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魯官話、膠遼官話(以及北京-東北官話的底層)入聲調類歸派可以聲母屬清、次濁、全濁為條件分三類。那麼這些方言在早期是否曾同時存在三個入聲調(陰入、次陽入、全陽入)?還是說其入聲調的分化是經過更複雜的分步完成?

求相關歷史語音材料,或演變過程的假說。

主要官話方言的入聲歸派類型

相關材料:

古代韻書一般只分四聲,指出分陰陽情況的材料較少。

北宋邵雍《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中次濁入聲字「月」「目」「鹿」同其他次濁平、去聲字都屬於「濁」音,而不像次濁上聲字屬於「清」音,是否可推測入聲清音歸陰入,次濁與全濁歸陽入。


山西壺關樹掌方言有八個聲調,陰平31,陽平53,上聲51,陰去354,陽去13,陰入31,陽入53,次陽入354。

次陽入來自次濁入聲字。不過常用的次濁入聲字不是都讀次陽入,而是有不同的分派,其中一部分讀次陽入,一部分讀陰入,還有一部分派入陰平、上聲、陰去、陽去。

可以設想,如果以後樹掌方言的入聲調舒化,陰入字將派入陰平,陽入字派入陽平,次陽入字派入陰去。

樹掌方言屬於晉語,不過對其他官話方言入聲的演變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補充一個樹掌音系,來自李晰《山西壺關樹掌方言古次濁入今聲調》


補充一些晉語的資料。

山西中北部:

郭貞彥,張安生 2016《山西中北部晉語的入聲調》

晉東南:

沈明 2005《晉東南晉語入聲調的演變》

(其實對晉東南的次濁歸屬情況需要更詳細研究,一些方言點的次濁只是部分歸陽部分歸陰,需要類似《山西中北部晉語的入聲調》統計一下字數才好決斷。)


給你講講東部四種官話方言入聲歸派的演變過程吧!七個聲調依次為:

1.陰平,2.陽平,3.上聲,4.去聲,5.清入,6.次濁入,7.全濁入——

青語,清入歸上,次濁入歸去,全濁入歸陽平(《中原音韻》也是這種模式):

第一步:1.ā,2.ǎ,3.à,4.á,5.ā?,6.ǎ?,7.ǎ?;

第二步:1.ā,2.ǎ,3.à,4.á,5.ā?,6.ǎ?,7.ǎ;

第三步:1.á,2.à,3.ā,4.ǎ,5.ā?,6.ǎ?,7.à;

第四步:1.á,2.à,3.ā,4.ǎ,5.ā,6.ǎ,7.à……

齊語,清入歸陰平,次濁入歸去,全濁入歸陽平:

第一步:1.ā,2.ǎ,3.à,4.á,5.ā?,6.ǎ?,7.ǎ?;

第二步:1.ā,2.ǎ,3.à,4.á,5.ā,6.ǎ?,7.ǎ;

第三步:1.á,2.à,3.ā,4.ǎ,5.á,6.ǎ?,7.à;

第四步:1.á,2.à,3.ā,4.ǎ,5.á,6.ǎ,7.à……

登語,清入、次濁入歸上,全濁入歸陽平:

第一步:1.ā,2.ǎ,3.à,4.á,5.ā?,6.ā?,7.ǎ?;

第二步:1.ā,2.ǎ,3.à,4.á,5.ā?,6.ā?,7.ǎ;

第三步:1.á,2.à,3.ā,4.ǎ,5.ā?,6.ā?,7.à;

第四步:1.á,2.à,3.ā,4.ǎ,5.ā,6.ā,7.à……

豫語,清入、次濁入歸陰平,全濁入歸陽平:

第一步:1.ā,2.ǎ,3.à,4.á,5.ā?,6.ā?,7.ǎ?;

第二步:1.ā,2.ǎ,3.à,4.á,5.ā,6.ā,7.ǎ;

第三步:1.á,2.à,3.ā,4.ǎ,5.á,6.á,7.à……

肯定看著挺眼花的,但我覺著這已經是最清晰的表達方式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