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丹麥電影,《狩獵》,冷得就像北歐的天氣一樣,讓人無法呼吸。

一個小女孩因為喜歡讓一個負責幼兒園的男人帶她玩,她隨口編了一個謊話——這個男人有性騷擾的嫌疑。

她以為這只是一個可笑的謊言,可是當所有人從最初的半信半疑,到最後的都深信不疑的時候,小女孩說這只是隨口瞎編,但是,沒有一個人相信這是女孩的瞎說。

在我們所有人的判斷裏,孩子是弱者。而弱者是需要保護的。更可怕的是,我們都以為弱者是無錯的。

男主人公失去了尊嚴、信仰,雖然最後被無罪釋放,卻永遠失去了平靜的生活。影片的最後,一個躲藏在暗處的人,對他射出的那一槍,告訴我們沒有人在心裡原諒他。只是因為小女孩說的那句話,他在所有人的心裡已經成為變態、魔鬼。

我們很少關注孩子為什麼會撒謊。其實,兒童「說謊話」的種類很多,包括:想像謊話、願望謊話、無知謊話、辯解謊話、方便謊話、吸引注意力謊話、復仇謊話、以及欺騙謊話等等。

簡單來說,孩子的大部分謊言來自想像、願望、遊戲和無知,偶爾有出自辯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

也許是為了不被懲罰,也許是為了取悅別人,也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也許,僅僅只是本能的逆反心理,孩子們隨口編下一個謊話,至於後果,遠不是他們能想像得到的。

5月10日,上饒五小的10歲小學生劉某,被女同學的父親王某,當著全班60餘人的面刺死。起因是王某聽女兒說自己天天被同桌劉某欺負,捱打一年多。

這樣的悲劇已然令人心驚,更令人心驚的是,網上居然有許多家長評論:「如果有人欺負我的女兒,我也要讓他死......」

許多評論都在說,這是炙熱的父愛,父愛如山......

然而,這所謂的「父愛」,真的令人細思極恐啊!

澎拜新聞公佈了被殺男童父親接受採訪的視頻,男童父親稱案發前,老師從未與其反映過孩子霸凌女同學的事情。男童父親要求校方聯繫,與女同學家長當面溝通解決問題,老師說,這個女同學父親有家暴傾向,連老婆女兒都打,沒辦法坐在一起溝通。

事實上,這兩個孩子同桌僅僅才三個月,並不是一年多。

在警方通告還未出來前,大家就已經認定校園霸凌是悲劇源頭,將自己代入到被霸凌的弱者角色中去,對校園霸凌的惡勢力恨不能除之而後快。

真相究竟是怎樣呢?

有該班學生的家長在網上發帖稱,這個男孩雖然比較好動,但是非常有禮貌,和女孩兒關係挺好,只是因為頭一天兩人玩的比較高興的時候,男孩子摟了一下這個女孩的肩膀,親了她臉一下,她爸就在家長羣裏說要報復男孩兒,並且不給男孩兒家長溝通的餘地。

不知道案發前,女孩兒怎麼跟父母說起這件事,說的時候真實的心情又是怎樣,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後果並不是她想要的。

悲劇過後,她該怎樣與同學共處,繼續校園生活?這巨大的陰影將會蒙上她稚嫩的心靈,久久不散,今生怕都無法安寧。

不僅是她,那目睹命案現場的60多個孩子該怎樣驅散心頭的噩夢?

更可怕的是,網上居然有那麼多的人為這個殺人兇手叫好,我們甚至連警方通告都等不及,就想扮演除暴的「正義之士」,對所謂的「校園霸凌」以牙還牙。

男孩兒在昏迷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有。

我們的社會究竟怎麼了?這樣大的戾氣到底從何而來?

柴靜在《看見》中說,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事實上,真相也常常被集體的憤怒掩蓋。

理性最寶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