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jpg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万事万物是怎么产生的?

 

道德经说明的很清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就是电脑程式,宇宙是由物理定律的数学公式所计算创造的。

 

道生一,是指宇宙大爆炸,

一生二,是指宇宙大爆炸后,分裂成阴与阳的四维物质世界与六维反物质世界(精神世界),

二生三,是指物质世界的真实粒子与反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的虚拟粒子产生了量子纠缠,又称阴阳调和,

三生万物,是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量子纠缠后才形成万事万物。

 

1.jpg

 

佛祖说:
一切事物,皆是由众「因缘和合」而生起,就是说,人事物的形成是靠「内在基础的因」和「外在条件的缘」,相依而生起的。

这段话说明了万事万物是由精神世界「内在基础的因」的「经验值」与物质世界「外在条件的缘」的新「环境资讯值」,相互「和合互动」而产生的。

 

2.jpg

 

经验值就是「业」,佛教说:起心动念都是「业」(记忆、潜意识),而所谓的「业」,就是你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看的每本书,吃的每样东西等等,通通都会变成「业种」储存在另一空间的第八识(精神世界、反物质世界)里,在经过一段时间成熟后,业种就会形成经验法则,也就是你的心智模式,并最终主导及控制你人生中所有的选择与决定(业果),这就是所谓的前因后果及自因自果。

 

宇宙设计是有两个空间:

一个是我们看的见的物质世界,这只是一种投影,称为外在「现象」。

一个是我们看不见的精神世界,这是一种永不消失的能量,称为内在「本质」。

越深层且看不到的东西才越真实,而我们能看到的都只是一种表象,并非是真实的本质。譬如你看到一个穿著很邋遢的老人时,你会认定他是个穷人,但事实上,有时这种人反而会是一位很有钱的大地主。

物质世界的我是受精神世界的我所控制。物质世界的我只是一台五觉感官(眼耳鼻舌身)的接受器而已,真正计算处理的电脑程序都是在精神世界里。一个负责接收资讯,一个负责决策指挥。

当两个空间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建构好了之后,接下来就是要经由两个世界的「和合互动」(物理学称量子纠缠)来形成「万事万物」,而这个分工合作的过程,就称为「贝叶斯演算法」

在现代生活中,可说是到处充满了贝叶斯公式,它在人工智慧领域中是如火如荼的被广泛应用著。

像视觉图像处理,Google自动驾驶汽车的操纵系统,G-mail对垃圾邮件的处理,MIT主导的人类“写字”系统,以及最新的SIRI智慧语音助手平台,还有挑战人类最后智慧堡垒的AlphaGo系统等等,都有一只神秘的手躲在后面操控,而它就是贝叶斯公式。

微软及谷歌是靠它吃饭的,人工智慧是靠它起家的。能弄清这个贝叶斯统计,就相当于能弄清生命真相。微软新掌门人因为深入研究贝叶斯统计,而让微软重返卓越。所以,我个人是认为:配合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贝叶斯统计将是未来管理者及成功者必备的核心思想之一。

那什么是贝叶斯统计?为何会跟创造宇宙的万事万物有关呢?

MBA智库百科的概述:「贝叶斯决策就是在不完全情报下,对部分未知的状态用「主观机率」估计,然后用贝叶斯公式对发生机率进行修正,最后再利用期望值修正机率做出最优决策。」

简单一句话:大脑的判断与行动,是「不断根据新的资讯、证据、资料(外在的物质世界),来调整原来的看法、判断、信念(内在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一种贝叶斯演算过程,跟人工智慧的深度学习原理一样,其过程有五个阶段(注):

第一阶段:接收新资讯

运用五觉感官去接收外在物质世界的新资讯,暂存在左脑。

第二阶段:建立主观的新「决策模型」

经右脑,在内在精神世界「经验值」的云端意识数据库里,读取相关历史资讯,经计算后,形成主观的新「决策模型」,也就是我们的价值观、习惯或喜好。

第三阶段:创造新的主观宇宙

依据新「决策模型」,从接收观察得来的资讯中挑选出我们认为重要的资讯,并与原有的经验值,一起计算、加工及重新塑造出我们认为的宇宙,也就是我们自己认为的万事万物的新经验值。

同一事物的出现,会产生很多各式各样自己经验值认为的主观宇宙,也就是世上根本不存在客观宇宙,这也证明唯物论是错误的。

第四阶段:记取教训,调整看法

将新的经验值储存在精神世界的云端意识数据库里,作为下次判断与决策的相关资讯。

第五阶段:做出行动

将新的宇宙,投影到物质世界,经左脑转换成语言,并指挥物质世界的我开始行动,也就是我们遇到事情时的所有情绪反应,如愤怒或高兴。

(注)资料参考:《佛学八识》、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及系统学者Chris Argyris所提出的《推论阶梯》(Ladder of Inference)及《生命解码:从量子物理、数学演算,探索人类意识创造宇宙的生命真相》。

 

3.jpg

 

像我们对一个人的了解,就是一种贝叶斯计算:先运用主观经验值估算,再利用不断收集到的新资讯,来调整自己的看法,进而逐渐接近真实的本质,并与自己的期望值比较,最后做出最有利的决策方案。

譬如刚认识一个人时,对他的内在经验值不了解,所以先用初步印象打分数,印象好分数就高,接著再利用与他接触时所产生的现象来加分或扣分。每个人的加扣分标准不一样,全是内在主观经验值的计算与判断。当认识一段时间且资讯充分之后,我们就会决定他在我们心目中的价值与地位。综合指数超过60分就是普通朋友,超过80分就是好朋友,超过95分可以考虑嫁给他或娶她。而这种分数标准每个人都不一样,像幸福指数有人要90分以上才认为自己够幸福,我是30分就够了。

世界充满未知及不明确经验值是有限且不完备的宇宙没有客观事件只有主观意识,然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利用少量的资讯,来做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贝叶斯公式的理论架构,而这个架构不存在客观的唯物,而是全属个人信念的唯心,其结果是没有对与错,只有因与果。 

生命的贝叶斯公式有三个变数:
一、储存在精神世界的累世经验值,也就是人的本质。因为看不到且资讯量有限,所以人心是很难猜测的。

二、外在物质世界的新资讯值,也就是无常世界不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

三、主观的期望值,也就是目标值或初始值,这是做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譬如上班族的起床初始值是上班,因此,不管新资讯是晴天还是雨天,精神世界的我计算后,会指挥物质世界的我不准赖床。

在这三个变数中的累世经验值里,则是充满了许多偏差及误解的经验值,且不完整及有限的。

而在物质世界中,我们依据五觉感官所接收到的新资讯,却只是一种表象,其真相的本质,则是放在众人我们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经验值里及你对宇宙所有物理定律(无限)及知识的了解

因此,我们往往只能凭有限、偏差的经验及少量的表象新资讯去预测未来,在「缺乏他人同理心」及「难以了解背后本质」的情况下,就会让彼此的误会与差距变得越来越深。

也许是内在正确经验值不够,也许是外在正确资讯不充足,就会造成我们经常预测失败,而「预测失败」就是事业、婚姻、股市等经常失败的主因。

我说的是「预测失败」而不是「预测错误」,这两者有很大的差别,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关键就在这里。

两个世界的「和合互动」,经过贝叶斯演算法后,会得出四种结果:

精确(方向、本质、战略)且准确(执行、表象、战术),
不精确但准确,
精确但不准确,
不精确且不准确。

所谓的精确,是指内在「正确经验值」充足后所做的预测,所以制定的目标、战略及方向就会正确。虽然执行过程中,会因外在正确资讯不充足,而「预测错误」,但是我们会借由犯错来记取教训并调整看法,进而逐渐接近真实的本质,最终就变成「预测成功」。

人生就是一种不断尝试及犯错,进而学习成长的贝叶斯估算过程,所以,真正的成功者,是让许多次的「预测错误」最后变成一场「预测成功」的结果。

所谓的准确,是指能对外在「新资讯」做出很快的预测,所以执行过程非常有效率。只要方向精确,准确就能加速「预测成功」。只可惜,大部分的人,很容易脱离了真实的本质,导致方向不对或是战略错误,那「预测对了」的准确,就反而会加速「预测失败」的结果。而且越有立场越有自信的人,死的越惨,历史上伟大的英雄及股市交易高手,好像都是下场很惨,往往死在最后一次最有把握的事件上。

我们在资讯时代所面对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全世界的知识量正在巨量增加,并与我们所知道的及以为知道的,两者之间的距离正在加速拉开。

人生不是在比谁对谁错,人生是一场不断犯错换取宝贵经验的学习成长过程,而是比谁的精确度比例,最终是最高的。不需要想追求终极完美的预测,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上帝能,只要精确预测比竞争者好,就算赢了。

智慧的区别就在于精确与准确的不同,

人类始终在追求对未来的精准预测。

因此,针对贝叶斯演算法的三个变数,我认为生命的终极目的就是:找到自我、善念、厚德载物。

找到自我:找到人心的佛性,灵魂的「目标值」,也就是你生命计划中的愿力或梦想。

善念:定期自我反省,以观照的态度,来察觉内在「经验值」的精确度,好的观念与态度才是决定一切。

厚德载物:积极吸收新知,透过深度学习,将好的资讯值转换成「德」(好的经验值或体验值),唯有厚德或积德才能成大功立大业。

资料参考于《生命解码:从量子物理、数学演算,探索人类意识创造宇宙的生命真相》,林文欣著‧八方出版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