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俄國是大北方戰爭的最初參與國之一,同時也是最後一個取得和平的勝利國。在大北方戰爭爆發時,人們對俄國軍隊在戰爭中的軍事價值並不抱以希望,其影響預計會很小。許多人認為俄國幾乎不屬於歐洲,它的軍隊是亞洲的暴民,而不是真正的軍隊。俄國在1700年的納爾瓦的災難性開幕戰似乎證實了這種印象。許多人包括瑞典國王,都認為俄國軍隊可以被安然的忽視。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納爾瓦戰役結束後的幾年裡,俄國軍隊習得了自己的戰鬥技能和經驗。俄軍在波羅的海國家打了一場成功的戰役,在波蘭協助了自己的盟友,並與守衛芬蘭的瑞典軍隊發生了激戰。所有這些都有助於將軍隊建設成為有效的力量。當瑞典於1708年和1709年入侵俄國時,俄國軍隊遭受了巨大的考驗。但彼得於1709年在波爾塔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並在不久之後迫使瑞典的主力軍投降。

波爾塔瓦戰役改變了俄軍的聲譽,幾乎也贏得了整場戰爭,儘管最終打敗瑞典仍需要很長時間。

插畫《彼得大帝的俄羅斯軍隊》(The Russian Army of Peter the Great),由插畫師米切爾·諾爾特(Mitchell Nolte)繪製,收錄於書籍《大北方戰爭概略》(Great Northern War Compendium)。


彼得大帝的第一項軍事改革便是對軍裝的換新和軍備的重整。在亞速海和納爾瓦的高大圍牆的封堵下,大部分俄國軍隊仍穿著紅色長衫,但已經縮短了衫面,總體而言是非常舒適的。但在納爾瓦的「尷尬」之後,這位君主開始果斷地將他的軍隊「歐洲化」。

彼得與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二世結成的「反瑞聯盟」極大的影響了俄國的第一批新式軍隊。由於軍服的款式,俄國士兵從「德國人」中獲得了很多寶貴的財富。但是,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團(Преображенского)和謝苗諾夫團(Семеновского)的衛兵仍然是軍隊的典範,他們於1693年由年輕沙皇的有趣部門組成。總而言之,俄國步兵的軍服發生了變化——彼得的一位普通步兵穿著一件布料製成的「卡夫坦」(кафтан,一種長袍大衣,其主要用來當做外套,衣長到腳裸處,為長袖),這種「卡夫坦」通常是深紅色的,且紅色長袖為歐洲風格的樣式,每個紅色袖子上有4個大銅紐扣。這件長袍大衣處也繫上了十幾個與此相同的紐扣,並且在左肩上系了一條夾著彈藥包的細長的猩紅色肩帶。在「卡夫坦」之內,穿著帶袖或無袖的馬甲,並帶有小紐扣,再之內穿著一件白色襯衫。褲子由布製成(騎兵的褲子由駝鹿皮製成),長至膝蓋,帶有同樣的弔帶紐扣。軍隊還配備了長絲襪,以及帶有紐扣的大圓頭鞋。在行軍和守衛任務時,俄國步兵會穿上高挑的寬領靴,在惡劣天氣和嚴寒的情況下,還會穿著厚實的雙層衣領披風斗篷。俄國步兵的彈藥包是由一個帶扣厚實皮革吊繩掛於背部,還有一個帆布或皮革袋背包以及一個攜帶刀具的皮革肩帶,可在其中插入一把銳劍或「刺刀」(багинет,一種寬而長的卡口刀)。

俄國士兵裝備著笨重的前膛燧發槍,其要將一個紙制包囊塞填入槍管中。這個紙包囊包裹著一發子彈和與之相匹配的火藥。起初,被紙包住的子彈要用牙齒咬開,多餘的火藥和葯筒的遺物會被放入後備箱里。然後,子彈與其另一半的殘骸一起被推彈桿壓入槍管里,整個裝葯會被推彈桿緊緊塞住。而整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並且通常在第一次齊射後,要讓器械冷卻之後才能繼續使用。

除了一些細節之外,彼得的所有衛兵和部隊的外表都相得益彰。因此,通常情況下,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團穿著紅綠相配的「卡夫坦」,而謝苗諾夫團則是紅藍色,但在普通軍隊方面卻沒有這樣的規定。因為這種布料是從國外進口的,很難找到統一的制服顏色比例。

除了普通士兵和軍官的制服之外,他們還會有系一個領結,有白色的(為指揮官所有)、黑色的、紅色或綠色的(最為普通的)。它被系在脖子上,兩端都垂落在胸前。

現在我們來談談彼得軍隊里的軍官們。她們非常的與眾不同,可以說是軍隊中的異類。傑出榮耀的波雅爾(бояре,沙俄一貴族階層的人員,在封建時代地位僅次於王公,後在10-17世紀表示僅次於沙皇、親王和王子,最終在1711年被彼得大帝推動他的政府和行政部門廣泛改革時被廢除了)、王公大族、貴族們反對的來自鄰國的僱傭兵、來自社會底層的人員、甚至是農間耕作的農民以及那些曾是普通士兵的人都可以為獲得官級而戰鬥。當然,他們的經濟狀況是明顯不同的。有些人可以用昂貴的面料來縫製自己的軍服,用鍍金的金屬絲來裝飾槍械和馬具。而占多數的其他人所擁有的薪金僅來自於國家的發配,他們更樂於存起來,而不是闊綽地花掉。因此,制服和裝備的差異很大。

士官的與二等兵的三角冒相比有所不同,士官的三角冒上有金色花邊,綉在短暈圈上。而高級軍官(指少尉、中尉和上尉,具體而言還有在少尉之上中尉之下的「次中尉」[подпоручик,彼得於1703年引入俄國軍隊中的軍銜],在中尉之上上尉之下的「中尉長」[капитан-поручик,1798年被改為參謀長])在相同金織帶的形式上有所差異,但都穿著有金織物的長衫和馬甲,這些金織鑲在口袋邊緣處和袖口處,以及手套領口處。紅色或白色的羽毛和羊毛線會被系在三角帽上。他們還會有胸飾物——護喉甲掛在脖子上,在新月形的胸徽上描繪著代表皇室的皇冠和聖安德魯十字勳章。衛兵的胸飾物的棕櫚樹枝框架處也有為「1700」和「19」的題字。他們在1700年11月19日與納爾瓦附近的瑞典人的戰鬥中始終保持著堅定的抗爭決心。

在前線作戰的衛隊和軍隊的指揮官會身戴深三色絲線(為俄國國旗的著色)織成的配於劍上的系索(劍結)。高級軍官為銀緞,參謀人員(штаб-офицеров,或者說是「外勤幹事」)——專業軍工人員、中校和上校——都是金鍛。

起初,俄國軍隊的步兵團是由10支更小的燧發槍團(Fusiliers,17世紀時法國軍隊中用燧發槍作武器的步兵,「fusil」在法語中便是一種燧發槍,但這個術語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間裡所稱呼的對象不同,可以指守衛大炮的步兵,各種精銳部隊或線列步兵。在俄國,燧發槍團最初用於掩護火炮和輕型步兵。另外,要與火槍手區別開來)組成的連組成的。在1704年後,組成團的連數減少到9個(其中8個是燧發槍連,1個是擲彈兵連)。根據步兵團在1711年的規定,在每個步兵團里要有4個由燧發槍團組成的連,這4個燧發槍團組成的連在組成一個營,共4個這種營,同時還有幾個(1到3)獨立的擲彈兵連。

在1716年的規章中,每個燧發槍連包括4個排——4名軍官、10名軍士、144名士兵、2名鼓手、一名軍醫和一名傳報員(燧發槍連的組成人員)。

俄國士兵的圓滿訓練至少受到兩種情況的阻礙。首先,幾乎是普遍的文盲新兵——無法分清左右的農家子弟;其次,往往是隨機招募的外籍人員的品德低下和能力素質偏差。

但是,訓練指揮人員的問題得到了相當巧妙的解決:武裝衛兵團獲得了兩個等級的優勢。當從衛兵轉入陸軍服役時,此名中尉會自動晉陞為上校。這並不會讓他感到什麼內斂,但是軍隊隊伍卻獲得了一位經驗豐富的作戰官員。

普通步兵的訓練從軍訓開始——沒有通過訓練,就不可能控制或操縱槍支和瞄準射擊以及裝填彈藥。在歷史學家阿拉·貝古諾瓦(Alla Begunova)的觀點中,起初這名士兵會被教導個人的戰鬥技巧——團隊協作、行軍步履、作戰演習和最後的用槍技術。只有在這些新人達到與職業士兵可靠的同化之後,他們才會繼續被分組訓練。首先作為「下士」麾下的一部分;然後被分到排,再進一部分到連和營里。下一步是學習射擊(齊射)。根據線列戰術的規定,當戰鬥前的陣型合併成兩排,整個單位可以向敵人開火時,所謂的「邊緣隊伍」(指前排士兵)便可進行有效的射擊。在1701年到1704年間,俄國步兵縱隊為6排,橫隊為3排。之後,縱隊上升到8排和橫隊隨之增到4排。指揮官會下達命令:「一半的二等兵到右邊(或左邊)排成列隊!」他們也可以組成了陣列(通過命令:「全體向右列隊!」)。這使得增加機動性和靈活性成為了可能,因為在崎嶇的地形上橫隊(4排)比縱隊(8排)更易發揮優勢。

俄國普通步兵一覽:

1.卡普斯箍蓋帽(Карпу,事實上,這是源於瑞典的一種帽子,在大北方戰爭中,瑞典士兵普遍佩戴)。

2.便帽(Шапка),類似弗里吉亞無邊便帽,是舊時俄國火槍手頭帽。3.「賽彌亞迦」(Сермяжный,一種純羊毛手工布或自製的粗糙厚布)製成的新兵卡夫坦。當時在俄國沒有統一軍用的薄絨面外套。為了軍隊需要,俄國只能從英格蘭和荷蘭那裡購買。因此,新入伍的士兵只能從粗糙的廉價布料中獲取自己的軍裝。4.「巴約訥」式刺刀(Bayonet,17世紀法國巴約訥(Bayonne)的一場農民戰爭之中,當時的農民將小刀插入來福槍口內,用以襲擊敵人,此發明便以出現地命名)——刺刀的鼻祖。一種插管式刺刀。在進行混戰之前,它被插入槍管里,這樣可以當做長矛來使用。「巴約訥」式刺刀(長約60厘米)被證明是不方便的——在戰鬥中經常會從槍口上掉下來,亦或是卡在槍口上難以拔出——因此,它逐漸被緊連槍桿的插座式三棱刺刀所取代。5.一個瑞典式皮革背包,帶有一個藤蔓編織成的用於裝水瓶的背袋。

6.用絨墊或皮革製成的披肩背包,可用來存放彈藥。

1700年在納爾瓦的失敗清晰地突出了俄國本土貴族騎兵所固有的缺陷——缺乏訓練、毫不團結、無視紀律。彼得很清楚,沒有近代化的機動武裝騎兵,就不可能戰勝瑞典人。在1701年,再次以受聯盟薩克森軍隊影響為例,在俄國創建了12個龍騎兵團,而此前已經組建了2個龍騎兵團。這兩個龍騎兵團是在經驗豐富的德國軍官葉菲姆·格利特薩(Yefim Gulica)和安德魯·阿爾布雷希特·施納萬茨(Andrew Albrecht Shnevents)的指導下於1699年冬成立的,而這兩個龍騎兵團便分別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當然,恰恰選擇龍騎兵單位並非偶然。到18世紀初,「上馬步兵」已達到了頂峰,因為他們的同時代人稱他們有能力在馬背上行軍作戰。起初(按照悠久的傳統),新的軍團是以指揮官的名字來命名的。直到1708年,軍團的部分名稱才開始以組建的地名來命名。因此,在這裡列舉一批「優秀的」俄國龍騎兵團:

「莫斯科」團(Московский),舊稱「格利特薩」團(Гулица);

「基輔」團(Киевский),舊稱「施納萬茨」團(Шневенца);「諾夫哥羅德」團(Новгородский),舊稱「米歇斯戈沃」團(Мещерского);「三位一體」團(Троицкий),舊稱「克羅波托瓦」團(Кропотова);「阿斯特拉罕」團(Астраханский),舊稱「利沃夫」團(Львова);「西伯利亞」團(Сибирский),舊稱「阿斯塔菲瓦」團(Астафьева);「普斯科夫」團(Псковский);舊稱「諾維科夫」團(Новикова);

「聖彼得堡」團(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舊稱「波盧克瓦」團(Полуектова);

「切爾尼戈夫」團(Черниговский),舊稱「杜蒙」團(Дюмона);「維亞茲基」團(Вятский),舊稱「西比納」團(Зыбина);「下諾夫哥羅德」團(Нижегородский),舊稱「莫雷利亞」團(Морелия)。

通常,這些團由5個中隊組成,每個中隊由2個連隊組成。後者的組成為92名騎手、8名軍士(其中4名下士、一名軍械士[каптенармус]——負責軍中執法、訓練和軍備管理;一名掌旗官——軍旗持掌者;以及一名軍士長和一名初級少尉——領隊人)和3名軍官。每個團共計有1328名軍事人員和1300匹馬。團隊里的社會構成是很複雜的。在俄國的龍騎兵團中,許多人(包括二等兵和列兵)都是貴族,他們繼承了先祖的騎兵服役傳統。這些貴族騎手們還會帶走那些25歲至40歲的「免費」且「笨拙」的奴隸、平民和農民終身參軍入伍,無法逃避。許多前定居點和飼料場的龍騎兵騎手進入新的軍團並掌握了新的技能(此前,這些新手龍騎兵的薪水就是「食物」)。為了「改善馬匹品種」,沙皇下令在喀山、亞速和基輔建立新的種馬場。在北部地區,愛沙尼亞的一些馬的品種被用於運輸——馱槍炮、拉貨車等。

1711年後,俄國指揮部批准了新的軍隊人員配置。正規騎兵隊伍由30個龍騎兵團組成(每個團下轄10個連),以及3個擲彈騎兵團,此外還有3支非正規駐軍團。自1716年發布以來,「軍事章程」(Устав Воинский)對步兵進行了規範,而對龍騎兵的規範作用卻是有限的。在騎馬持刀近身搏鬥戰的指導中「對龍騎兵馬術的系統培訓作出了最為必要的解釋和簡要說明,該系統在此過程中希望上級軍官、其他上司和中士軍銜的人員能如示完成。」但是,這份章程還規定了每個人在職級中的職責和地位。一個軍團由4名高級軍官——上校級別的指揮官,一名中校級別的指揮官(作為副職),和一名負責作戰訓練的首席少校(премьер-майор,18世紀俄羅斯帝國軍隊的官員級別)以及一名處於副值的次席少校(секунд-майор,18世紀俄羅斯帝國軍隊的官員級別)。此外,還有一個小規模的(未委託的)參謀部。這個小總部的組成人員包括一名軍需官、一名法定審計師(аудитор,或稱「核數師」,通過司法程序產生)、一名軍醫和一名「里爾」(коновал,即「馬醫」,傳統上他們在俄國村莊從事治療家畜的工作)或一名職業獸醫,還有一名牧師以及一名行刑官。連隊的指揮官(通常為上校級別)位於整個隊伍的第一列的中間位置;連隊的副隊長——中尉位於第一列的右側或左側。另外兩名軍官——次中尉和少尉——掌旗官(「знаменосец」,源自舊斯拉夫語中的「прапор」,即「旗幟」之意)也位於第一列的一側或另一側。一般來說,一個騎兵連有三列縱深,每一列有30名騎手。

圖左為俄國龍騎兵團里的軍士;圖右為緬希科夫將軍,其便是龍騎兵出身,曾任龍騎兵團的首席軍官

俄國龍騎兵准尉

彼得的龍騎兵與燧發槍團步兵的差異不大,但穿著的是寬領馬刺漆皮靴,且其劍帶上掛的不是步兵使用的短劍,而是騎兵專用的利劍或者說是長劍(這種武器引自瑞典,瑞典語為「Pallasch」,主要是為重騎兵設計的白刃武器,刀片長約一米,筆直且配有馬刀附件,既可用於劈砍又可用於穿刺,既可以是單刃刀,又可以是雙刃劍,刀柄複雜)。龍騎兵在一條細長的吊索上掛著一個小肩包,裡面放著十幾個彈藥囊,這也不同於步兵的背包。燧發槍緊緊的邦定在龍騎兵的一條寬弔帶上,並將燧發槍的槍體插入龍騎兵的襯墊中——那是一套特殊的保護囊蓋(由軟質材料製成的用於保護物品的覆蓋物),附在馬鞍上。附著在馬鞍前面的保護囊蓋(或者說是皮套)插有騎兵的燧發手槍。在下雨和潮濕的情況中,龍騎兵騎手會用羊毛製成的吸水強的布麻袋蓋住燧發槍,並用花邊收緊。通常,龍騎兵會有1-2支手槍。但由於武器嚴重短缺(特別是在大北方戰爭的第一階段),因而,俄國龍騎兵經常會使用些「多餘的」(奇怪的、異常的)武器,或在戰場上拾取一些已怪異扭曲的刀鋒的外國刀來使用,甚至使用老舊的步兵武器——棍棒或斧槍。而軍官也沒有穿任何胸甲或護喉甲。對於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來說,即使是金銀飾豪華花邊也是奢侈品,通常他們僅戴有三角帽,綁著劍帶,穿著胸前弔帶和配有的手套。這與我們所想的截然不同:有羽毛裝飾的帽子,昂貴的布料製成的制服,充足的彈藥,鍍金的馬刺和馬具(瑞典軍官才有的享受)。

俄國龍騎兵軍官一覽:

1.1698年的俄國龍騎兵司令官像。

2.軍官的袖口、腰帶和綁鬆手套。3.1701年的高級軍官的胸甲,綁在肩膀之上的位置。4.1701年的司令官胸甲,連著卡夫坦和圍巾綁住。5.軍官的胸甲——「榮耀」(горжет)——通常與圍巾一起穿戴。為了防止「榮耀」在行動時偏移位置,其有時也會綁在卡夫坦下面。這樣的卡夫坦裝飾便會稱為「榮耀下的領口」。6,7.近衛龍騎兵的口袋花邊。8.軍官的鍍金紐扣。

對於龍騎兵軍官來說,一種在前線的別緻是帶著獎章(這個獎章本身也是別緻的)——一個護胸甲或印有「卡爾十二世」字樣的護喉甲,這是他們應得的戰利品。這種拾取戰利品的形式甚至受到了指揮官的歡迎和支持,因為它表明了騎手的個人實力和勇氣。

在1707年,彼得試圖組建第一支俄國的常規騎兵部隊。他參照了最好的樣本——匈牙利驃騎兵部隊——沙皇在1697年至1698年的歐洲之旅中參觀到了這種勁旅之師。與大名鼎鼎的特蘭西瓦尼亞顯貴拉科齊·費倫茨二世(Francis II Rákóczi,是匈牙利貴族和匈牙利起義的領袖,發動了歷史上的拉科齊獨立戰爭)和他的勇士——庫科茲士兵(Kuruc,稱之為庫科茲起義軍,是1671年至1711年匈牙利王國為了反對哈布斯堡統治的武裝起義,拉科齊獨立戰爭是其一部分)的相遇相識並沒有為彼得留下任何有益的印象。一名出生在塞爾維亞的人,阿波斯特·基西奇(Апостол Кичич)為彼得組建了一支由8名軍官和300名士兵組成的模範隊伍。這支隊伍主要由多瑙河地區的居民組成——弗拉赫人(也稱弗拉希人或瓦拉幾亞人)、特蘭西瓦尼亞人、匈牙利人和塞爾維亞人。在普魯特戰役中,輕騎兵並沒有以任何方式展現自己的實力,相反,所有戰場上的觀察者都注意到了庫科茲式軍隊的紀律混亂。因此,彼得決定解散他們,只留下一支非正規的塞爾維亞驃騎兵連隊,他們要用自己的良心去為新祖國服務。在某些情況下,他們成功轉化為了未來的驃騎兵和非正規烏蘭槍騎兵。在大北方戰爭的某些階段,其實力達到了12萬的規模。烏克蘭哥薩克人比其他人能更好的組織自己的軍隊,必要時提供了10支全面裝備精良的軍團。頓河哥薩克人、烏拉爾哥薩克人、伏爾加哥薩克人、德雷克哥薩克人和格雷本斯基哥薩克人幾乎參與了所有戰事。除此之外,在特殊的情況下,卡爾梅克人和巴什基爾人的非正規部隊也能成功地進行戰鬥,並經常以他們毫不留情的攻擊對他們的敵人造成恐怖。


參考資料:

Бегунова А. Сабли остры, кони быстры (из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й кавалерии). М., 1992. ВинклерП. Оружие М., 1942.

Висковamов А. 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описание одежды и вооруж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их войск, т.1 — 33. Новосибирск, 1942.

Керсновский А. История армии России, в 4 т., т.1, 1992.

Lars-EricH?glund,?keSalln?s,Alexander Bespalov. The Great Northern War 1700-1721, II. Swedens Allies and Enemies. Colours and Uniforms. Acedia Press, 2006.

PS.emmmm……關於俄國步兵呢,裡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是擲彈兵啦,過於重要,還是在另外一篇文章里單獨具體介紹好了撒。

最後,感謝您的觀賞~

喵~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