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如何在贸易战中善用国际众多国家支持美国立场,来做大自身实力,成为关注焦点。(图/摘自pixabay)
▲美中贸易争端持续,外银认为中国大陆在电子市场失去的市占率,将由韩国和台湾接手,而越南及墨西哥在美国市占也将提升。(图/摘自pixabay)

美中贸易争端带来不确定性,也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但贸易战下谁是赢家?外银认为美国对中国大陆商品加征10%关税,只收到了部分效果,最新实施的25%税率能有多少作用,尚待观察,只有小部分中国大陆商品受到关税而大量流失市占率,而至目前为止,韩国和台湾是最大受益者,主要在电子产品,越南和墨西哥在美国市占也因此上升。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唐纳文(Paul Donovan)表示,美国总统川普在2018年9月对一长串的中国大陆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在2019年5月将税率上调至25%。细究这项长达194页的关税项目清单后,让人不免有些疑问,因为其中部份中国大陆商品似乎并未出口至美国。拟定这份清单的人似乎是想要让它看起来「好看」一点。

虽然企业因对前景的不确定,延后了投资,进一步冲击贸易,而投资放缓,还导致制造业活动疲弱。然而,唐纳文认为,关税带来的影响,部分是间接的,加征关税的目的是让美国减少进口中国大陆商品,但实际效果却不一。

全球经济和增长放缓,影响了所有市场的进口情况,既然中国大陆是美国关税的目标,理论上中国大陆占美国进口商品的比例应会下降,其他地方应会上升。不过,唐纳文发现将近4500项被加征10%关税(5月起上调至25%)的中国大陆输美商品中,部分类目中国大陆的占比不降反升。

以2017年进口值来计算,在关税生效后,将近400亿美元的中国大陆商品在美国的市占率上升逾10%。蒸汽喷射器、彩色电视摄像机以及部份汽车零件的市占率提高超过10%。

他进一步分析,事实上,被加征关税的中国大陆商品中,将近一半不是市占率提高,就是减少的幅度不到1%。就这些商品而言,关税并没有得到美方想要的结果。目前没有迹象显示中国大陆在关税实施后调整了供应链。

当然,关税在某些地方发挥了效果,中国大陆在部分项目上的市占率减少。以进口金额来计算,约20%的中国大陆进口商品市占率降幅超10%,但透过其他国家、地区,或许中国大陆商品还是能进入美国市场,而没有被加征关税的其他国家、地区,也可能抢占中国大陆的市场。

那中国大陆流失的市占率是由谁拿走了?唐纳文认为要看是哪类商品,有小部分中国大陆商品的市占率大幅度下降(超过10%),将近一半金额属于印刷电路板、资料处理机零件以及手袋等3大类,而中国大陆在电子市场失去的市占率由韩国和台湾接手。在去年9月关税生效前,美国进口商提前囤积了大量中国大陆进口商品,但在9月之后市场流向韩国及台湾供应商。

另2个在美国进口占比显著提高的国家是墨西哥和越南。墨西哥也取得不少中国大陆失去的市占率,包括部份电子产品、风力发电机以及汽车零件。这看来十分合理。墨西哥早已是美国主要的汽车零件供应国。另外,墨西哥在特殊资料处理装置(DPU)的市占率上升,这也是中国大陆占比下降的市场,只是在关税战开始前,墨西哥在这个领域的占比已上升,因此,与中美贸易争端的关系似乎不大。

至于越南也争得部份中国大陆失去的手袋出口市场,并且在电子产品(像modem数据机之类,而不是电路板)的市场占比也有所增加。

至于印尼和泰国一直被视为是低成本生产基地的替代选择。这两个市场目前并未自中国大陆手中拿下多少市占率,但假以时日,在供应链重新调整下,这很有可能发生。美国也从中国大陆转向加拿大进口部份商品,但加拿大整体市占率并未显著上升,这是因为加拿大是成熟经济体,其生产的商品与中国大陆这样的中低收入国家不同。

也因此唐纳文指出,美国对中国大陆商品加征10%关税,只收到了部分效果。而最新实施的25%税率能有多少作用,尚待观察。只有一小部龋的商品受到关税显著冲击。至目前为止,韩国和台湾是最大受益者,越南和墨西哥在美国市场的占比也因此上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