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Cinemax开播了一部美剧——《战士》(Warrior)。

Cinemax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HBO(Home Box Office)大家一定知道,《权力的游戏》、《黑道家族》等经典作品都是HBO制作的。而Cinemax就是HBO集团max系列中的一个频道。

这部《战士》从开拍起,就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这一开播,瞬间被无数人所追捧。它的导演林诣彬,华裔,《速度与激情》、《星际迷航》等都是他的代表作。编剧之一的乔纳森·崔普尔,是《黑吃黑》的原创作者。

看这阵容,就足以证明这部剧的水平肯定不会低。但这部剧最吸引人目光的,还是它的另一位编剧,或者说是它的主创——李小龙

《战士》宣传海报

这是李小龙逝世前留下的遗作。46年了,这部《战士》终于重见天日。

1、尘封46年的遗作

李小龙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第一代功夫巨星,第一个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的人,第一个让西方人知道中国人不是「病夫」的人。

李小龙

然而在46年前,因为某些至今仍然没搞清楚的原因,李小龙离我们而去,成了无数人心中的一大遗憾。

李小龙遗作《战士》在Cinemax播出,也算是让人们的遗憾少了点。毕竟,这是李小龙构思很久,直到去世都没能做出来的一个大计划。

据说,这部遗作在拍摄《猛龙过江》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原名《一竹定金山》。李小龙构思了多年,他想借助江湖的故事,通过对一个在美华人经历的描写,做出一部能够剖析整个时代的电视剧。

故事的主角阿善为了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妹妹来到旧金山,因各种原因沦落为劳工,此后他遭到无数歧视、侮辱,在生与死间厮杀,最终得以逃脱,立志要报仇雪恨。

他用一根青竹作为武器,打通了各种各样的困境,终究成为一名英雄。

而这一系列看似很「俗气」的故事,却从各个角度去竭力揭发著那个时代里,华人所遭受到的不公,以及美国社会的各种黑暗,就像是在那个时代里奏响的一曲悲歌。

这部伟大的作品,却没有那么好的命运,它不仅仅是李小龙的遗作,更是历史的遗作。

这部剧的命运,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和所有去美国打工的华人极度相似,都是经历无数坎坷,阻力重重,在无数歧视和偏见之下,隐藏在历史行程的最深处。

《战士》剧照

那时,作为世界级的功夫巨星,正值事业巅峰期的李小龙和好莱坞一些高管们说了自己这个电视剧的设想,可结果却没有任何人支持他。

主角是华人,是有色人种,整个剧中充斥著种族歧视,充斥著被资本玩弄的法律,充斥著无数黑暗与不公。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段鲜有人提的黑暗历史,被李小龙正大光明的搬到屏幕上,去控诉他们「伟大的美利坚」其实是个充满偏见和歧视的国度?

好莱坞接受不了这种提议,哪怕他是李小龙也不行。于是乎,这个故事就被封存到了箱底,一直到李小龙意外去世,都没有人再提及。

直到多年后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了八张手稿。这八张手稿,用密密麻麻的铅字和图画,勾勒出了一个热血沸腾的华人青年,是如何闯荡暗潮汹涌的旧金山的。

2015年,Cinemax终于拿到了这部作品的拍摄权。李香凝亲自坐镇,曾执导《速度与激情》、《星际迷航》的林诣彬导演,《黑吃黑》的原创作者乔纳森·崔普尔进行进一步的剧本加工……

经过四年的拍摄制作,这部《战士》的第一季终于和我们见面了,剧中主人公阿善的神态动作乃至一言一行,像极了李小龙,甚至连搭手、冲拳,以及名满江湖的「李三脚」都进行了高度的还原。

主角对李小龙的模仿

看了这部片子,没有人能够忘记当年的李小龙,那个叱咤风云的功夫传奇……

2、少年崛起

绝大多数人认识李小龙,大概都是从1971年加入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出演《唐山大兄》开始。又或者,就是他在嘉禾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

然而真说起李小龙的电影生涯,那得从他三个月大开始说。

1940年11月27日,李小龙——当时还叫李振藩,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他的父亲李海泉,是著名粤剧丑生、小生演员,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更是被列为「粤剧四大名丑」。

李海泉(右)与李小龙(中)

就在李小龙三个月大的时候,有部电影《金门女》开拍,剧中需要一个华人婴儿角色,李海泉老爷子把李小龙抱到剧组,出演了这个名叫「伯父」的婴儿——虽然李小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演的。

1941年,李小龙随父母回到香港。但万万没想到,才回港不久,日本兵杀来了。

为了家族二十余口人的生活,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被迫开始给日本人唱戏。此后的三年零八个月,整个香港都是在屈辱中挣扎,日本人无处不在迫害中国人,甚至连大米都不让中国人吃……

当抗日结束后,所有人都记住了日本人的残暴和无耻,哪怕是年纪尚小的李小龙,脑子里也有著一定的印象。

后来,李小龙因为这段黑暗时期,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要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7岁那年,因为李海泉老爷子为了体弱多病的李小龙能够身强体壮,便开始教他太极拳。同时,李小龙也第一次在自己「知情」的情况下登上了荧幕,以艺名「李鑫」客串参加了电影《富贵浮云》。

《富贵浮云》剧照

1950年,年仅十岁的李小龙当上了男主角,参与拍摄电影《细路祥》。在拍摄《细路祥》的时候,编剧袁步云给当时艺名还叫「李鑫」他起了新的艺名——李小龙。

当时或许没有人会想到,这「李小龙」三个字,以后会在电影历史上留下多么灿烂辉煌的一笔;也没有人会想到,「李小龙」这个名字,会让全世界知道,中国人不是「病夫」。

年少的李振藩,终于有了「李小龙」这个名字。他一边上学,一边拍电影,同时还开始到处投名师、访高友,对中国武术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曾跟随大侠客霍元甲之子霍东阁学武的邵汉生,传授李小龙迷踪拳、罗汉拳等北派功夫;而咏春大师叶问,则传授李小龙咏春拳等南派功夫。

如此一来,李小龙南北贯通,虽然年纪尚小,但因得到二位老师真传,对武术的见解尤其深厚。

李小龙(右)与叶问(左)

但因为李小龙过于争强好胜,练了武就天天出去打架,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家里见情况不妙,在1959年把他送到美国去读书,希望李小龙可以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

可谁也没料到,因为「好勇斗狠」被迫出国读书,李小龙却成了一名真正的传奇……

3、西雅图的武馆

1959年4月29日,李小龙再次来到了他的出生地——美国。虽说李小龙出生在美国,但回香港的时候年纪太小,对美国没有任何印象。到这来之后,没什么亲戚朋友,一切都得靠自己。

李小龙在美国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学习就是练武。但即便他别的事儿都不干,但也能从身边人们的态度中看出来:华人不受待见,社会地位低下。

作为一个经历过日军侵略的中国人,李小龙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曾经那个黑暗时期。他又惊又怕又愤怒,他不想再重复那种卑微的生活。

年轻的李小龙立志要活出个样来,让那些自视甚高的白人知道知道,中国人不好惹,中国人不比他们差!

1961年的某一天,在华盛顿大学里学习戏剧、心理学、哲学的李小龙,在校园里设立了「振藩功夫道场」。有教无类,传授人们中国功夫以及中国哲学思想,他希望以此来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同时也算是立威:中国人会功夫,可以打得你们满地找牙。

青年李小龙

那一年李小龙二十一岁,在他一生的黄金时代。他有好多奢望,他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人们都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但李小龙依旧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他。

第二年,李小龙的功夫道场规模扩大,正式改名为「振藩国术馆」,此后不仅传授中国武术,还自费出版了《基本中国拳法》一书,同时加大力度宣传更多关于中国的东西,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真正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

1964年,李小龙以嘉宾的身份,参加了国际空手道锦标赛。这是国际上第一次正儿八经地认识中国武术,也是外国人第一次被中国武术的魅力所折服。

李小龙在现场演示了爆发力惊人的寸拳和六寸拳,用快到摄像机都难以捕捉的速度震撼了所有人。

李小龙现场展示

从此,李小龙的振藩国术馆吸引了无数外国人,人们疯了似的想挤进来报名,只为学习一下神秘东方的武术。李小龙来者不拒,只要想学,都教。

然而以唐人街国术社团为主的很多习武者却看不下去了。那时候,人们重视门派师承,对于李小龙这种融合中西的方法嗤之以鼻。同时,李小龙还不分国籍不分性别,大设武馆去教授学生,这让那些顽固派分子气炸了肺。

作为顽固派的代表,顾汝章的徒孙,武术家黄泽民前来挑战李小龙。

黄泽民一行七人来到奥克兰武馆,这是和李小龙定下的地方。他递给李小龙一个卷轴,这既是比赛规则,也是旧金山华人社团给他下达的最后通牒。如果他输,那么武馆就要关门,以后不得在传授外国人中国武术。

黄泽民

「这就是你想要的吗?」李小龙咬牙切齿,像极了他在电影中的样子。

「不,不是这样——我不过是代表这些人而已。」黄泽民漫不经心,似乎早已觉得自己胜券在握。

「那好吧。」李小龙没有多废话,开打见真章。当李小龙一连串爆发力极强的直拳过后,黄泽民当即落入下风。和他一起的同伙们见伙伴形势不妙,试图停止这场比赛,但被裁判警告了,比赛继续进行。

黄泽民显然不是李小龙的对手,李小龙一出手,黄泽民转身就跑……本来意气风发的黄泽民,此刻如同丧家之犬,完全不敢接招。这场比武,已然变成一出闹剧。

最终,李小龙用锁技把黄泽民压在地上,拳头高高举起,大吼一声:「够了没?」

「够了够了!」黄泽民哪里还敢嘴硬,迅速就认输了。

李小龙抓著黄泽民的衣领,一直拖到场馆门口,挥手把他扔了出去。这一扔,此后再也没人敢找李小龙的麻烦,李小龙宣传中国文化的大路变得无比畅通。

而此时的李小龙,已然让无数外国人知道,这个开武馆的中国人,不好惹。

4、功夫巨星

1966年,李小龙在洛杉矶开始拍摄《青蜂侠》,由此,他彻底开启了功夫巨星之路。

当他出现在荧幕上,无数人都认出了他:这不是振藩国术馆的李小龙吗?他也要演电影了?

李小龙的青蜂侠造型

人们不知道,其实李小龙从3个月大时候就开始演电影了,而且专修戏剧的他,演技已然相当成熟。而且,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他都是电影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第二年,在李小龙客串了电影《蝙蝠侠》之后,又出席了好几个空手道大赛做表演嘉宾,让更多人认识到了中国武术的魅力。同时通过分析和实战,把中国传统武术和西洋搏击融合在一起,终于创立出「截拳道」这一武术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种门类。

无数人追著他拜师,不管是空手道冠军还是好莱坞影星都想成为他的门徒,此刻的李小龙是偶像中的偶像。而李小龙在好莱坞拍了几个电影之后,感觉虽然自己已经成了「偶像中的偶像」,但好莱坞对待他的态度依旧存在著很多问题。

1971年,李小龙加入香港嘉禾电影公司,史上第一部中国武术题材的电影《唐山大兄》开机拍摄。《唐山大兄》的成本预算极低,只有十万美元,甚至连剧本都是一边拍一边写的。但从美国才回来的李小龙并没有因此而拒绝,因为这部片子是属于中国人的。

《唐山大兄》剧照

他经历过日本人的侵略,也经历过美国人的歧视,同时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并不是「病夫」。李小龙知道,只有所有的中国人,都玩儿命去拼,才能让我们的国际地位上去。

《唐山大兄》终于上映了。尽管预算极低,但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300万港元。

而李小龙在嘉禾的第二部电影《精武门》一出,更是直接打破了亚洲票房记录,让所有人记住了这个不高不壮,但是凌空三脚帅得没边的中国人——李小龙。他终于喊出了那一句「我们不是病夫」,唤醒了所有中国人心中沉睡的雄狮。

《精武门》剧照

那一年,李小龙31岁,雄姿英发,谈笑间,以截拳道宗师的身份,入驻国际权威无数杂志《黑带》名人堂。那一刻,截拳道被全世界所认可,中国功夫被全世界所认可。没有人敢轻视中国人,因为你随时有可能被一套「李三脚」带走。

李小龙成了国际巨星,他开始了自己的计划: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死亡的游戏》,还与好莱坞华纳电影公司合拍的《龙争虎斗》。

全球发行的《猛龙过江》,再一次让所有人震惊,全世界第一次知道,原来有色人种还能够暴揍白人!那一刻,所有第三世界的人民心中,李小龙成为了图腾,一个代表尊严、自由的图腾。

5、传奇的落幕

好景不长,1973年7月20日,年仅33岁的李小龙,在拍摄《死亡的游戏》时意外身亡,成了所有人心中的一大遗憾。甚至直至如今,他的死因依旧是一团迷雾,根本不知道真相到底如何。

李小龙,国际功夫巨星,第三世界人民心中的精神图腾,中国文化有力的宣传者,就这样闭上了眼睛,长眠于西雅图的墓地中。

生于西雅图,发于西雅图,布道于西雅图,长眠于西雅图……哪怕是李小龙已经去世了,他依旧要作为一颗钉子,狠狠地扎进西方人的肉里,让他们随时能够看到,这里躺著一个曾经打得他们满地找牙的中国人。

他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知道了中国文化,知道了中国人不是「病夫」,他自强不息,从幼年到成年经历过无数歧视和压迫,但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拼搏,打出了一片天地。

哪怕是到现在,李小龙的影响依旧巨大。当中国人去国外,总会有一些傻帽老外要和你学功夫……在很多外国人看来,中国人都和李小龙一样,从小练武,战斗力高超,随随便便就能放倒十个八个白人大汉。

李小龙的去世是个天大的遗憾,但万万没想到,他还留给我们一个惊喜……

1999年,在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整理父亲遗物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八张《战士》的手稿,人们终于知道,李小龙原来活著时候还做了这么一个大计划。

李小龙手稿

虽然李小龙人走了,但是他的作品不是还在吗?别管是老电影还是新美剧,这都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21世纪廿大偶像人物」中,有李小龙的名字;「67部改变世界的电影」中,有李小龙拍摄的《龙争虎斗》;西方人的字典里,有专门为李小龙创造的单词,「Kungfu(功夫)」。

《战士》的故事像极了李小龙的经历,像极了每一个中国人在历史浪潮中的挣扎。所有人都不会忘记,李小龙曾经为我们现在能自豪地说一句「我是中国人」付出了多少努力。

李小龙,是真正的战士。就像他在电影中表现的那样,你尽可以将他击倒,但永远无法将他击败。他能一直站到最后,哪怕满身鲜血淋漓。这是信念,是坚持,是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荣耀与尊严。

他会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击溃那些偏见和歧视,去打败那些陈腐的「白人至上」价值观。

他就像《精武门》中的陈真谢幕一样,迎著枪林弹雨,怒吼一声,然后高高跃起……

只为自己的民族,能够挺直腰杆,堂堂正正的做个中国人。

◆ ◆ ◆ ◆ ◆

【版权说明】本文由「图个好看」(公众号ID:goodpicture)编辑三哥原创。图个好看,专注于人物报道与热点追踪。有态度,有灵魂,图个好看,不止好看!转载请在「图个好看」公众号菜单栏点击授权转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