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靠虚拟货币赚钱吗?央行总裁杨金龙提出六大疑点

虚拟货币已成为全球最夯的议题,不少人都想借此赚大钱,你也想投资吗?来听一听央行总裁杨金龙最新的说法,就知道虚拟货币在台湾的「钱」途。

「虚拟通货(货币)还不能取代现行通货!」央行总裁杨金龙今天(8/7)早上在「2018金融科技生态系领袖峰会」发表演讲,讲题为「虚拟货币与数位经济」。

这是他第二度发表虚拟货币演讲,前一次是在今年元月,杨金龙还是央行副总裁、尚未接任央行总裁之时。当时,他释出「央行研拟发行法定数位货币」「已成立网路金融工作小组、数位金融研究小组」等重要讯息,态度颇为开放;但今天的演讲态度却大翻转,回到严正的监管立场,大谈虚拟货币的弊病。

杨金龙大约半小时的演讲,主要分为四部分。首先,他指出数位经济与数位科技的崛起,引发对虚拟通货(货币)的期待,2005年数位经济占全球经济产值比重只约15%,但预估2020年比重将达25%。

不过,他指出,虚拟通货及ICO(虚拟货币初次发行)规模仍不及实体经济。统计至今年七月底,虚拟通货大约有1700多种,但市值只约2930亿美元,ICO的募资金额只214亿美元,跟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预估的2018年全球GDP产值87.5兆美元比起来,规模还太小。

「虚拟通货充其量只是加密资产,而非货币,无法取代法定货币!」杨金龙认为,虚拟通货还不能取代现行货币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信任基础不够。

他讲了一个故事。话说1830~1860年的美国自由银行时代,当时银行林立,自由发行了将近8000种银行券,那些自行发行银行券的银行被称为「野猫银行」,但却发生许多发行者破产倒闭的事件,那些银行券瞬间成为废纸。

货币自由发行年代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在1913年催生了美国联准会(FED),一统货币发行权。然而,现在虚拟货币兴起,货币发行又走向了「去中心化」,法定货币地位受到挑战。

身为央行总裁的杨金龙,有别于上次相对开放的态度,此次一口气点出虚拟通货的六大问题。首先是虚拟货币通常是限量发行,其货币供应量无法调节;第二、价格波动太大;第三、交易过程耗时,效率低且耗能,例如目前的挖矿耗电量已相当于瑞士全国用电量;第四、虚拟通货的频繁「硬分叉」(hard fork),会造成货币贬值;第五、去中心化发行,无权责单位,消费者求偿无门;第六、容易被不法人士利用,诈骗事件频传。

因此,全球主要经济与金融机构多不认可虚拟通货的货币地位,像是G20在今年三月财长及央行首长公报上就称呼虚拟通货为「加密资产」(crypto assets),而我国央行则在2013年即称呼虚拟通货为「虚拟商品」。

那么,成为法定货币要有哪些资格?杨金龙点出一个受信任的法定货币必须具备三大功能,包括「交易媒介」「计价或记帐单位」与「价值储藏工具」。

虚拟货币与数位经济风起云涌,杨金龙也谈到央行将有六大工作重点,首先是确保民众对新台币的信任,并施行有效的货币政策,以维持国内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第二、持续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持续以新技术改善支付系统;第三、认同国际间多数央行对发行数位货币宜审慎的看法,他说目前央行发行数位货币仍在构思阶段,因为必须解决三大问题:「技术与资安」「政策层面问题」「使用者隐私保护」。

第四个工作重点,则是支持将虚拟通货交易服务提供者,纳入既有的监管体系;第五、鼓励DLT(分散式帐本技术)应多与实体经济应用案例联结。最后,杨金龙表示「现金支付仍不可或缺,商家不得拒收现金!」因为多元化社会仍需考量数位落差的问题。

尽管行动支付进展快速、无现金社会思潮当道,但杨金龙一句「不得拒收现金」的铁腕宣告,也暗喻了央行捍卫既有货币体系的决心。

本文转载自远见杂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