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订2009年通车,却因机厂用地发生问题而不断延期的新庄线

终于在2012年初正式营运

同时也让新庄、三重地区的居民多了一条对外交通的选择

IMG_5620.JPG  

 

中和线、新庄线、芦洲线同属橘线的营运范围

中和线于1998年与淡水线台北车站-古亭段同时通车

后来二期路网橘线加入新庄线、芦洲线

芦洲线的地位属于新庄线的「支线」

也因此,市区段(大桥头-古亭)原本全部称之为新庄线

但后来新庄线由于回龙机厂遭乐生案影响而延宕5年

在2010年时,芦洲线与新庄线市区段(大桥头-忠孝新生)先行通车

为了方便辨识,大桥头-忠孝新生段跟著称为芦洲线

 

而此时被乐生案延宕的新庄线,台北捷运则因供电等问题

坚持要在回龙机厂完工后方能进行营运

最后,台北捷运同意乐青的提案

大桥头-辅大路段先行通车,由芦洲机厂及中和机厂进行供电

辅大-回龙段则继续延期至回龙机厂完工

新庄线通车后,市区段跟著全部更名为「新芦线」

却也引发了「新」字代表地区混淆的情形

(大台北地区「新」字的地名包含新庄、新店等地)

 

新庄线在台北桥与芦洲线分手后

新北市段所走路廊大致沿著台一线重新路、中正路

这段路也是清朝时期铁路台北-新竹段行经路段

要说新庄线是清朝时期铁路在地下重现应该也不为过吧

A1.jpg            

01▲2012/01/05新庄线通车路段

 

新庄线通车后,比照芦洲线办理为期1个月的免费试乘活动

本系列记行文将由辅大端逐一写回市区

由新庄区内的路段(辅大-头前庄)开始纪录

辅大_头前庄.JPG        

02▲手绘版新芦中和线(暂称)营运路线

 

 

O1 辅大站 Fu Jen University Station

 

辅仁大学位于辅大站的西北方,辅大站也因此得名

原本命名为「辅仁大学站」,但在后来考量当地民众的用词后,将站名简化为辅大站

 

辅大站的出口外观采用阶梯式造型

一号出口位于辅大校门口不远处,不少辅大生利用此出口进出捷运站

出口前便是公车停靠站,在回龙-辅大通车前,可以在此站转乘公车前往

也奠定了一号出口的人潮
 IMG_5577.JPG  

03▲辅大站一号出口及出口前公车停靠弯

 

二号出口位在与中正路平行的福营路上

要前往中正路时要跨越狭小但车辆多的福营路

在探访时,看到了许多人不等待人行号志而直接闯红灯

使这个出口变的危险了不少

IMG_5574.JPG  

04▲辅大站二号出口,开在福营路旁

 

IMG_5579.JPG  

05▲辅大站四号出口,配合通风井倒也产生了一种建筑上的特殊美感

 

由一号出口进入站内,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公共艺术「真善美圣」

真善美圣由辅仁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林文昌制作

是一个陶瓷马赛克、锻铁件等复合媒材制成的作品

放置在人潮汹涌的一号出口前

让通勤族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多了点品味艺术的机会

但却也使拍下整幅画的工作变得更艰困

IMG_5576.JPG  

06▲真善美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比较稀少的时候拍下

 

辅大站内另一件公共艺术则放置在地下一楼穿堂层的付费区外

是绘制于清朝康熙时的北台湾舆图

诉说了康熙年间新庄(当时称武膋)的风情

但由于剪票口位在站体两端

使得大部分人一进入车站便直接过剪票口进入月台

这幅画静静的待在冷清的角落,等待著下一位偶然路过的旅客

IMG_5585.JPG  

07▲北台湾舆图

 

新庄线、芦洲线及其他二期路网路线

为了旅客安全,在月台均装设全罩式月台门

原本在一期路网地下段中至于月台轨道对面的广告灯箱

到这里却因为月台门阻碍视线,变得无处可放

有鉴于此,广告改设在出口长廊旁

在辅大站,二号出口的广告就正对著从化妆室出来的人们

IMG_5580.JPG  

08▲置于出口长廊上的广告

 

IMG_5573.JPG  

09▲辅大站二号出口旁广告及化妆室

 

二期路网舍弃了一期路网中常见的月台层挑高

虽然使月台层变得较有压迫感

但却让穿堂层更加宽广,有助于容纳人潮

同时,月台及穿堂也变得比较明亮,不会有一期路网中较为阴森的感觉

IMG_5582.JPG 

10▲宽广的穿堂层

 

IMG_5588.JPG  

11▲明亮的月台

 

在现行营运模式中,新庄线离峰约8分钟一班车,尖峰时则约3~5分钟

尖峰时段,常常可见到列车进站后不久即出站

不像其余高运量终点站,列车往往停个2分钟以上才开走

此乃由于新庄线之横渡线较接近新庄站,而非辅大站

所以从辅大站到横渡线之闭塞区间较长,列车必须进站后马上出站以维持正常班距

A0.png  

12▲轨道配置图。转自http://mgws.dyndns.org/FILE/Track/Track%20Map%20of%20TRTC.png

 

 

 

O2 新庄站(新庄庙街) Xinzhuang Station(Xinzhuang Temple Street)

 

新庄站位在新庄最热闹也是最早开发的地区新庄庙街附近

因此,新庄站的副站名命为新庄庙街

清朝时期刘铭传铺设的也曾于这里设置海山口车站

IMG_5592.JPG  

13▲新庄站,副站名新庄庙街

 

IMG_5608.JPG  

14▲新庄站月台

 

由于车站设置于新庄的闹区,地面土地已饱和

故仅配置两座出口,位于付费区的西侧

一号出口与新庄区卫生所共构

比较特别的是出口有两段电扶梯,在两座电扶梯之间的是一座很短的楼梯

想由此出口出站,是必是要爬楼梯强身健体!(前提是不搭电梯XD

IMG_5605.JPG  

15▲与新庄区卫生所共构的一号出口

 

IMG_5597.JPG  

16▲一号出口下层电扶梯与楼梯被墙壁隔开

 

IMG_5598.JPG 

17▲一号出口「强生健体」楼梯

 

二号出口规模比较大,配有两座电扶梯及一座楼梯

出站后的右侧即为新庄国中的校舍

不晓得此出口是否有向新庄国中借地呢?

 

出口造型上,屋顶为白色版砝琅板

面中正路的一侧则为玻璃帷幕

新庄国中侧的墙上面写了大大的「新庄站」三字

IMG_5602.JPG  

18▲二号出口规模颇大

 

IMG_5599.JPG  

19▲坐落在新庄国中旁的二号出口

 

IMG_5606.JPG  

20▲二号出口后方的电梯及通风井,旁边的公车停靠弯目前没有利用

 

IMG_5603.JPG  

21▲墙上的「新庄站」三字

 

新庄站的公共艺术有一件

是位在付费区外二号出口旁的「编织梦」

以新庄当地的纺织工业为主轴

利用彩色玻璃嵌版排列,再以光纤作为灯泡

另外,自动购票区的地板上还有一个座标

除了为平常单调的地砖带来了点变化,也为旅客标示出方位

IMG_5601.JPG  

22▲二号出口旁公共艺术「编织梦」

 

IMG_5595.JPG  

23▲自动购票区地板上的座标

 

新庄站的剪票口位在站体西侧

也因此,穿堂层的东侧显得非常冷清,仅有一间化妆室

在这里,台北捷运在墙壁上动了点手脚

使平常平面的墙壁多了点凹凸的感觉

下次若有幸经过新庄站,别忘了留意四周

惊喜可能就位在你身旁

IMG_5594.JPG  

24▲新庄站一字排开的剪票口

 

IMG_5593.JPG  

25▲穿堂层东侧冷清的站体

 

IMG_5607.JPG  

26▲特殊的墙面设计

 

 

O3头前庄站(台北医院) Touqianzhuang Station(Taipei Hospital)

 

头前庄站位在中正路及思源路口旁,近大汉桥及台北医院

未来将于环状线将在此设站,使头前庄站成为众多转乘站之一

在新庄线未通车前,许多路公车由此上大汉桥到达板桥新埔站方便新庄地区民众转乘捷运

IMG_5629.JPG  

 27▲头前庄站,副站名台北医院

 

一号出口位在中正思源路口,天花板采用玻璃,白天时可自室外采光

侧边由砝琅版及花岗岩构成,与天花板玻璃连成一气,建构出弧形的外观

出口前有小广场以及通往台北医院的地下道

不过未来环状线在此设站后,此出口应该会成为转乘点

届时,不晓得一号出口会不会改建,而广场会不会拆除呢?

IMG_5620.JPG  

28▲头前庄站一号出口

 

IMG_5621.JPG  

29▲一号出口前广场及地下道

 

二号、三号及四号出口的造型与新庄站二号出口相似

不过头前庄站的玻璃帷幕设计得较有弧度

同中取异,让同一个设计款有了不同的风貌

IMG_5617.JPG  

30▲二号出口

 

IMG_5616.JPG  

31▲三号出口。由此可以看出侧面的弧度

 

IMG_5627.JPG  

32▲四号出口及旁边的铁门。不晓得这个铁门内未来是做为何用?

 

除了站体本身的四座出口外

为了连结台北医院,设置了跨越思源路的地下道

地下道可由穿堂层一号出口旁进入,也可从广场进入

广场上地下道出口与二三四号出口造型相似

但却少了侧面的玻璃帷幕

若没有仔细的看,可能就会将他误认为头前庄站的出口呢!

IMG_5623.JPG  

33▲位在一号出口旁的地下道

 

IMG_5619.JPG     

34▲仿造其他捷运出口的地下道出入口

 

头前庄站虽然没有设置公共艺术

但在月台门后方及穿堂墙壁和天花板上设计波浪意象

自动购票区的地板上也放置了与新庄站相同的座标

IMG_5611.JPG  

35▲隐身月台门后的波浪意象

 

IMG_5613.JPG  

36▲穿堂层由金属制成的波浪

 

IMG_5626.JPG  

37▲穿堂层天花板的波浪。在不抬头的情况下很难察觉到

 

IMG_5615.JPG   

38▲位于头前庄站的座标


此外

穿堂层和月台层中间还夹了一层楼

但环状线在头前庄采用高架兴建,所以这一层楼的空间变得有点暧昧

不晓得是因为中间有沟渠经过还是什么特殊原因

在穿堂层内有一座交错的楼梯通往月台层,以增加因为楼层问题而比较少的楼梯

(注:头前庄站设计为民防月台,故开挖较深)

IMG_5628.JPG  

39▲由月台层向上拍摄穿堂层,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间空了一层楼

 

IMG_5612.JPG    

40▲螺旋式交错楼梯

 

IMG_5631.JPG  

41▲楼梯的底部。上方还有一个180度的转弯

 

 

行笔至此,新庄线还有三重区的四个车站尚未探访

纪录当天是在放学后抽空前往

为了赶时间,有些地方可能有些许疏漏

第一次写记行文,如果哪里有缺失请不吝指教

 

《待续》

 

台北捷运新庄线 先啬宫-台北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