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宋傑 | 上海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9年第7期)


張江高科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櫻


在上海浦東新區,一出“雙城記”正在上演,主角是代表着金融中心的陸家嘴金融城與代表着科創中心的張江科學城。用不了多久,一個肩負深化改革重任的資本市場新生板塊——科創板將使這兩大地標釋放出前所未有的聯動效應。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松濤路560號的張江大廈,這裏是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張江高科”)的“大本營”。


科創板的腳步越來越近,對於肩負着參與打造張江科學城創新生態系統歷史使命的張江高科而言,這無疑是重大的機遇。


日前,張江高科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櫻在此接受了《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的專訪。劉櫻表示,自1996年成立至今,張江高科在戰略目標和方向上都保持了一貫性。通過搭建平臺,串聯起多個國家戰略帶來的機遇。這其中,科創板將會成爲最重要的突破。


從“科技園區”到“創新城區”


如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是整個上海都在熱議的話題。


張江高科技園區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核心承載區,作爲上市公司的張江高科可謂是這個核心區域的龍頭。


沒有成功的經驗模式,沒有既定的方程式,張江高科如何肩負起“在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高科技公司的功能”這樣的使命?


“從‘出生’就在浦東張江這片沃土,雖然經歷了從‘張江園區’到‘張江科學城’的變化,張江始終以助力高科技企業發展、助力自主知識產權企業作爲使命。”劉櫻向《中國經濟週刊》介紹。


成立之初,“張江高科”可以說是張江核心園的“大房東”,爲園區衆多高科技企業提供了發展所需要的物理空間。


張江高科早年的模式和多數同行一樣,以“地產化”爲主要開發模式。而隨着高科技企業的不斷集聚,張江高科開始瞄準超額投資收益和長期紅利,向產業運營和資產增值的方向轉型升級。


劉櫻介紹,事實上,張江高科早在1999年就開始科技企業股權類的投資,這在全國國有企業中都是領先的。


今年2月,上海市經信委公佈了2018年度上海市“專精特新”(編者注: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中小企業名單。全市共有706家企業入選,來自張江的企業有82家。其中,有11家爲張江高科“895創業營”孵化項目和租賃客戶。


在劉櫻看來,城市發展少不了創業、創新企業,張江的目標是與這些企業共同成長,一起參與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


“我們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用更加精準、優質的服務,爲科學城創新企業的發展助力,這纔是實打實的事情。”劉櫻表示。


得益於超前的戰略眼光,持續優化的產業結構,張江高科始終緊跟形勢,從產業園區運營商向“科技城功能建設的市場化實施主體”轉型,從“園區大房東”向“高科技發展合夥人”轉型,從固守“小張江”向帶動“大張江”轉型,成爲上海創新發展的領跑者之一。


培育出更多能在科創板上市的獨角獸、

瞪羚企業


張江高科共參與培養了多少“獨角獸”“瞪羚”企業?數字應該是驚人的。


一方面是“孵化”。“895創業營”是張江高科創新服務生態的重要一環,自2015年創辦至今,“895創業營”已成功舉辦7季,成爲國內知名的創新創業平臺。每季從200~350個項目中篩選出30個左右項目入營。“895創業營”由創業營、成長營、上市直通車三大板塊組成,報名企業覆蓋了種子期、成長期、IPO項目等在內的不同發展階段。


張捷曾是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常務副總裁,在895第三季中,他就作爲陪練幫助傅利葉外骨骼機器人項目成功問鼎,而在第四季中,他又是冠軍項目伴誠醫療的陪練,在與項目共同成長的過程中,張捷也變成了雙重身份——陪練+合夥人。


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即將落戶張江科學城


憑藉“895創業營”這一載體,“張江高科”從招商引資的“空間提供商”轉變爲創新創業鏈的“時間合夥人”,逐漸在資本市場上塑造了“科技投行”的新形象。


脫離了“房東”和“房客”的單一關係,很多企業願意與“張江高科”探索建立“血緣關係”,也正因爲這樣,企業對房租和商務成本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張江高科”作爲園區開發主體,有效實現了與衆多園區創新主體的和諧共處。


目前,“895創業營”共7季項目總計獲得融資21.2億元,總估值180億元。其中估值超5億元的有傅利葉智能、智駕科技等17家;其中估值超10億元的有快倉智能倉儲、達觀數據、鈦米機器人、君聖泰生物、碼尚科技5家。


去年11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消息公佈。僅過了9天,浦東新區與上交所共同建立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就落地在張江科學城。


這給了市場更大的想象空間。


劉櫻向記者介紹,“895創業營”主要是對於中早期科創企業的孵化培育,而本月投入使用的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將對接行業中的頭部公司。後者將承載多項功能:編制發佈長三角金融系列指數、上市培育和路演展示、債權融資服務、股權投資對接等。


“浦東新區與上交所共同委託張江高科團隊來做該基地後續的運營維護和管理。”劉櫻說。作爲平臺企業,資源整合能力是張江高科的一大優勢,通過對諸多要素市場的資源掌控,增強平臺與科技企業的黏性,從而實現長尾效應,挖掘更深層的價值體現。


另一方面是“參投”。張江高科還通過基金工具發現好的投資項目,以更好實現對優秀科創企業的覆蓋。


2017年9月,上海科創中心股權投資基金(下稱“上海科創母基金”)成立,目標總規模300億元,一期規模爲65.2億元,其中張江高科出資5億元。基金投資人還包括上海國際集團、國盛集團、上港集團、上海信託等。


作爲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市級母基金,上海科創母基金採取新設或增資等方式,把募集資金的80%投資於子基金,20%資金直接投資於高科技重點企業,覆蓋科技創新程度高、科創成果可轉換、產業化前景較明朗的項目。


國有投資可以彌補市場缺位,有效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方向。投向上,上海科創母基金重點關注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先進製造和環保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通過發揮市場化母基金的二次放大作用,考慮到國資引領的帶動效應,上海科創母基金實際撬動注入創新創業融資體系的資金還將大大增加。


“張江高科也將承接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的建設工作,更好地發揮科創基金的培育功能,推動科學城創新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出更多的能夠在科創板上市的獨角獸、瞪羚企業。”劉櫻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


如今,在上海科創母基金的版圖中,你可以看到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明星”項目。上海科創母基金已投及重點接觸的子基金已培育出了包括商湯科技、依圖科技、寒武紀、深鑑科技、Roadstar、Pony.ai等在內的一批領先科創企業。


未來,上海科創母基金將在張江設立專注科創的專項子基金,更好地爲科創中心建設服務。


在“卡脖子”處下功夫 發力打造“中國芯”


“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集合精銳力量,作出戰略性安排,儘早取得突破。”在 2018年5月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到飛機、汽車,小到手機、玩具,集成電路已成爲信息化時代的糧食。在張江高科未來的發展規劃中,發力“中國芯”戰略——擁有自己的集成電路是重中之重。


“上海發佈”數據顯示,2017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已達1200億元,約佔全國的20%。


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企業過半來自張江。劉櫻指出,在集成電路企業的集聚水平和產業鏈的完整性方面,張江可說是居於全國首位。張江的集成電路產業擁有包括設計、製造、裝備材料的全產業鏈,集聚了一大批具有世界或國內領先水平的集成電路企業。


規劃顯示,上海將進一步推進集成電路產業科技創新和政策創新,力爭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整體規模突破2000億元。


展開上海張江的地圖,一塊又一塊集成電路的“企業拼圖”正在聚合。移動智能終端芯片紫光展銳、智能卡芯片華大半導體和復旦微電子、傳感器的格科微電子和深迪半導體、電源管理芯片的韋爾半導體、半導體存儲的美光半導體等。


在製造業方面,張江聚集了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力微電子等一系列國內集成電路核心製造企業。


張江還擁有不少設備材料業企業,如上海微電子裝備、盛美半導體、上海凱世通等國內知名設備廠商,以及上海安集微電子、普萊克斯(上海)半導體等一衆材料企業。


劉櫻向記者介紹,由張江高科擔當實施主體的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是上海市目前爲止唯一的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面積約3平方公里,按規劃,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要力爭建成國內技術水平最先進、產品門類最豐富、創新資源最集聚、設施配套最完善的專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園區,帶動上海集成電路產業鏈協同發展。


“力爭到2025年,全國前20重點設計企業基本在園區落戶,集聚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骨幹企業產品設計能力進入10納米及以下。” 劉櫻表示。


文字編輯:謝瑋

新媒體編輯:劉屹鈁


2019年第7期《中國經濟週刊》封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