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想了一下股票回購的事情,總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點,同時順便提一下我最近的宏觀看法。

1)股票回購相當於股票分紅,分紅是把公司賺取的利潤分給股東,股票回購是把公司賺取的利潤用來購買流通股然後註銷,實際上等同於提高每股盈利EPS,E提高了,相同的市盈率下,股票價格P也就要上漲。

2)回購和分紅的差別在於,除了節省紅利稅和其他的摩擦費用之外,關鍵在於它相當於能夠強制價值回歸。因為分紅給股東,他無法強迫股東用分紅的錢繼續購買本公司股票,他可能把分紅的錢去買別的公司股票去了。但回購相當於強制了這一過程,公司把本該分給你的利潤替你買了本公司的股票。這樣不但EPS提高了,而且在短期市場上打破了買賣的平衡,增大了買方的力量,更容易形成上漲的趨勢。

3)本次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股的超長牛市,除了基本面的改善,很大的原因是和美股拚命的回購有關係。2009年以來,美國股市最大的買家就是上市公司本身。2009年一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成份上市公司回購總金額達到了4.23萬億美元,所以,實際上2009年以來美股最大的買家就是上市公司本身。

而且,這一趨勢正在不斷強化。標普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標普500指數成份股的回購金額相對上一季度大幅增加,達到1891億美元,創下美股有史以來最高的單季回購記錄。此外,高盛甚至預計,受稅改和公司強勁現金流提振,今年美股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購規模或將達到1萬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46%左右,將創歷史新高。

4)美股的超長期回購有特殊的地方,上市公司不僅僅拿自己的利潤來回購,而且大肆發行債券借錢回購。這是因為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的利率長期接近於零,導致出現了一種無風險套利——在市場上用極低的利率發行債券,然後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自己公司的股票能夠提供遠超債券利率的股息率回報。股息率減去債券的利率,就是套利賺的錢。

5)這種回購套利行為受到兩方面的制約,第一方面是美聯儲的基準利率,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這種套利的空間在不斷減小。第二個就是股息率,理論上其實即便發行債券的利率超過股息率,也仍然有套利空間,因為公司賺到了錢,並不是全部拿來作為股息分紅的,所以只要債券利率能夠小於股票投資報酬率(就是所謂的貼現率,等於市盈率的倒數1/PE),這種套利都應該是安全的。如果美國的經濟出現問題,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疊加美聯儲加息,那麼這種套利行為也會終止。

6)回到A股市場,最近鼓勵的股票回購新規,其中也包含了這樣的條款,就是上市公司進行了股票回購以後,支持其通過資本市場發行優先股和可轉債等等手段進行再融資,其實也就是希望像美股那樣形成良性回購甚至套利,但是咱們的股票回購規定沒有對回購的股票已經註銷作出相應的規定。那麼如果上市公司回購股票不註銷,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理解,第一個階段相當於註銷了,每股eps提高了,可以理解成對股票權益的一種增厚。當六個月或者更長時間之後,上市公司把回購的股票重新拿出來賣以後,相當於以市價作了一次增發,可以理解成對股票權益的一種攤薄。所以A股特色的股票回購制度,在一定時間內是有作用的,雖然其中成色比起回購必須註銷大大減分。

7)但是真的要形成這種發債然後回購股票套利,上市公司有沒有這種動力呢?首先國內發債的利息並不低,而A股大部分股票的每股盈利都沒有發債的利率高,上市公司根本沒有動力發債回購,因為根本無法套利。自己公司股票賺的錢還抵不上還債的利率。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自己基本上不賺錢,還要強行發債券回購,那這個動機就非常可疑,很可能要麼是用公司的信用發債券抬高自己公司股價,利於大股東減持。要麼就是和外部的莊家合作,拉昇股價收割跟進的人。

8)那麼有動力回購的,同時也是對股東真的利好的,就只剩下那些盈利狀況良好,現金流良好,公司賺的錢遠超市場利率的,先不說這樣的公司非常稀少,而且這樣的公司為什麼要發債回購套利呢?A股和美股一個重要的不同,A股基本上大股東都是自己控制公司,而美股則是管理層是職業經理人的居多,職業經理人為了自己的期權利益,當然巴不得股票上漲的越多越好,這樣他的期權就能在更高的價位賣掉。A股的大股東大多數自己就是管理層,根本不想幹這種事兒,自己需要用錢了,多分點紅就是了,和福耀玻璃那樣,跟期權一點關係都沒有。

9)那麼會不會降息?也沒有這種可能,在美聯儲停止加息之前,新興市場國家,沒有哪個國家敢隨意降息,不加息,資本不外流就算好了。

10)由此我們看到,本次推出的股票回購制度,短期對市場的流動性幾乎沒有影響。但長期來說就不一樣,如果到了牛市,上市公司有股票回購這個制度,會瘋狂的發債炒自己的股票,成為助推的火箭。就像15年牛市那樣,無論是分級基金還是融資融券,還是場外槓桿資金,熊市中不顯山露水的小政策,會變得很瘋狂。

11)順帶說一下其他的兩個重要政策,一個就是允許銀行搞理財子公司直接投資股市,這個政策對股市短期也沒有什麼作用。因為這部分理財之間本身就相當於之前的影子銀行,銀行的各種通道業務,根本不是什麼A股市場的增量資金。只不過以前是銀行把這種錢借給別人去炒股了,現在他自己幹,和公募基金搶生意。(這個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大雷,就搞不清楚了,因為買理財產品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萬一虧了怎麼辦?尤其是下一次牛市末期的時候,肯定會很好玩)

12)還有一個影響流動性的重要政策,銀行定向小微企業貸款,這個我理解成主要是保就業,保住小微企業不倒閉,也就保住了就業,間接的也就對房價有了一定的支撐,不至於讓高位接盤的樓市接盤俠出現斷供。至於說這些錢會不會流向A股,我覺得是想多了。

13)國企和銀行會不會回購?我覺得想多了,人家天天在發優先股籌錢呢,不停的補充資本金,哪來的錢回購啊?

基本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