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怕帶紅塵下釣船"表達的是傳統「隱士文化」。

這句話的出處

「怕帶紅塵下釣船」出自明代唐寅的《題入市歸來圖扇面》全詩如下:

入市歸來欲暮天,半林殘照一村煙。

悠然濯足滄浪里,怕帶紅塵下釣船。

滄浪:古代水的名稱:有漢水、漢水之別流(均水)、漢水之下流、夏水等多種說法。另外在蘇州有滄浪亭,取名的來歷為:《孟子·離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唐寅其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還有其他的字和名號)。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弘治十二年(1499年),唐寅與江陰徐經入京參加會試,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因不願接受羞辱,不肯赴任。後又妻子改嫁,一生靠賣文賣畫為生。

唐寅這首詩的意思是

從城市歸來已經到了傍晚了,樹林的一半在殘照中,村子裡炊煙裊裊。

我悠然地用河水洗去我腳上的紅塵,怕帶著這些紅塵下船回家了。

在這首詩裡面,有兩個地方大家要注意:一個是「半」字,這個半字非常傳神,林子在夕陽的照射下自然是一半亮,而一半暗;還有一個「下」字,這裡絕對是「下」而不可能是上,因為蘇州是水鄉,古人外出有很多時候是乘船的。

唐寅這首詩表達的是隱士文化

這首詩表達的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隱士文化,是抒發一種不與塵俗為伍的精神態度。隱士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佔有很大的市場。從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一直到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歸去來兮辭》也一直為士大夫所推崇。

表達這種隱士文化的古文,有唐劉禹錫《陋室銘》,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均有表達或有隱士文化傾向。隱士文化也符合傳統儒家思想的要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作為扇面畫好畫並題上詩,也很有可能是用來賣的,在扇面上畫上清幽的山水畫,再題上這種有隱士文化的詩,在當時應該是很受歡迎的,一些文人或者商人買過去很可以表達一種儒雅之風的。

我是萬方,您的閱讀,點贊,評論和關注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請關注我,時刻提出批評。

唐伯虎的原詩是「入市歸來欲暮天,半林殘照一村煙,悠然濯足滄浪里,怕帶紅塵上釣船。」此詩題目是《題入市歸來圖扇面。》唐伯虎此人,《紅樓夢》也提到了他,在某一章寶玉和眾女兒們作詩的時候,就提到了唐寅這個名字。《紅樓夢》的奧秘顯示,傳說中的唐伯虎和作者曹雪芹都是同一位仙人,他們之間是傳世的關係。唐伯虎已經脫離塵世出家,隱居在世外山林中。此詩就是寫唐伯虎得道成仙,離世歸天的情景。「入市」二字含義是進入塵世。詩後面兩句含義是:在一個黃昏日落的時候,作者離開塵世飄離到了世外,他所隱居的村莊茅屋冒出縷縷炊煙,唐伯虎來到一河邊,化為一個漁翁。他在天河裡洗腳,是要洗去紅塵中的污穢,深怕紅塵中的灰塵玷污了釣船,「質本潔來還潔去。」然後唐伯虎就乘著這個漁船渡到了彼岸,上天了。題目中圖扇面三字的含意是說明作者生前經歷了塵世的大劫難後,將他的經歷寫出來,就是創作書畫傳留後世。扇面是書畫的象徵物,圖就是圖畫和寫作的意思。再看唐伯虎的另外一首詩,是寫仙人呂洞賓的。詩中寫道:仙機變換真難測,呂字分明現世哉?何事世人皆不識,尚留餘跡與人猜。 其實唐伯虎是借著呂洞賓寫自己,它們都是同一位仙人,作者唐伯虎的意思是說,他是一位隱世的仙人,他的名字和足跡留在世上,只是世人不認識他,不識他本相,幾百年來都在虛空猜測。


唐寅有許多的題畫詩,這句詩就出自其中的一首。

(唐寅題畫)

《題入市歸來圖扇面》

入市歸來欲暮天,半林殘照一村煙。

悠然濯足滄浪里,怕帶紅塵上釣船。

要理解這首詩關鍵,在於「濯足滄浪」的理解。這裡作者運用了一個典故,乃是屈原的《漁父》。出身高貴的屈原空有一身報國之志,但是在楚國卻不被信任,收到楚懷王和其他貴族的懷疑,以致平生志願不能實現。貶謫期間,極為苦悶,在江邊遊走散心,碰到了一名漁父,就寫了這樣一篇文章。

當然,事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卻留下了這麼一個典故。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釃?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因此「濯足滄浪」由可理解為,文人失意,有志難伸,但卻潔身自好的象徵。

屈原也就成為後人敬仰的對象,成為了一種文化人格的符號。

(屈原漁父圖)

唐寅也不例外。他出身蘇州吳縣白下、橋裡間一代。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遊盪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唐寅也是自視甚高的人,才華橫溢,少年成名,一時風頭無兩。本來想著靠科舉光宗耀祖,但因為陷入科場舞弊一案,終身無緣科舉,可以說這個人的官途就這麼沒了。

自視甚高,往往容易自暴自棄。於是,本就豪放不羈的唐寅更加放蕩,不受名教約束,終身流蕩江湖,靠給人寫詩作畫為生。

(唐寅畫像)

其實這首詩就是簡單地表達了對官場黑暗和人世浮沉的看破,「紅塵」就是塵俗的意思,更具體地說,抨擊的就是黑暗官場,他想追隨屈原和漁父,像隨漁父一樣泛遊與江海之上,與塵俗絕緣,保持內心的高潔,不被俗世所污染。

所以,才成就了書畫界的唐寅,一代風流才子、放蕩不羈的形象。


《入市歸來欲暮天,半林殘照一村煙。悠然濯足滄浪里,怕帶紅塵上釣船》

明代風流才子唐伯虎文採風流,丹青妙筆,詩書畫三絕名揚天下。他眠花宿柳,放浪不羈,擅畫仕女圖。


意思是紅塵就在這一水之隔,水上紅塵喧囂浮躁不安的心,水下就可以洗凈心身


才子風流脂粉香,

佳人陪伴巧梳妝。

若學渭水直鉤釣,

紅粉豈能在身旁?


對於一生坎坷約唐伯虎,他看透官場黑暗與世態炎涼,所以這首詩完美表達此意


既然是歸隱江湖,寧靜淡泊,那麼就要遠離官場名利,遠離所買醉的歌樓酒市,遠離紅塵的紛紛擾擾,故而言「怕帶紅塵下釣船」。


既然是歸隱江湖,寧靜淡泊,那麼就要遠離官場名利,遠離所買醉的歌樓酒市,遠離紅塵的紛紛擾擾,故而言「怕帶紅塵下釣船」。


經歷了兩次致命打擊後,他心灰意冷,看破紅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