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宇哥也是鼻子过敏, 煮来让他喝看看!

不然早晚用卫生纸很凶ㄋㄟ~


 改善过敏性鼻炎~桂枝白芍瘦肉汤   (转载文章分享)

作者:张维钧   |   更新日期:2011/11/29

改善寒性体质引起的过敏症状
因过敏性鼻炎来找我求诊的病患,可用「多不胜数」来形容。病患之中常有人问:「我到底是过敏性鼻炎还是鼻窦炎?」事实上,两者的区分并不困难。

由鼻涕分辨鼻炎或鼻窦炎
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每天早晨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水,到了中午会好转,然而夜晚一来,又开始打喷嚏;不过鼻水是透明的,不黄也不浓,而且鼻子没有臭味。患有鼻窦炎的人,平常就有黄鼻涕,鼻屎很多,甚至会带血,早上起床擤出的鼻涕又黄又浓,鼻子还带有臭味。

台湾地处亚热带,湿度大,细菌和过敏原容易孳生,再加上因为天气热,大家喜欢吃冰,使得过敏性体质的人非常多。我的爷爷常说「无寒不生病」,如果体质太寒,体内代谢会变差,循环不佳,抵抗力也会衰退,这时不管鼻窦炎或是过敏性鼻炎都会找上你。

九成以上的过敏性鼻炎属于寒性,因此,桂枝白芍瘦肉汤是一道很适合推广的食疗,能改善一起床就打连环喷嚏、鼻水流不停的症状,而且吃起来味道其实还满美味的。

戒冷饮、寒性水果,摆脱寒性体质
对于体质过寒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我的养生建议就是不吃寒凉食物。不仅要戒除喝冷饮的坏习惯,到了冬天若光是喝常温的水,还是算冷水,对身体来说仍是太冰冷,最好改喝温开水,至少要比体温高10度的水,才不会使身体受寒。此外提醒大家,多数的水果偏属寒性,打成蔬果汁更是寒上加寒,因为少了咀嚼,就无法在口里加温,以及唾液中的分解酵素无法与水果中的植物酵素混合共同作用,消化力会大大降低,一旦体质变成极寒无比,过敏的症状就发作了。

国人习惯在晚饭后吃水果,这是不妥的,因为「白天属阳,晚上属阴」,晚饭后人体已经由阳转阴一段时间而偏寒了,所以我建议大家不妨改到晚饭前或午饭后吃,对身体更为有益。另外,一大早就喝生冷的蔬果汁也不妥,就算加上很多坚果和酵母一起打汁,也难以改变其强烈的寒性,若真的要喝这么冷的东西,建议还是早上要先吃一顿热热的早餐,等身体温暖了,过2小时,身体正好处在「阳」的阶段,这时再喝蔬果汁比较合乎中医养生原则。

健康小撇步
为什么会鼻子过敏?
常见鼻子过敏有两类,可检查出抗原的称为「过敏性鼻炎」,另一种鼻子过敏,受气候冷热变化、紧张压力、情绪、空气污染、内分泌等影响,而出现症状,查无抗原者,称为血管运动性鼻炎,通常在早晚受寒,出现鼻塞、打喷涕、流鼻水,或进入一个稍微冷或稍微热的环境,就开始流鼻水。

如何治疗鼻过敏?
中医在治疗方面,根据症状,可分为脾肺气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等。
1.脾肺气虚:出现稍遇风寒即鼻塞、鼻流清涕、喷嚏频作,兼有短气懒言、食少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可治以玉屏风散及参苓白术散等。
2.脾肾阳虚:出现稍遇刺激喷涕频作、鼻塞、流清涕,兼有畏寒、四肢容易冰冷、腰酸、夜间频尿、胃口不佳、便溏等症状。可治以八味地黄丸及参苓白术散等。
3.肝郁脾虚:打喷嚏、流鼻水、鼻塞受情绪波动影响,兼有焦虑紧张、胁痛、腹胀、胃口不佳、排便不畅或胸闷等症状。可治以逍遥散或柴胡疏肝汤等。

桂枝
来源:樟科常绿乔木桂树的嫩枝。
性味:辛甘温。
功能:温经通脉、发汗解肌、助阳化气。可用于风寒感冒、关节痹痛、胃冷痛、经闭、水肿。

适合哪些人?
1.虚寒性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早上一起床就打喷涕、流鼻水、鼻塞,中午好转,晚上又开始打喷涕、流鼻水、鼻塞。
2.鼻子过敏,吹到冷风就鼻塞、流鼻水,或肠子敏感,吹到冷风或受寒就想排便的人。
3.风寒湿痹痛,天气由热转冷时或下雨前就会出现筋骨酸痛的人。
4.脾胃虚寒或喜喝冷饮,导致容易胃痛、胀气的人。
5.天冷受寒,出现头痛,恶寒发热的人。

食用禁忌
桂枝性较温热,风热感冒出现喉咙痛、口渴的人,及燥热体质的人,容易口干舌燥、便秘大便硬,火气大的人,及肠胃有热,出现胃不舒服、易饥、口渴、便秘的人,不宜服用。

食谱作法


桂枝白芍瘦肉汤
材料:桂枝2钱、白芍2钱、东洋参片、红枣6颗、生姜4片、瘦肉10片。

※桂枝就是肉桂的嫩枝,它是制作卤味及姜母鸭时经常使用的药材,气味香,性味温燥。白芍性味微寒,可以缓和桂枝的温燥,搭配起来便能久服。

※东洋参属于温性。若想换用其他人参,价格较高如太极参、高丽参,价格较平实如吉林参、石柱参,都能有不错的效果。


做法
1.将肉片以热水汆烫。
2.肉片及所有药材放入一个大瓷碗,加入3碗水,放入电锅炖煮半小时。
3.加几滴米酒调味,若给小孩食用,米酒可酌量减少。

吃法
1.可在晚餐时一并食用,吃肉喝汤。
2.本道食疗可祛除寒气,吃完快则一天,慢则数日,过敏症状即会改善。体质恢复之后,只需久久吃一次做为保养即可。

文章出处:《五代中医 救命养身帖》

【延伸阅读】

最权威的医师教妳  S曲线 塑身毛巾操

家传五代中医的救命养身帖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现在开始,别再吃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