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感覺更年期了,月經量變少,經期也只有3-4天,以前是6-7天。睡眠不是很好,感覺下身乾燥有時候還癢。


自從寫了這篇回答之後,一年來陸陸續續收到很多知友的諮詢消息。經過仔細的研究,筆者有了一些新的心得,所以更新本篇文章供大家一起分析討論。

回答:可以補充激素,但不一定是雌激素。

導讀:本篇文章《更年期補充激素:醫生也會困惑的問題》約5700字。

過去曾經到過更年期的激素補充問題,許多讀者很關心如何補充性激素以緩解更年期綜合征的癥狀。更年期的標誌就是性激素下降,因此,積極補充性激素對於緩解更年期綜合征,理論上當然是不二的選擇。但是,真要給一個具體的更年期個體進行性激素的補充時,這時才會發現,涉及到的問題其實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醫生也會陷入該不該給他/她補充性激素的兩難選擇之中。

1、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更年期類型

性激素包括雌激素、黃體酮和雄激素三種。不同的個體,有的雄激素水平正常而雌激素低,有的雌激素、黃體酮都正常而雄激素低,而且無論男女。其實黃體酮水平偏低的個體是比較多的,因為腎上腺皮質最容易將黃體酮用來合成應激的皮質激素,男性和女性,人到中年,更年期前,由於長期黃體酮被腎上腺拿去合成糖皮質反應了,而糖皮質激素歸根到底是應激反應激素,所以,慢性皮質醇的持續高水平,就使人長期處於緊張、壓力之下,人到中年壓力山大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中年人的抑鬱症也是很容易逆轉的。

按照雌激素、黃體酮和雄激素三種激素各自水平高低的變化,我們大致可以將更年期分為十二種類型,女性男性都可以這樣分類,如下表:

我們每一個具體的更年期朋友,究竟自己的更年期是屬於哪一種類型呢?這個更年期的激素分型問題不解決,就不可能制定出相應的激素補充(HRT)方案,這就是我們臨床醫生的困惑所在。同樣的一種激素,有的人使用了效果非常的好,有的人使用了不但無效,甚至還有副作用,原因就在於補充的激素必須對應於相對缺乏的那種激素。一個更年期後相對肥胖的個體,其雌激素的絕對水平還是很低的,但是很可能她的雌激素水平相對於她的黃體酮水平卻是相對偏高的,所以,如果根據其雌激素的低水平去給她補充雌激素,後果很可能就很不好,因為她的主要問題其實是黃體酮太低。

現在有的激素製劑可以同時補充雌激素、黃體酮和雄激素三種激素,很多人在絕經後長期使用這種激素,但是從嚴格意義上講,這種激素製劑也僅僅只適用於上表十二種更年期分型中的一種,即11型,雌激素、黃體酮和雄激素三種激素都很低的那種類型。

嚴格按照三種激素的高低選擇性的補充短缺的激素是我們最好的激素補充方案,但是又有多少醫生或者患者能夠做到呢?幾乎沒有,因為人體是動態的,一旦補充任一一種性激素,或者三種性激素同時補充,都會導致人體被動的去適應新的激素環境。理想的作法是提供必要的營養素,讓身體的腎上腺自己根據身體的需要合成性激素。

有一個問題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無論男女,更年期之後的性激素,實際上是由腎上腺分泌的,這與更年期以前的性激素主要(70%)是由性腺(男性的睾丸、女性的卵巢)分泌的具有本質性的差異,帶來的後果也是不同的。簡單的說,性腺分泌的性激素更容易刺激各個生殖器官的生長與其腫瘤的生長,例如男性的前列腺肥大與腫瘤、女性的乳腺癌、子宮癌等,而腎上腺分泌的性激素則完全沒有刺激生殖器官、性器官的腫瘤生長這些問題,甚至於還能保護我們全身所有的組織器官免除各種慢性炎症和腫瘤,因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包括腎上腺分泌的性激素,本身就是用來滿足全身細胞抗炎症、抗腫瘤生長的,所以更年期和更年期後維持腎上腺的正常分泌就是身體健康的根本保證。我們現在用於激素補充治療的激素,全部是性腺分泌類型的性激素,模擬著更年期以前的性激素環境,所以,醫學界為這些補充激素的收益與風險,爭吵了幾十年,原因就是這些性激素帶來的生殖器官風險和腦卒中風險還是存在的,尤其是生殖系統的腫瘤風險。但是,如果完全不補充這些性激素,肺癌、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等降低生命質量、縮短人的壽命的慢性疾病所帶來的問題,就無法控制,為了讓更年期後的生命更美好,減少和推遲更年期後的慢病風險,國際上仍然主張根據更年期後的身體狀況,補充一些性激素。只是我們需要多一份清醒,我們補充的是生殖類的性激素,而不是腎上腺皮質根據身體的需求分泌的那種腎上腺皮質性激素,在補充性激素的過程中,就需要積極維護好生殖器官和性器官的健康。

2、更年期的內分泌改變為全身系統性

我們身體里的性激素就是雄激素、雌激素和黃體酮(孕酮)這三種,男女都一樣。男性體內的雄激素的絕對量和相對與雌激素、黃體酮的比例都是很高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女性體內的雄激素的絕對量和相對比例也是非常高的。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往往血漿雌激素的單位是pmol/L,意思是每升血漿里的雌激素含量有多少pmol;與此同時,血漿雄激素的單位是nmol/L,意思是每升血漿里的雄激素有多少nmol。同一張檢驗單上雌雄這兩種激素的克分子單位相差1000倍,意味著同一個人(無論男女),其血漿裡面的雄激素含量比雌激素含量多1000倍,即nmol比pmol多了1000倍。這就說明,即使一個女性個體,身體裡面的雄激素水平還是高於其雌激素水平的。當女性處於育齡期、卵巢功能正常時,每個月經周期的前半個月,卵巢細胞裡面的脂肪酶就會將雄激素轉換成雌激素,以促進卵泡的成熟。而無論男女,身體裡面脂肪所具有的脂肪酶,也可以將雄激素轉化成雌激素,所以肥胖的個體往往雌激素的比例會相對增高。多囊卵巢綜合征之所以容易出現雄激素增高、多毛征,並不是其體內的雄激素數量突然增多了,而是其身體、尤其是卵巢無法將雄激素轉換成雌激素了,雄激素本來就多。所以,某些女性的雄激素偏高,一點都不奇怪,並不是她生成雄激素的能力變強了,而往往是將雄激素轉變為雌激素的能力降低了。

現在普遍認為,女性在更年期、停止排卵之後,其卵巢就不再將雄激素轉化成雌激素了,這就導致了更年期後雌激素水平的下降。但是,我們很容易觀察到,更年期後女性的性激素六項檢測結果,往往也顯示出雄激素水平很低。男性更年期呢?我們知道,男性更年期雖然臨床表現沒有女性更年期綜合征那麼劇烈,但是男性更年期的雄激素測定結果仍然是雄激素水平的劇烈下降。這也就是說,無論男性還是女性,更年期的雄激素水平下降都是很明顯的,我們甚至可以據此有理由進一步懷疑,更年期的發生並不是因為卵巢的雌激素水平降低、停止排卵引發的,反而是人體其他什麼內在規律導致的雄激素水平太低而觸發的,卵巢停止排卵、以雌激素降低為主要表現的更年期癥狀僅僅是最終表現出來的結果而已,而非更年期的原因,因為男性的更年期其實也和女性更年期一樣,出現了雄激素的降低

關鍵的問題是,除了雄激素、雌激素、黃體酮這三個雄激素降低以外,更年期後,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等激素也會同時降低,而胰島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這兩個高濃度容易引發各種慢性病和腫瘤的、與生活方式和飲食密切相關的激素反而是升高的。

發生更年期的機制究竟是什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去搞清楚,但是,進入更年期和更年期後以性激素、甲狀腺素等類固醇相關激素的降低和胰島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升高為典型特徵的激素現象,為我們進行更年期的飲食調整和生活方式調整,實際上已經指明了方向,那就是降低胰島素水平、提升身體合成膽固醇水平、加強身體對膽固醇的利用,以滿足身體自己合成類固醇激素(包括性激素)的需要,只有做到這兩點,更年期後的慢性病防治、腫瘤防治才有希望。

過去全世界醫學界、營養學界以美國的標準為標準,飲食中嚴格的限制膽固醇和脂肪,最近兩年,美國的國民飲食指南已經沒有相關對膽固醇和飽和脂肪的限制了,估計世界每一個跟風美國的國際又有了跟風的理論依據了,將來的飲食指南、營養指南,將不提膽固醇幾個字將成為時髦,也可以領一時之風尚。

3、更年期是人的生命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

現在,幾乎人人都有更年期。好像以前的人們就沒有更年期似的。這是因為過去人們的平均壽命太短,絕大多數人(無論男女)是活不到更年期的。目前全世界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齡出現在51歲左右,一百年前,包括美國這樣的發達國際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就只有四十幾歲,中國那時平均壽命還不到四十歲。壽命短的那個年代,活到更年期以後的人始終是極少數。現在,預期壽命的增加已經是一個全球的現象,全世界所有人的預期壽命都比一百年前增加了一倍還多,女性的壽命又比男性長,所以女性絕經後的生存歲數也持續的增加。但是,絕經的年齡卻沒有實質性的變化,與百年前相比較,絕經的平均年齡幾乎沒有變化,和人種關係也不明顯,始終是51歲左右絕經。因此,我們可以講,更年期已經在一個世紀以前可以被認為是生命的終點,但是今天,更年期卻是每一個人幸福美好後半生真正的的起點,從51歲,到80歲左右的平均壽命預期,還有30歲,而人的平均壽命還在不斷的延長,說不定就能延長到科學家認為可以達到的120歲,如果大多數人能夠活到120歲,那麼,更年期後的生存時間將達到70年,比更年期以前還要多20年。所以,為了在今後漫長的歲月里活得更精彩,利用更年期身體自身就在主動調整的這個難得的窗口機會,把自己的身體調整好,今後才有機會健康的度過後半生。

我們的身體在更年期以前為誰而活著?是為下一代而活著,男的如此,女性更是如此,自然界的生物,包括人類,都有產生後代個體的內在趨勢和內在生育機制,所以,月經周期里各種性激素水平的高低、乃至整個育齡期里身體相對的健康少病,其實都是為了下一代個體的健康而作的必要準備。更年期標誌著向生育下一代這個過程告別,因此,更年期之後的個體,將不再為了下一代的健康而苦苦維持著自己的健康,身體於是在更年期之後放任自流了。也正因如此,更年期必然會帶來整個身體機能和各器官功能的劇烈衰退,反而更年期後生殖器官受到的影響遠較心腦肺肝腎這些生命的重要臟器為小。儘管這些方面的研究還在不斷的深入進行中,好消息是,更年期實際上打開了調整生命健康水平的機會窗口,使我們有了機會順應著生命的生理、生化規律的轉變與調整,順勢而為,以極小的代價就能把自己的生命機制調整到健康的水平。我們應該不難理解,更年期以前,為了繁衍下一代,女性的生理周期其實就是繁衍下一代的周期,周而復始的月經周期,使女性個體的生理和健康發生著周期性的變化,這種周期性的變化並不是女性自己需要的,而是下一代必須的,而在這個周而復始的周期性變化中,我們利用飲食營養改變生命質量的努力,始終會讓位於身體維持生育能力的周期性規律。所以,只有進入了更年期,才使女性的身體完全不再考慮下一代的健康問題,而可以專註於自己本身的健康問題,一旦調整到順應生理、生化的良好水平,也不會再退回到月經周期那種周期性的忽好忽壞的變化之中,而是持續穩定的、直線般的健康下去

所以,為了永葆青春、好心態、充滿活力、遠離慢性病和腫瘤,過上有質量的更年期以後的生命,抓住更年期身體劇烈變化的這幾年進行積極的身體調整,將會真正進入到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所說的健康境界,即"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

4、更年期以後的生命質量和營養原則

生命是有質量的。如何衡量生命質量,世界上有許多方法,但是迄今為止,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統一方法。目前國際上用得比較普遍的sf-36量表,是由美國醫學研究組研製的測評生活質量的通用量表。該量表共有8個維度用來評價健康相關的生命質量(HRQOL),涵蓋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個大類,即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C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之所以大家都用這個量表來評判生命質量,一是方便與大家的評判結果進行同樣內容的橫向比較,二因為使用的世界很長,積累了大量的歷史數據,很方便進行與過去幾十年人們的生命質量進行縱向的比較。

目前大家都使用SF36量表來進行人群的生命質量評判研究,其實,這個量表對個體的生命質量評判也是很有價值的。假如一個人,回答了SF36量表的所有問題,就可以得出該個體的生命質量與其理論上的最高的生命質量(100%)比較的百分比值。根據國外的研究,更年期所處的50歲前後人們的生命質量還能達到30歲生命質量最高時的90%左右,但是,50歲更年期以後,生命質量瀑布式的下降。30歲的生命質量被理解為100%,60歲,質量下降到30歲的70-80%之間,80歲之後,活過平均壽命的人畢竟是少數,所以,以人群為調查對象的生命質量相對值因為人群數量太少而降到很低。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C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這八個方面的生命質量,一個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能夠達到他30歲的多少呢?除了希望過多的個體來回答這些問題,最重要的是,我們完全可以在更年期50歲左右這個生命質量開始降低的關鍵時刻,甚至更早一點,就採取積極的生活態度,積極調整我們自己的生命質量,使我們的總體生命質量到80歲、90歲甚至更長久比如120歲,都能夠維持在相當於自己30歲時的70-80%的水平,這個水平,就是50歲前後的自然水平。即使達不到這麼高的理想水平,至少也能比不加干預的生命質量好很多很多,起碼杜絕了中老年常見的那些心腦血管慢性病和腫瘤也是很不錯的。

下圖中黃色的曲線就是美國一個針對7、8千名各年齡成年人和老年人用SF36量表調查後繪製的平均生命質量示意曲線,而藍色的線是我們希望通過生活方式調整和營養干預後能夠活出精彩的理想的曲線,這個理想的曲線反應了一個人如果積極的從更年期調整自己的生命質量,其生命質量即使到100歲,也能維持30歲時候的大部分正常生理功能和活力,與50歲更年期前後比較,幾乎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如何才能達到理想的生命質量呢?筆者的方法是生活方式的調整和營養、飲食的積極調整,並長期堅持、持之以恆。對那些更年期的朋友,首先進行根據三個性激素的水平高低進行相對精準的更年期分型,由於更年期後性激素主要由腎上腺分泌,所以一般都不補充處方葯的性激素,而是針對性的進行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的補充,大多數情況都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性激素比例結果。

更年期是胰島素和糖皮質激素分泌相對優勢,所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比例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很容易長胖,因為這兩個激素都是促進腹部脂肪合成的。

生活方式的調整,主要是根據個體的具體情況,改變熬夜、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適當運動等。

由於篇幅的限制,飲食、營養以及補鈣和運動等問題,涉及問題太多,只能另外再專門寫文加以討論了。

==2019年3月11日原回答==

回答:可以補充,但是目前國內醫療條件不足以實施該療法。

本文介紹激素替代療法(HRT)在美國首先用於對付女性心血管疾病,從原理與數據分析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改善,探討應該什麼時候補充雌激素;介紹黃體酮,提出雌激素與黃體酮應按比例補充。

西方國家比中國發達得早,他們的人均壽命也比中國人早了幾十年長壽起來,肥胖也早了好幾十年,他們用自己的生命體驗為全人類研究、認識熱量更大、營養更好、運動更少、肥胖率更高的新的富足生活方式下的全生命周期、更年期、老年人的變化規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激素替代治療也是西方的一大發明,他們主張,更年期及更年期以後的婦女,應該及時補充雌激素和黃體酮,這就是激素替代治療(HRT)。

激素替代療法(HRT)首先就被醫學科學研究者用來對付女性的心血管疾病。因為大規模人群的統計數據顯示,女性在50歲左右只有50%的可能性發展成心血管疾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也僅僅只有30%。但是過了60歲,冠狀動脈心血管疾病就成了導致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預防醫學的重點就是優先預防處置人群中發病率最高的那種疾病,於是,女性更年期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就成了激素替代療法(HRT)的首要任務。

雌激素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心肌缺血和抗氧化的作用,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漿纖溶酶原激活劑抑製劑、纖維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和胰島素,這些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和嚴重程度的血液指標,都能受到雌激素的影響。雌激素還能影響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也能通過鈣通道的阻滯(如同硝苯地平)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抑制(ACE抑制,如各種沙坦類降壓藥),進而發揮出對心臟和血管的調節作用。

既然雌激素對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如此重要,美國人肯定會研究它的應用。有60000多護士參加的試驗,這是一個很著名的流行病調查研究,參加吃雌激素的全是護士,由此可見美國護士職業操守很好,既要給病人喂葯,自己也要被喂葯,真正的獻身科學的精神。對這6萬多人觀察了十六年,結果顯示,只補充雌激素的那部分護士,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只是不?充任何激素的發病率的60%,同時補充雌激素和黃體酮的那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只有什麼都不補充的40%。十六年的激素看來是補充對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確實降低了。參加實驗的護士平均年齡是58歲,實驗結束時最大年齡是71歲。60歲以上的人和年輕一些的人比較,從雌激素獲得的心血管保護作用是差不多的。對於暴露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的人群,比如肥胖、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補充雌激素的保護作用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另外一個持續了8.5年、近五千人參與的研究表明,補充雌激素人群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是13/10000,而未補充的是38/10000。像這樣的研究,在西方各國開展了很多很多,結果都證實了補充雌激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由於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了雌激素的補充有益於降低中、老年婦女的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許多西方國家的心臟協會都在推薦使用激素替代療法。美國心臟協會認為從40歲開始,就要認真挑選出那些適合HRT的女性進行補充。

60歲以後,看起來男、女兩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都差不了多少了,但是大數據告訴我們,女性死於冠心病的年齡要比男性延遲10年左右。美國記錄到的女性心血管疾病最大死亡率出現在75-85歲,而男性65歲到80歲,心血管疾病都是最大的死亡原因。在45-64歲年齡段,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只有男性的1/7,而過了65歲就變成了1/3,女性發病率大為增加,但還是少於男性的發病率。再往前看,在35到44歲年齡段,男性/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是5/1,過了75歲就成了1.5/1了,女性發病率在老年明顯上升了。但是男性最好不要去患冠心病,否則容易早死十年喲,而且還死得多,死亡機率始終大於女性。

從上面可以看到,國外補充激素主要是為了預防發生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對於女性更年期所表現出的癥狀緩解就不是那麼在意了。

現在問題來了,按照美國心臟協會的意見,女性從40歲就要補充雌激素,這一補就補到85歲?45年的生命跨度,女性朋友堅持得了,為她們開處方的醫生能不能持之以恆的開上幾十年,還真的很難確定。目前能夠看到的堅持最長的試驗,也就十幾年。

除了預防心血管疾病,雌激素還能防、治更年期後的骨質疏鬆、阿滋海黙爾氏綜合症(老年痴呆)等等更年期後出現的病症。對女人來說,雌激素真的不可或缺。但是,補多少、補多久,卻是一個大問題,沒有一個醫生能夠準確的把握,因為外源雌激素的補充量根本就無法精準確判斷,你的生理需求可能隨時都有變化。同時,心血管的醫生從預防心血管的角度理解並要求補充雌激素,骨科的醫生從預防骨質疏鬆的角度也要求補充,神經內科的醫生認為預防老年痴呆更重要,你作為一名女性該找誰開雌激素?如果你找到婦產科,他們可能更多的考慮十年、二十年後乳腺癌、卵巢癌等生殖系統有關的腫瘤發病率會不會和補充的雌激素有關,而很少考慮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的發病風險。這些問題,可能構成了HRT推廣應用的障礙。

正常的年輕人,雌激素黃體酮兩種激素保持著良好的平衡比例。一旦雌激素的分泌量增加,或者黃體酮的分泌量減少,就會形成?激素相對於黃體酮的水平相對佔據優勢,這就是說體內的雌激素多了,我們就說這是雌激素優勢。西方國家女性35歲以後發生雌激素優勢的比例高達50%以上。經前緊張綜合征、乳房纖維腺瘤、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乃至乳腺癌,都和雌激素優勢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黃體酮水平太低了。

更年期的來臨,導致全身雌激素水平下降70%以上,但是,黃體酮的下降更是達到了100%。剩下的腎上腺和其它部位分泌的那20-30%的雌激素,相對於幾乎為零的黃體酮,已經不是相對優勢的問題了,而是絕對優勢。更年期以後,缺乏基本的黃體酮對我們的保護,雌激素的某些壞作用就被無限放大了,所以,就容易在晚年患上乳腺癌、宮頸癌、卵巢癌等生殖系統腫瘤。我們應該重視對女性補充黃體酮的重要性。

黃體酮,是一個讓女人更加嫵媚、讓女人自己都感覺到很美好的激素。

我們就來看看黃體酮對女人的那些作用

  1. 減少或者中止更年期潮熱。
  2. 減少或者中止更年期多汗。
  3. 降低乳腺的密度,防止乳腺癌的發生,甚至殺死乳腺癌細胞(細胞凋零)。
  4. 減少或逆轉纖維囊性乳腺組織(纖維腺瘤)。
  5. 降低心臟病危險,特別是冠心病。
  6. 有引發昏昏欲睡的催眠效果,改善睡眠。
  7. 減肥作用明顯。
  8. 增加肌肉(瘦體重)。
  9. 治癒女性偏頭痛、月經期頭痛。
  10. 中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展。
  11. 制止異常的子宮出血。
  12. 促使頭髮再生(頭髮變厚)。
  13. 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
  14.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
  15. 增加骨密度,防治骨質疏鬆及相關的骨折。
  16. 預防並治療子宮內膜增生。
  17. 降低血壓。
  18. 預防腦卒中。
  19. 防止深靜脈血栓。
  20. 增加女性性慾。

在補充雌激素的同時,積極的補充黃體酮,是十分重要的。

雌激素與黃體酮的按比例補充,是目前國內外最流行的激素替代療法(HRT)。關鍵是要找到醫生,精心為你設計出最適合你的補充方案,這比HRT本身還要困難,畢竟,讓一個醫生安排你幾十年的生命周期,太難為他了。幾十年呀,中途發生了什麼病變,你敢確定你不會怪罪於醫生、怪罪於HRT?這就是目前美國也只有不足40%的適合婦女享有HRT,而且很少有超過十年的。

HRT,好辦法!但是患者和醫生兩難。


今天剛聽了一個TED的演講 (更年期對於大腦的影響)

相比於吃保健品補充雌激素,不如在飲食上攝入更多雌激素(estrogen)高的食物,尤其是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

1. 堅果和乾果

乾果類中杏干,李子干,椰棗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因為含糖量高所以不能貪多,在購買時一定要選擇不含添加劑和添加糖的天然乾果。

堅果雖好也不能貪多,一天一把足夠啦。

2. 豆類食物

可以多吃豆類蔬菜比如豌豆

鷹嘴豆不但雌激素含量高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豆腐豆漿等豆類製品也是很好的選擇

3. 亞麻籽

亞麻籽是最佳的補充雌激素的食物,沒有之一。

4. 芝麻

可以拌冷盤的時候撒一些

也可以買研磨未加糖的黑芝麻粉

在飲食習慣方面可以參照地中海飲食

經常鍛煉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更年期是指女性絕經後黃酮體等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的一個年齡階段大約在50-61之間,具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也有較早的女性於40歲絕經。 更年期癥狀不僅由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還受環境動態改變,角色適應認知發展等的影響,心理動態變化起很大的作用。你這是處於圍絕經期,陰道乾澀發癢,有些微的心理癥狀變化,不是特別嚴重的更年期適應不良性變化,屬正常變化。我建議不要使用藥物,藥物可保持肌肉力量,增加皮下脂肪組織,但長期效應不為人知。自己稍加調理,儘快進入心理適應就好,不會有什麼嚴重的問題
研究發現:長期服用雌激素會增加患乳腺癌風險-搜狐新聞?

news.sohu.com

2006年的舊新聞:

  【激素替代療法曾被認為可以幫助絕經後婦女延遲其出現和年齡增加有關的疾病。但在一項研究中,對使用雌孕激素替代療法的信仰出現了相矛盾的結果。研究發現該種替代療法增加了乳腺癌、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危險。這一結果使得成百萬的美國婦女停止使用替代療法。

  該項研究發現在婦女中,如果其服用雌激素時間低於10年,其患乳腺癌的危險並不會增加。但如果這些婦女的服用時間超過了15年,則有激素所造成的乳腺癌的危險上升了48%。】

2006年的相反新聞

雌激素療法可能會減少女性日後患心臟病的危險_新聞中心_新浪網?

news.sina.com.cn

【美國一個女性健康團體2002年組織的大型研究顯示,雌激素療法會增加婦女罹患癌症、心臟病和中風等疾病的危險。這一研究報告公布後,相當一部分婦女放棄了雌激素療法。

  然而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新完成的研究結果卻與2002年的研究結論相反。他們在研究了1.2萬名女護士的健康數據後發現,那些在絕經初期、年齡在45歲到55歲之間接受雌激素療法的婦女,日後罹患心臟病的危險比沒有接受雌激素療法的婦女平均低30%。研究人員說,2002年那項大型研究的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63歲,這可能是兩次研究結果大相徑庭的原因。 研究人員同時強調,新結果並非定論,有關雌激素療法的利弊有待進一步研究。】

上面倆新聞說的2002年那個實驗搜了一下可能是這個:

網易?女性頻道?

fashion.163.com

【1997年,WHI開始進行一項臨床調查研究,在近17萬50—79歲的美國女性志願者中調查心臟病、乳腺癌、結腸癌、骨質疏鬆的病因。調查從飲食、雌性激素等5個方面進行。

  他們將16000多名年齡為50歲到79歲的婦女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同時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另一組只服用安慰劑。試驗者和醫生都不知真相。經過長達5年多的跟蹤測試後發現:雖然服用激素有些好處,如,可減少髖骨斷裂和患結腸癌的危險,但有害的一面顯然超過了有利的一面。調查結果顯示,同時服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婦女患乳腺癌、心臟病、中風、血栓的危險比只服用安慰劑的人高出許多。其中,乳腺癌發病率高出26%,心臟病發病率高出29%,中風發病率高出41%,肺臟和大腿靜脈出現血栓的情況是後者的2倍。】

注意這實驗才持續5年乳腺癌發病率就增加了,和第一個新聞里說的低於10年不增加是衝突的。貼片雌激素有說風險比口服更大的。

————

量子疊加態啊(注意哈佛那個研究非雙盲,有可能是安慰劑效應,)~~所以我覺得吧,要不你喝點豆漿吧?據說豆漿的大豆異黃酮是類似雌激素的效果(但不要去買提純的葯,免得不管用有經濟損失)……


各方面都需要,馬胎素的其實挺好,我媽媽吃一款兩年了


服用克齡蒙


月經量變少、陰道乾燥、癢,你說的是更年期的典型癥狀了,除此之外,可能還會有潮熱盜汗、失眠、容易激動、抑鬱、同房疼痛這些癥狀。有些人覺得這些癥狀忍一忍就過去了,但還是建議去治療一下,就像你說的可以補充雌激素,醫院把這個叫絕經激素治療(MHT),能調節月經周期,緩解陰道乾澀癥狀和一些其他的更年期癥狀。

很多人擔心做這個治療會導致發胖,這個不會的。雌孕激素不是平時說的皮質激素,雌孕激素是維持女性生理功能的激素。這個方法也是一些三甲醫院推薦的方法,具體題主可以去當地正規醫院諮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