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的国君,有些因为某些过失,所以在历史中评价很差。像是:曹操......。但是他们并不是只有过失,没有功劳,只是观点问题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三国志上并无小名之记载〉。曾在任洛阳北都卫时,棒打宦官的叔父,他不怕权贵,秉公执法,在当时闯出了名堂。当时很流行评论人士,太尉桥玄看到曹操,便说他是个主宰天下的英雄。〈月旦评〉许邵曾说:「你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志无记载〉这句话,成了千古名句。

      曹操很看不惯西凉军阀董卓任意的废汉帝、弑皇帝,于是在家乡陈留举兵,武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文有:陈宫、戏志才,以及文武双全的鲍信。并且号招了其他英雄响应他的行动,一起讨伐董卓。但是各诸侯进军洛阳〈今河南洛阳〉时,皆无战斗意识,整天沉浸于声色犬马中。曹操提议盟军追杀董卓,众诸侯无人响应,曹操便自己带著他的军队出征,遭到董卓设下的伏兵攻击,遭到大败。〈若这时再去追杀,可能会胜利,因为敌方打胜一仗,便会除去后面的伏兵,这时在进行追击,董卓军无防备,方可大胜。但由于曹操打了败仗,兵剩余不多,无法再次追击〉。

      后来曹操在兖州东山再起,收服了黄巾军三十万人,编制成了曹操的重要部队〈青州军〉。将汉献帝迎入颖川〈今河南许昌〉,并在许都〈许昌〉建造宫殿。这时人才方面,文有:荀彧、荀攸、程昱〈原名程立〉,武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许褚、典韦、于禁、乐进、李典、徐晃。

      曹操在消灭了吕布、刘备后,刘备去投靠袁绍,在于刘备极力劝说下,袁绍决定攻打曹操,袁绍所派出的大将:颜良、文丑,都被曹操新收服的降将〈关羽〉所斩杀。袁绍不甘心,于是渡过黄河,想与曹操来个大决战。虽然袁绍的兵力在于曹操的七倍,但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估计曹操能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首先,袁绍建起了土丘,并用弓箭攻击了为于低处的曹操军。曹操采纳了谋士刘晔之计,制造出许多的抛石车〈霹雳车〉,反攻袁绍军。袁绍又挖掘了地道,曹操则挖了长沟。僵持了一段时间,曹操的粮食快不够了,一封写给留守许都的荀彧的催粮信被袁绍的谋士许攸拦下了,许攸建议袁绍分兵攻之,一支军队攻向许都,另一支则继续打官渡。

      袁绍的手下是派系林立,那时有人向袁绍告状说:许攸收了红包。袁绍勃然大怒,把许攸赶出去,于是许攸跑去投奔曹操,曹操还来不及整理好衣冠,匆匆忙忙的跑出来迎接他。〈曹操与许攸其实是旧识,曹操会匆忙的迎接他,可能是许攸知道了袁绍军许多的机密吧!〉果然,许攸就跟曹操说:袁绍军的粮食都储藏于乌巢,曹操当机立断,部分兵马留守大本营,自己则带著一些特种部队去偷袭曹军作梦都会梦到的地方〈乌巢〉。

      乌巢的守将是淳于琼,这个人虽然是有经验的老将,但爱喝酒,喝完酒就打士兵〈这点跟张飞蛮像的〉。曹操到了乌巢,便放火攻之,因为曹操伪装的是袁军支援部队,乌巢守兵被杀个措手不及,大败。

      袁绍的手下猛将:张郃、高览建议袁绍带兵救援乌巢,但袁绍却选择去打官渡。他认为曹操带兵偷袭乌巢,其大本营无防备,可趁虚而入。袁绍不知道曹操会派军队防守官渡,军队也遭到大败。带兵偷袭官渡的将领:张郃、高览,遭到原本支持带兵攻打官渡的郭图谗言影响,转而投向曹操。

      袁绍大败而逃,曹操的部将拿给曹操一叠文书,是在战争期间与袁绍通信的部将之文书。曹操把这些信给烧了,他了解:将来打天下还是要靠大家的帮忙,若现在处理这些事物,将会自毁长城,一定很快就会被消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