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18年期中選舉後,不少綠地變藍天的縣市政府,開始推翻過去政府的大型公共建設,從台中市的山手線,到高雄市的二期輕軌,理論上民主政治存在維持政策一致性的原則,但台灣的民主似乎還沒走到那樣的高度,因為林佳龍四年前上任時,也是一把推掉前市長的BRT政策,導致台中市政府現在還要為這些不能上路的設備,編列經費來維修與管理。這種蕭規曹不隨的不好慣例,除了會讓政府在政策擺蕩間,花一堆無謂的預算外,更麻煩的是,會造成民間企業投資上的不確定性,如果已經有民間企業決定跟隨政府的公共交通建設,在沿線進行商業投資時,很可能就會面臨改朝換代政府推翻前朝政策,造成投資血本無歸的狀況。

原文網址: 跟著政府政策買房?小心竹籃打水一場空 | 好房網News | https://news.housefun.com.tw/Dolin66/article/147703215815

傳統投資觀念看為來發展性,看地段真的何宜嗎?

去年台灣最重要的大事,縣市長選舉結束後,許多地方政務官大換血,當然端出的市政規劃與經費編列以過往例子來看多會有大大的變革

蕭規曹不隨的慣例背後多是政治上的盤算推演,試想新上任的縣市長總是希望做出屬於自己亮點政績,若照著上一任持續推動很容易變成為人扛轎感覺

舉例臺中,在胡自強市長任內,較多規畫是重劃區發展,經過十幾年的任期後 西屯、七期發展起來了,但中區沒落了

到了林佳龍市長任內,極力推動中區翻轉再造,整治了中西區的柳川、綠川等代表成績,確實讓中區舊城市多了點人文氣息與新的生機

每次的政黨轉移都可能是都市規劃的重新洗牌機會,

那麼看未來都市發展腳步跟著投資真的好嗎?

以最明顯因為都市計畫而被套牢例子,桃園航空城大夢是投資圈內曾經的故事

過去傳統的房地產投資觀念,著重發展地段、地段、地段 現在還適用於現在多變的社會嗎?

以我學習的房地產投資經驗來說,可能更甚於發展地段選擇與各位分享

1.從2016至今房價多屬於盤整階段,若要靠房地產市價買進等著地區發展順水推舟而漲價,要多久?若要等個五年、十年才賺個一百萬 這樣划算嗎?

2.目前大部分的市政規劃,未來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大多不是A級商區,而是在距離熱鬧商圈十五~二十分鐘以上距離,地區多為重劃去居多人口較少物件轉移量地情況,可能在短時間內較難獲利了結

3.政策調整如未能預期般的發展規劃,那麼勢必要用時間換取空間若撐不到預期的榮景只能套牢或認賠殺出

因此,當未來發展不是首選時,如要投資房地產則個人首選建議是以成熟穩定商圈為主

畢竟成熟商圈有著密集就業人口與住的需求,我自己的房產物件出租從未有空窗期,且洽詢人數頗多

再者,房市偏向盤整階段,假設房價跌了成熟商圈還有保值空間,至於重劃區或外圍區域可能遭受到第一波最大跌幅

買房投資以成熟商圈為優先,再考慮未來發展可能為附加價值

畢竟生活機能完整的地區不發需求,就算房價不理想還是可以出租創造現金流。

相关文章