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清氣上升的時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道:"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

  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到處給人一種清新明朗的感覺。此時人們筋骨舒展,五臟六腑潤濡,更是養生進補的最佳時機。

  1

  多動少靜,外出踏青

  春天,風和日麗,柳絲吐芽,經過冬寒季節,人們只能讓情趣生髮,切不可扼殺。要多“動”,切忌“靜”,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坐臥太久。應多做戶外活動,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遊,助其暢達,賞心怡情,心胸開闊。對養生保健大有益處。

  2

  夜臥早起,以使志生

  關於清明養生,在《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裏說得非常清楚: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爲了適應春天陽氣生髮的規律,人們應當晚睡一點、早起一些,舒緩形體,以使神志隨着春氣而舒暢怡然,這是養生的自然法則,違背了就會傷肝。

  人們應從起臥時間上做起,儘量做到夜臥早起。當然,這裏說的“晚睡”,並不是讓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雞早",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地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早晨7:00—9:00是辰時,胃經最旺,可以在此時起牀並進食。

  3

  陽氣生髮,養肝護胃

  清明時節,風比較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症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爲主,以健脾扶陽祛溼爲食養原則,姜、蔥、韭菜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喫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喫新鮮上市的果蔬。

  清明時節應多喫以下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利肝。

  清明可選擇具有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的菊花茶飲用,不但可以養肝利膽、疏通經脈,還可藉此將一個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寒邪散發。常喝菊花茶還能擴張動脈和增加冠脈流量,降低血壓,長期飲用也可降低膽固醇。

  4

  過猶不及,慎食“生髮”

  清明是人之陽氣生髮的難得時段,中醫認爲,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常言道,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發物是指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清明時節應少食發物,慢性病患者應忌食發物。在我們日常食物中,屬於發物類的食物有以下幾大類:

  蔬菜類,易誘發皮膚瘡瘍腫毒,主要有竹筍、芥菜、南瓜、菠菜等。

  果品類:主要有桃子、杏等。

  禽畜類:主要有公雞、雞頭、豬頭肉、鵝肉、雞翅、雞爪等。

  海腥類:主要有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螃蟹等水產品。

  食用菌類:主要有蘑菇、香菇等。

  5

  做好預防,遠離春瘟

  春季萬物甦醒,富有生機,各種病毒、細菌亦易傳播,一有風吹草動,即可引發疾病,所以各種病疫多見,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此時,要適應氣候的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鍊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時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對我們的健康大有禆益。

  6

  掃墓憑弔,心理保健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勞累或傷心,要多提醒自己穩定情緒,掃墓時最好有親人陪伴。

  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心情應保持舒暢,通過踏青、散步等活動,可調節心情,讓身心達到愉悅的目的。四月,願你一路美好相隨!

  丨關注後每天第一時間閱讀精彩書畫內容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