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唐伯虎很風流,然鵝,你們不知道,他24歲之後一點都不風流,而且命途多舛、窮困潦倒!

唐伯虎已經離開我們500年了,我們對他的印象:大抵還停留在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的那個“唐伯虎”身上,還停留在他和秋香的佳話上。他是那樣的率性不羈,人生活得何其寫意。

比起他超然的詩畫風骨,人們只記得他的風情和他的愛情。

事實上,先生是才子不假,但那個真實的唐伯虎並非如人們臆想中的存在。

唐伯虎的原名是唐寅,自打出生後也非世人想象的一帆風順,相反,有點可憐。

他的祖輩在朝中頗有地位,五代以上是太守,四代以上是國公,最次也是侍御史。但到了唐伯虎父親這一代,早已有了家道中落的跡象,只能靠做點小生意爲生。

縱觀當時的明朝,雖然還處於明朝中期,但彼時早已千瘡百孔,任憑孝宗皇帝如何力挽狂瀾,也是無補於事。

幼時的伯虎 天資聰穎,看書過目不忘,11歲時琴、書、畫、樂便已經聲名遠揚,16歲已奪得鄉試第一,高中解元。

世人說他是神童,是天才,他也確實配得起這稱呼,更飄飄然。

就這樣,唐伯虎在鮮花和掌聲中活了二十來年。

人生太快美滿,遭遇滑鐵盧的機率也越大。

24歲這年,唐父去世了,唐家一下子失去了支柱,在莫大的悲痛中,唐伯虎的母親、妻子、兒子、妹妹也在一兩年間相繼離世,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浩瀚人世,家境逐漸衰落,獨留伯虎一人,他屢屢爲此哭得不省人事。

痛苦,巨大的悲涼終日充斥着唐伯虎的生活。

他不由得消極悲觀,26歲的壯年就有白髮之態。

那些年,唐伯虎的人生簡直就是破敗不堪!

過了幾年混沌的日子,沉睡的獅子也終有覺醒之時。

唐伯虎的好友祝枝山不願看好友這樣一直消沉下去,規勸他潛心讀書。

唐答應了,他強烈打起精神,開始閉門苦讀。

29歲,唐伯虎一解低迷,參加了應天府公試,一舉高中解元,得到了“唐解元”的稱號。

第二年,他滿懷信心收拾行裝,繼續趕京赴考。

就在趕往京城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人——徐經。

徐經,江陰的“富二代”,也是唐伯虎人生最失敗的朋友。

在考試前,徐經帶着唐伯虎四處拜訪高官名流,其中便包括了主考官程敏政。彼時,徐經早已私下收買了考官的家童,拿到了試題,並邀請他代筆。

出於人情,唐伯虎“贈予”了徐經試題的答案。

不料,這屆會試題目十分冷僻,難倒了大批考生,唯獨他們二人的文章鶴立雞羣,又因二人往日與主考官私交甚密,被檢舉科舉作弊,最終兩人下獄,後均被罷黜爲浙藩小吏。

唐伯虎好生悲憤,對於這種侮辱尊嚴的職位,唐伯虎深以爲恥,堅決不去就職。

丟了工作,丟了名聲以後的他開始靠賣丹青字畫爲生。

在唐伯虎35歲那年,雖早已飽受世事折磨,內心卻仍有一絲的理想政治抱負,而此時寧王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答應了。

可是當他趕到寧王府,不明真相的他才驚覺,寧王是要謀反稱帝。

人固有一死,怎麼死也不能做謀反人的炮灰。

要想活着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唯有裝瘋賣傻,脫衣裸奔。

唐伯虎得願,最終被趕了出來。

撿回了一條性命的唐伯虎,身心俱疲之下對所謂的仕途徹底喪失了希望。

在人生潦倒之時,唐伯虎靠變賣字畫爲生。

而變賣的春宮畫也成了中國古代性文化獨樹一幟的產物。

當時很多文人雅士斥責這種作品的誕生,認爲其淫穢不堪,傷風敗俗,但事實上,春宮圖的作用在後世看來,對古代的鑑讀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而且,春宮圖並不只是低俗趣味的看物,以及變換錢財的法寶,唐伯虎的字畫裏,其實是表達了他對古代封建禮教的一種挑釁。

古代的妓女多被視爲低賤的下作之人,但在失意的唐伯虎的眼中,她們何嘗又不是和自己一樣的可憐之人,執筆作畫也是出於惺惺相惜之心。

影視劇裏的唐伯虎文武雙全,妻妾成羣,風流自在悠悠然。

但真實的他遠沒有影視劇裏的他幸運,也遠沒有那麼風流,更沒有點過秋香。

唐伯虎的一生有過三位妻子。

第一位是19歲的時候娶的徐氏,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兩人還是格外恩愛,只可惜沒過幾年,最終徐氏和兒子都相繼離去了。

後續弦的何氏,說起來有些無奈,在他因科舉案入獄時,離他而去,獨留唐伯虎一人傷心飲醉。

再到後來唐伯虎36歲時,他遇到了患難之交、紅顏知已沈九娘,兩人情投意合惺惺相惜,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婚後,二人搬到了新修好的桃花庵中居住,並育有一女唐桃笙。

可惜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唐伯虎從此也再未續絃。

桃花樹下,春愁黯黯,青衫滿淚,人影獨瘦。

唐伯虎在這桃花庵裏度過了餘生,號桃花庵主,享年54歲。

“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禁爲唐伯虎的後半生感到惋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