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四句最自欺欺人的話,看看你在工作中有中過標麼?

文 | 思小妞 編輯 | 星煮



老話說的好,人在職場漂,哪能不挨刀?其實,有時候作爲職場人我們還沒來得及挨刀,就先用自欺欺人這把刀“自宮”了。下面這四句最自欺欺人的話,看看你在工作中有中過標麼?


  “我缺乏相關經驗,但我願意努力學”


面試時:雖然我所學的專業不對口,但是我願意學習;


轉行跳槽時:雖然我缺乏相關工作經驗,但是我願意努力;


升職加薪時:雖然我能力還有待提高,但我願意努力。


“願意努力/學/爭取”這類經典職場用語現在已經不好用了,原因很簡單,職場不是學校,願意花時間等你成長,職場也不是慈善機構,不介意白髮錢給你卻不期待回報。


馬雲在湖畔大學講課時說過,“工資就是我買下了你的時間,買下了你的才華。獎金就是我買下的東西你比我想的還好,我得獎勵你。但獎金不是福利,並不是每個人都有。”


所以,做一個負責結果的員工,而不是負責努力的員工。


真相是:願意學習的不如已經學習的,願意努力的不如着手努力的。


   “我做好自己手頭上的事,就不會陷入職場宮鬥”


當時初入職場父母諄諄教誨“一定要和同事處好關係”,每一部職場祕籍裏也耳提面命“搞好關係”,於是每天上下班主動和同事問安、打招呼,爲了午飯時有話題聊看了那部要睡着的電影,不拒絕來自同事每一次的“請求幫助”……不求彼此真心誠意,但願相安無事。結果,詆譭和謠言往往來自身邊最親近的那個人。


無語問蒼天:難道人與人之間非要相互勾心鬥角纔行嗎?就不能好的一起共事嗎?確實不能!有限的資源、自私的基因和對名與利的嚮往,讓職場宮鬥不可避免。


真相是:職場“宮鬥”是剛需,要麼out要麼in,留給我們的選擇要麼是修煉成鈕祜祿甄嬛、要麼成爲早早就下線的白月光富察氏皇后。


   “我做的一切老闆終會看到”


老闆說“週末加班”,你有求必應;微信工作羣裏,你的反饋不分晝夜,總是第一時間響應;明明是拼命拿下的單子,老闆問起你也只會風輕雲淡說一句“小意思”。從小就被教育要埋頭苦幹、“是金子總有一天會發光的”,所以,只管埋頭低調做事的我們想着總有一天老闆會“慧眼識英雄”。


可你想過麼,老闆是真的被你的努力打動覺得你是個可栽培的年輕人,還是隻是覺得你是一個能幹活的機器?況且,多少老闆忙到根本神龍見首不見尾,哪有功夫偵查你的默默付出然後被打動?


《奇葩說》有一集辯題:職場上要不要做邀功精,辯手傅首爾給出了大快人心的答案:當然要啊!


因爲邀功是求生欲強、後上進心的表現,畢竟在那麼多員工裏,你不邀功,老闆哪裏知道你是淡泊明志還是“心懷叵測”?


而且,一隻邀功精對團隊也是有助益的,不爭不搶不吆喝的團隊最容易成爲溫水煮青蛙的澡盆子。


最後,當你成爲團隊領導時,你不邀功如何爲團隊和下屬爭取利益呢?手下那麼多兵,都是要養家餬口的呀。


所以,真相是:低調做事只會低人一等,有功可邀就千萬別客氣。


   “大環境如此,我能怎麼辦”


讀大學時,看到職場老油條們的油膩,發誓自己工作後絕不成爲那樣的人。工作兩年後,自己也學會講話留三分以防萬一、看領導臉色說話;

工作後,跟着不懂體恤、只會甩鍋的上司,發誓如果有一天自己帶團隊,一定不要成爲那樣的領導。升職後,也成爲了下屬們口中那位不近人情的“女魔頭”;


嘲笑別人上班磨洋工、下班裝加班,結果自己也是工作1小時、刷手機10分鐘,到了下班打卡時間不敢理直氣壯走人,而是先要看看辦公室裏上司是否還在。


“人人都如此、大環境就這樣,能怎麼辦?”這樣的話我們沒少聽,自己也沒少說(有時對新人說、有時對自己說),從衆、甩鍋給“大環境”讓我們更心安理得。但我們的身邊也一定有像摩西奶奶這樣不認命的人。


畫家摩西奶奶出生於美國一家貧窮的農民之家,“大環境”爲她指定的命運就是給別家農場打工賺錢養家、然後到了適婚的年齡找個農夫在農場度過餘生。事實上,她的生活也是這樣過的,生了10個孩子、雙手被擦地板、擠牛奶、裝蔬菜罐頭等瑣事所佔有。但在她76歲時,開始拿起畫筆畫畫、80歲在紐約舉辦個展,引起轟動,獲獎無數。摩西奶奶登上過《時代》、《生活》雜誌的封面,作品在MoMA展覽,被大都會博物館和白宮收藏,個人展覽從美國展到巴黎、倫敦。她逝世之後,美國郵政特地爲她發行郵票。


關於自己的人生、夢想這類話題,當我們想不清楚或者缺乏勇氣時總會插科打諢假裝不在乎,然後自己選擇去走一條大多數人走的路,因爲它是e簡單的安全模式。可真相是:所謂的“大環境”只是我們害怕對自己太難而自願隨波逐流。


正如她在《人生只有一次,去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本書裏說的:失去夢想的人也不要一次又一次地麻痹自己,認爲自己早已和夢想失之交臂,夢想從未離你遠去,你失去的只是找回夢想的勇氣。


爲什麼人們願意自欺欺人,明知它是一個藉口、甚至謊言?


普渡大學教授卡德維爾(Cam Caldwell)做了一項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當自欺欺人的心理開始發揮作用時,通常會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拒絕承認令人不快的事實。上班又一次遲到,但沒什麼,人人都會遲到;


第二種,將影響最小化。雖然我遲到了,但我並沒有耽誤工作;


第三種,投射,雖然承認問題,但卻會轉嫁責任。我上班遲到都是因爲公交司機沒準點到害的。


這三種形式都屬於自欺欺人,它會讓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好過。


就像:”我看得到職場天花板,但還是難以下定決心做出改變,因爲守着‘工作還是穩定一些的好’要比突破舒適圈舒服的多“;”我遭遇不公升遷失敗,可能還會繼續留守崗位,因爲我知道這世界本來就沒有覺對公平可言,而我只是再次證明瞭這個結論罷了。“


自欺欺人有點像阿Q精神,懦弱又麻痹。


既然如此,我們如何拯救自己於自欺欺人中呢?


無外乎就是“承認”——依靠自己或專業人士的幫助——認清自己的現實情況並採取相關行動。“承認錯誤”是痛苦的,但也正如卡羅爾•塔夫里斯和艾略特•阿倫森合著的《錯不在我》這本書裏說的那樣:“不管痛苦有多深,最終它都會告訴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都能讓我們洞察並接受自我。”


但我們不必把“承認錯誤”搞得特別沉重和壓抑,有時只需要讓想法拐個彎兒,自欺欺人就能變成積極樂觀。


就像有的人會說“每個人都是最棒的!有錢人不一定更幸福!嫁給有錢人等都不是真愛!”;而有的人會說“我家窮長得醜不算太聰明,但是我努力學習讓生活不要變得太糟。”前者的本質在迴避問題,把矛盾包裝成美好一點的樣子、甚至視而不見;而後者則是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它”。





來源|南都週刊


END


作者:思小妞,著有《即學即用:職場新人通關密碼》、《焦慮突圍:如何利用焦慮過好這一生》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如想取得授權請郵件:[email protected]。如果想找到小南,可以在後臺回覆「小南」試試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