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作於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作者是與莎士比亞齊名的湯顯祖大師,而《牡丹亭》它是湯大師的巔峯之作,在思想和藝術上是達到了湯顯祖戲劇創作中的最高水平。

《牡丹亭》描寫的是杜麗娘、柳夢梅的戀愛故事,作品所揭示的主題是人類經久不衰的婚姻與愛情。不過,我在上學時還背過它的這一主題思想的積極意義,那就是《牡丹亭》明確地表現了「情」與「理」的矛盾鬥爭。這是湯顯祖反對封建禮教、反對虛偽理學的鬥爭精神的藝術再現。

正如作者在《牡丹亭題詞》中說:

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 所可盡。自非通人,恆以理相格耳!第雲理之所必無,安知情之所 必有邪!

作者在《牡丹亭》中,就是在「情」與「理」的激烈的戲劇衝突之中,描寫了杜麗孃的理想性格。《驚夢》《尋夢》《診崇》《寫真》《鬧殤》《魂遊》《幽媾》《歡撓》《冥誓》《回生》幾齣戲中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杜麗娘因情成夢,由夢而死,由死到生的鬥爭過程,杜麗娘不滿包辦婚姻,她強烈追求自己的戀愛自由,而那也是一種超越生死的力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從整個藝術作品來看,《牡丹亭》仍然未能突破兒女情長的愛情婚姻的俗套,而鬼魂神道,輪迴轉化更是大大渲染了宿命論,《冥判》《魂遊》《幽媾》《歡撓》《冥誓》《回生》等,看著這些篇目,我們想到的更多的是《聊齋》。


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生於1550,卒於1616,字義仍,號若士,海若,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他是中國古代繼關漢卿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戲劇家。他的戲劇創作現存主要有五種,即「玉茗堂四夢」(或稱「臨川四夢」)及《紫簫記》。「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這四部作品中,湯顯祖最得意,影響最大的當數《牡丹亭》。史贊曰:「為官不濟,為文不朽。」詩文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殘)、《玉茗堂文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