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太阳能板,变成天台屋合法化的怪招?

《施政报告》为村屋天台安装太阳能板限制松绑。

为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施政报告》为村屋天台安装太阳能板限制松绑,却被不良业界视为僭建商机,出尽怪招令天台屋合法化。有公司标榜「避僭建」的移动式太阳能系统,职员更懒理太阳能板面积限制,指系统扩建至500呎最赚钱。指引虽列明太阳能系统不可围封,惟行内人坦言,天台屋拆走一道墙,改成可拆式趟门已能「洗底」,逃过法眼。太阳能僭建蛊惑招层出不穷,业界警告当中危机四伏,天台屋原装支架承重力不足,放置太阳能板易有塌陷危机,经常移动太阳能架更有机会扯烂高压电线,随时招致漏电。

上网电价政策出炉后,村屋户对天台增设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意欲愈趋热烈。新一份《施政报告》放宽高度限制由1.5米增至2.5米后,不少人借此出尽怪招,添置可「弹出弹入」的移动式天台屋顶,增加发电面积,亦有人计划为天台屋「洗底」,加装太阳能板「以旧扮新」,个中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

有太阳能工程公司早前推出广告,标榜其太阳能装置可有效规避僭建隐患。记者日前佯装顾客致电职员查询,对方坦言,客户可在天台或花园使用该移动装置,增加发电面积。

据环境局文件显示,上网电价的发电装机容量愈少,电价愈高,故典型村屋一半面积天台上安装太阳能板,发电系统一般不会超过10千瓦,每度电可售5元。该职员向记者教路,铺设不必用尽天台所有面积,太阳能板扩至500呎最赚钱,「反而500呎以外,每度电只可赚4元,利润较少。」惟机电工程署周一出炉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指南》明言,太阳能板面积不得多于村屋一半,即350呎,该公司已违反相关指引。

工程公司「偷鸡」只冰山一角,环保协进会行政总监邱荣光知悉,有太阳能工程公司尝试走灰色地带,如推出移动式太阳能支架、车位上盖加装太阳能支架等装置。他形容做法进取,更有安全隐忧:「违规安装太阳能板自然不敢找认可人士检测,其重量、安装方法及结构未必合乎规格。」

测量师学会前会长何巨业直言,《建筑物(小型工程)规例》规定安装太阳能板时,需在地面固定及支撑系统,如移动式太阳能支架遇上强风会被吹至「离地」:「遇到山竹等强台风,有机会整个被吹走,风险更大。」他又认为,使用移动式太阳能支架加剧电线损耗:「电线接驳位会逐渐弱化及松脱,一般小业主难以察觉。」

不愿具名的业界称,移动式太阳能支架会令高压电线时常被牵动,易有漏电风险:「电压足以推动拉焊机、即热式热水炉等大型电器,一万伏特的系统漏电其实非常危险。」

Marksolar执行董事陈鸿瑜坦言,其公司接获的太阳能板工程查询近日激增10倍,当中约有两三成业户原本已设有玻璃屋或天台屋,余下是一直不敢搭建僭建物的村民:「以前大家还会担心僭建违法,如今已经没人再问,他们一来就直接问造价。」

新指南虽列明,村屋太阳能光伏系统以下的空间不得围封。惟太阳能工程业界林先生(化名)坦言,有顾客欲以太阳能板盖顶,冀借太阳能系统令僭建天台屋「变身」为合法建筑,故拆走其中一道结构墙板,换成可拆式趟门,试图游走灰色地带:「天台屋只剩三面墙不算『围封』。」

林先生续说,天台屋墙板改为铝框后,住户能于框上安装路轨,再配上可拆式趟门:「趟门用螺丝固定,若有执法人员前来巡查,就拆走趟门。」然而,太阳能板上盖若未考虑到铝架的承重能力,随时招致塌陷。陈鸿瑜表示,曾有村民要求不换顶,直接将太阳能板放置到天台屋之上,并拒绝于原有结构增加支柱,遭他以负重不足为由拒绝:「大众以为太阳能板没重量,其实一块太阳能板重约20公斤,铺满350呎面积的系统已达300公斤,跟普通一块铁皮顶没得比。」

业界指为应付指引要求,天台屋墙板将更改为可拆式趟门。 受访者提供

事实上,以往许多村屋户自行设置太阳能板,但其安装手法于陈鸿瑜眼中可谓极度危险。他举例,传统天台屋顶盖轻,故其支架厚度仅一点多毫米就足够,但太阳能专用铝架厚度须达六毫米才足以承重,旧支架螺丝的拉力亦不足,脆弱结构之上设置太阳能板等同「豆腐渣工程」,势难抵御强风。

机电署新指南提到,太阳能光伏系统超过1.5米高的天台地台,须由建筑师、工程师或测量师负责核证屋宇结构安全,并提交报告予地政总署备存。易高绿色工程有限公司总监宋思哲关注工程造价将因而提高:「设置350呎太阳能板造价约十万元,日后找人加个签名都要再花一两万元,不能再被视作小型工程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