,一頓大鬧後症狀加重,哭笑無常,尋死覓活,全家不得安寧。舌黯紅,苔黃膩,脈弦數。此爲髒躁病。乃因肝氣鬱結而化熱生痰,心之氣陰兩虛,心神失養所致。乃用以甘麥大棗湯合黃連溫膽湯加味。6劑後,患者睡眠好轉,嘆息哭泣次數大減,效不更方,擊鼓再進,連續服用35天以後,完全治癒。

  那麼甘麥大棗湯對於更年期症狀的治療是不是效果明顯呢?

  首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副主任醫師劉洋爲您解釋一下關於甘麥大棗湯的功效。

  專家介紹

  劉洋,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亞健康科副主任醫師,中醫功底紮實,臨牀經驗豐富,擅長慢性疲勞綜合徵、代謝綜合徵、睡眠障礙、女性卵巢早衰、更年期綜合徵、高尿酸血癥等疾病的中醫調理,以及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養生調護。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清代徐彬《金匱要略論注》論甘麥大棗湯雲:“小麥能和肝陰之客熱,而養心液,且有消煩利溲止汗之功,故以爲君;甘草瀉心火而和胃,故以爲臣;大棗調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爲佐。蓋病本於血,必爲血主,肝之子也,心火瀉而土氣和,則胃氣下達。肺臟潤,肝氣調,燥止而病自除也。補脾氣者,火爲土之母,心得所養,則火能生土也。”而黃連溫膽湯方中姜半夏降逆和胃,燥溼化痰;黃連和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陳皮理氣燥溼,茯苓健脾滲溼;姜、棗、甘草益脾和胃,協調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理氣化痰,清膽和胃以安神明之效。

  方子組成:甘草9克、麪粉一湯勺、大棗5枚。甘草、大棗用涼水洗淨後加400ml水,煮至約200ml時關火,加入麪粉沖服。其中麪粉可以稍加大用量至2~3勺。

  原方不是用的麪粉是用的小麥,因爲不方便獲取,國醫大師鄧鐵濤老先生主張可以用一勺麪粉代替。這個小方子裏面粉/小麥可以養心安神,甘草、大棗甘潤調中而緩急,可以補益心脾,寧心安神。常常用來緩解更年期憂慮抑鬱,易激動,失眠,煩躁之症。

  聲明: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只用於傳播,如果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